物理簡史讀後感600初三

2022-11-08 11:50:12 字數 5172 閱讀 6347

1樓:匿名使用者

物理學年譜(公元前~公元元年)

公元前650~前550年,古希臘人發現摩擦琥珀可使之吸引輕物體;發現磁石吸鐵。

公元前480~前380年間戰國時期,《墨經》中記有通過對平面鏡、凹面鏡和凸面鏡的實驗研究,發現物像位置和大小與鏡面曲率之間的經驗關係(中國墨子和墨子學派)。

公元前480~前380年間戰國時期,《墨經》中記載了槓桿平衡的現象(中國墨子學派)。

公元前480~前380年間戰國時期,研究築城防禦之術,發明雲梯(中國墨子學派)。

公元前四世紀,柏拉圖學派已認識到光的直線傳播和光反射時入射角等於反射角。

公元前350年左右,認識到聲音由空氣運動產生,並發現管長一倍,振動週期長一倍的規律(古希臘亞里士多德)。

公元前三世紀,實驗發現斜面、槓桿、滑輪的規律以及浮力原理,奠定了靜力學的基礎(古希臘阿基米德)。

公元前三世紀,發明舉水的螺旋,至今仍見用於埃及(古希臘阿基米德)。

公元前250年左右,戰國末年的《韓非子·有度篇》中,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的記載,「司南」大約是古人用來識別南北的器械(或為指南車,或為磁石指南勺)。《論衡》敘述司南形同水勺,磁勺柄自動指南,它是後來指南針發明的先驅。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度、量、衡,其進位體制沿用到二十世紀。

公元前二世紀,中國西漢記載用漏壺(刻漏)計時,水鍾使用更早。

公元前二世紀,發明水鍾、水風琴、壓縮空氣拋彈機(用於戰爭)(埃及悌西比阿斯)。

公元前一世紀,最先記載過磁鐵石的排斥作用和鐵屑實驗(羅馬盧克萊修)。

公元前31年,中國西漢時創用平向水輪,通過滑輪和皮帶推動風箱,用於鍊鐵爐的鼓風。

物理學年譜(公元元年~公元2023年)

一世紀左右,發明蒸汽轉動器和熱空氣推動的轉動機,這是蒸汽渦輪機和熱氣渦輪機的萌芽(古希臘希隆)。

一世紀,發現盛水的球狀玻璃器具有放大作用(羅馬塞涅卡)。

300年至400年,中國史載晉代已有指南船,可能是航海羅盤的最早發明。

在公元七、八世紀,中國唐朝已採用刻板印書,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術。

十世紀,中國發明瞭使用火藥的火箭。

十世紀左右著《光學》,明確光的反射定律並研究了球面鏡和拋物面鏡(阿拉伯阿爾哈賽姆)

物理學年譜(公元2023年~公元2023年)

據《夢溪筆談》,約公元1041~2023年間,中國宋朝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早於西方四百年。

約2023年至2023年,歐洲人開始使用眼鏡。

2023年,中國宋朝人發明「震天雷」,是一種充有火藥,備有導火線的鐵器,可用投射器射出,是火炮的雛型。

2023年,蒙古人使用火箭作**,西方認為這是戰爭中首次使用火箭。

2023年,中國宋朝抗擊金兵時,使用一種用竹筒射出子彈的火器,是火槍的雛型。

十三世紀中葉,根據實驗觀察,描述凹鏡和透鏡的焦點位置及其散度(英國羅傑·培根)。

十三世紀,用空氣運動解釋星光的閃爍(義大利維塔羅)。

十三世紀,指出虹霓是由日光的反射和折射作用所造成的(義大利維塔羅)。

物理學年譜(公元1501~公元2023年)

2023年,用自身的脈搏作時間單位,發現單擺週期和振幅無關,創用單擺週期作為時間量度的單位(義大利伽利略)。

2023年,做自由落體的科學實驗,發現落體加速度與重量無關,否定了亞里土多德關於降落加速度決定於重量的臆斷,引起了一些人的強烈反對(義大利伽利略)。

2023年,發現投射物的執行路線是拋物線(義大利伽利略)。

2023年,認識到物體自由降落所達到的速度能夠使它回到原高度(義大利伽利略)。

2023年,用凸物鏡和凹目鏡創造第一個復顯微鏡(荷蘭詹森)。

2023年,發明空氣溫度計,由於受大氣壓影響尚不夠準確(義大利伽利略)。

2023年,《磁鐵》出版,用鐵磁體來說明地球的磁現象,認識到磁極不能孤立存在,必須成對出現(英國吉爾伯特)。

物理學年譜(公元2023年~公元2023年)

