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的起因 經過 結果分別是什么

2022-11-18 23:25:03 字數 4564 閱讀 3464

1樓:話軸

起因:為夜景所迷,起身觀賞夜景。

經過:尋找張懷民,和他到庭院中賞景

結果:從景色抒發感慨,表現失意情懷自我排遣的曠達

2樓:匿名使用者

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是選自《東坡志林》卷一。蘇軾的著名詩還有《江城子 密州出獵》,《定風波》等。蘇軾是父親蘇洵的第五個兒子,嘉佑二年(1057)與弟蘇轍同登進士。

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1069),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

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元豐二年(1079),罹「烏臺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籤書公文。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複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4個月後,遷為禮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

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後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宋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儋州(今海南儋縣)。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卒於常州(今屬江蘇),年六十六,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

本文寫於宋神宗元豐六年(2023年),當時,作者被貶低到黃州已經有四年了。元豐二年七月,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經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差一點被殺。

十二月作者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籤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閒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http:

記承天寺夜遊的經過結果

3樓:匿名使用者

我來答吧:

——————

在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我解開衣服剛想躺下睡覺,突然看到皎潔的月光很淡很淡的照在窗戶上對映進來。突然一下子間似乎想到什麼,急忙穿上鞋子,穿好衣服,往承天寺去。路上心裡想著,最近的日子中太過無聊,沒有可以交談的朋友,今天一下子就想到了以前跟我同樣遭遇的張懷民。

走到寺門口有兩個和尚走了出來「施主,請問你想找誰?」我停頓一下,神情淡定的回了:「我來找張懷民!

」和尚恭敬的回答:「施主請進」

我走進寺中,看到懷民的房間也未熄燈,徑直朝前走去。輕輕敲門,只看到房間的身影朝門口走來,開啟門後,也是呆了一下,微笑示意之後,張懷民收拾衣服,和我一起在院子裡漫步。

我們一起在院裡走著抬頭看到天空中灰暗一片,有一點星星掛在遠方,最耀眼的那個月亮也安安穩穩的掛在天上。我不禁感嘆:「哎,懷民兄,今晚的月亮多麼皎潔,又不禁讓我想到了從前。

」我臉上浮現了淡淡的傷感,悲痛。懷民定定看向月亮,支聲到:「誰說不是呢?

如此景色怎能不令人傷心!想到家中還有年過80的老母就很擔憂,不知她現在過的好不好。我聽完之後,也不斷搖頭,似乎這麼無可奈何,說道:

「家中有妻兒老小,叫我如何放心,也更是思念著家鄉的土地,如今被貶至此,我只能與你發洩心中思鄉思親之情。」懷民點頭。我們坐在庭中,找來酒杯,一同在月光下喝酒。

水裡的植物縱橫交錯,漂浮不定,那些竹子,松柏也倒影在水光中。我們都不禁感嘆著:「哪個地方沒有月亮,哪個地方沒有這樣的竹子,松柏。只是少