2023年,發現分解力的平行四邊形原理(比利時斯臺文)。

1610~2023年,提出太陽系起源的旋渦假說,認為宇宙充滿「以太」。把熱看作一種運動形式,與萊布尼茨爭論運動的功效問題近五十年。(法國笛卡兒)。

2023年,從實際觀察中歸納出光線的反射和折射定律(荷蘭斯涅耳)。

2023年,用兩塊凸透鏡製成復顯微鏡,是近代顯微鏡的原型(德國衰納)。

2023年,發現同電相斥現象(義大利卡畢奧)。

1629~2023年,提出光線傳播的最小時間原理(法國費爾瑪)。

2023年,認識到音調和振動頻率有關,提出弦的振動頻率和絃長的關係(義大利伽利略)。

2023年,首次測量振動頻率和空氣傳聲速度,發現振弦的倍頻音,提出早期的**和樂器理論(法國默森)。

2023年,提出光的粒子假說,並用以推出光的折射定律(法國笛卡兒)。

2023年,提出一種無所不在的「以太」假說,拒絕接受超距作用的解釋,堅持認為力只能通過物質粒子和與之緊鄰的粒子相接觸來傳播,把熱和光看成是以太中瞬時傳播的壓力(法國笛卡兒)。

2023年,發明水銀氣壓計(義大利托裡拆利、維維安尼)。

1640~2023年,觀察到氣壓對沸騰和凝結的影響(英國波義耳)。

2023年左右,創制摩擦起電機,發現地磁場能使鐵屑磁化(德國格里凱)。

2023年,發明空氣泵,用以獲得真空,從而證實了空氣的存在(德國格里凱)。

2023年,發現對液體的一部分所加的壓強不變地向各個方向傳遞的帕斯卡定律(法國帕斯卡)。

2023年,證實抽去空氣的空間不能傳播聲音(德國格里凱)。

2023年,進行了用十六匹馬拉開組成抽空球器的兩個半球,直接證明大氣壓巨大壓強的馬德堡半球實驗(德國格里凱)。

2023年,發明擺鐘(荷蘭惠更斯)。

2023年,用光束做實驗,發現杆、小孔、柵等引起的影放寬並呈現彩色帶的現象,取名「衍射」(義大利格里馬第)。

2023年,從刻卜勒行星運動三定律推出萬有引力定律,創立了現代天文學(英國牛頓)。

2023年,通過三稜鏡發現了光的色散現象(英國牛頓)。

2023年,指出笛卡兒光學說不能解釋顏色,提出光是「以太」的縱向振動,振動頻率決定光色(英國胡克)。

2023年,發明放大40倍的反射型望遠鏡(英國牛頓)。

2023年,發現光線通過方解石時,產生雙折射現象(丹麥巴塞林那斯)。

2023年,研究光色**,和胡克爭論,認為光基本上是粒子流,但未完全拒絕「以太」說,認為高速度光粒子有可能和「以太」相互作用而產生波(英國牛頓)。

2023年,發現形變和應力之間成正比的固體彈性定律(英國胡克)。

2023年,根據木星的衛星被木星掩食現象的觀測,算出光在太空中傳播的速度(丹麥雷默)。

2023年,向巴黎學院提出《光論》,假定光是縱向波動,推出光的直線傳播和反射折射定律。用光的波動說解釋雙折射現象(荷蘭惠更斯)。

2023年,《論水和其他流體的運動》出版,是流體力學理論的第一部著作(法國馬里奧特)。

2023年,推匯出流體傳聲速度決定於壓縮性和密度的關係(英國牛頓)。

2023年,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第一次闡述牛頓力學三定律,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英國牛頓)。

2023年,把力分為死力和活力兩種,死力與靜力完全相同,認為力乘路程等於活力的增加(德國萊布尼茨)。

物理學年譜(公元2023年~公元2023年)

2023年,提出物體冷卻速度正比於溫差(英國牛頓)。

2023年,《光學》一書出版。隨著天文學、力學和光學的出現,物理學在十八世紀開始成為科學(英國牛頓)。

2023年,製成第一個能供實用的蒸汽機(英國紐可門)。

2023年,首次創立溫標,即後來的華氏溫標(德國華侖海特)。

2023年,提出「傳遞的運動」即活力守恆觀念,認為當它發生變化時能夠做功的能力並沒有失掉,不過變成其他形式了(瑞士約·貝努利)。

2023年,根據光行差求算出光速(英國布拉德雷)。

2023年,發現導電體和電絕緣體的差別(英國格雷)。

2023年,明確電荷僅有兩種,異電相吸,同電相斥(法國杜菲)。

2023年,發現流線速度和壓力間關係的流線運動方程(瑞士丹·貝努利)。

2023年,用擺測出萬有引力常數(法國布蓋)。

2023年,《槍炮術原理》一書出版,成為後來研究槍炮術理論和實踐的基礎(英國羅賓斯)。

2023年,創制百分溫標,即後來的攝氏溫標(瑞典攝爾西斯)。

2023年,用變分法得出能概括牛頓力學的普適數學形式,即後人所稱的尤拉—拉格朗日方程(瑞士尤拉)。

2023年,各自發現蓄電池的最早形式──萊頓瓶(荷蘭馬森布羅克,德國克萊斯特)。

2023年,提出天然運動的最小作用量原理(法國莫泊丟)。

2023年,發現磁力的平方反比定律(英國米歇爾)。

2023年,得到暴雨帶電性質的實驗證據(美國本·富蘭克林)。

2023年,提出比熱概念,發現熔化、沸騰的「潛熱」,形成量熱學的基礎(英國約·布萊克)。

2023年,根據富蘭克林證明帶電導體裡面靜電力不存在的實驗,推得靜電力的平方反比定律(英國普列斯特列)。

2023年,近代蒸汽機出現(英國瓦特)。

2023年,製成第一輛蒸汽推動的三輪汽車(法國柯格諾特)。

2023年,發表《用彈性流體試**釋電》(英國卡文迪許)。

2023年,發明起電盤(義大利伏打)。

2023年,引出重力勢函式概念(法國拉格朗日)。

2023年,偶然發現火花放電或雷雨能使蛙腿筋肉收縮(義大利伽伐尼)。

2023年,發明熱空氣氣球(法國蒙高飛兄弟)。

2023年,首次使用氫氣作氣球飛行(法國雅·查理)。

2023年,實驗證明靜電力的平方反比定律(法國庫侖)。

2023年,從鑽造炮筒發出巨量的熱而環境沒有發生冷卻的現象出發,認為能夠連續不斷產生出來的熱,不可能是物質,反對熱素說,主張熱之唯動說(英國本·湯普森)。

2023年,用扭秤法測定萬有引力強度,即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中的比例常數,從而算出地球的質量(英國卡文迪許)。

2023年,使用固體推動劑,製造火箭彈,後被用於戰爭(英國康格揣夫)。

物理學年譜(公元2023年~公元2023年)

公元2023年

觀察到太陽光譜中的暗線,錯認為是單純顏色的分界線(英國武拉斯頓)。

提出光波的干涉概念,用以解釋牛頓的彩色光環以及衍射現象,第一次近似測定光波波長。提出視覺理論,認為人眼網膜有三種神經纖維分別對紅、黃、藍三色敏感(英國託·楊)。

公元2023年

《聲學》出版,總結對弦、杆、板振動的實驗研究,發現弦、杆的縱振動和扭轉振動,測定聲在各種氣體、固體中傳播的速度(德國舒拉德尼)。

公元2023年

首次把活力叫作能量(英國託·楊)。

公元2023年

求《物理簡史》的讀後感求《物理簡史》的讀後感

物理學史是人類對自然界中各種物理現象的認識史,它研究的是物理學發生 發展的規律,說明了物理學中的基本概念 定律和理論體系的醞釀 產生和發展的辯證過程。它是一座知識財富的寶庫,不僅展示了物理學理論形成的前因後果 來龍去脈,而且深刻的揭示了物理學的研究方法 它也是一塊精神財富的寶地,物理學的發展極大地改...

讀時間簡史讀後感,讀時間簡史讀後感,800字左右。

本書主要講述了宇宙的起源,黑洞,狹義相對論的時空觀等,同時作者也版對物理學前沿的大權一 統理論以及m理論做出了講解 如果空間 時間沒有邊界,則就不必勞駕上帝進行第一推動了。這只有在量子引力論中才能做 到。霍金認為宇宙的量子態是處於一種基態,空間 時間可看成一有限無界的四維面,正如地 球的表面一樣,只...

科學簡史上課後的感受,求《物理簡史》的讀後感

物理學史是人類對自然界中各種物理現象的認識史,它研究的是物理學發生 發展的規律,說明了物理學中的基本概念 定律和理論體系的醞釀 產生和發展的辯證過程。它是一座知識財富的寶庫,不僅展示了物理學理論形成的前因後果 來龍去脈,而且深刻的揭示了物理學的研究方法 它也是一塊精神財富的寶地,物理學的發展極大地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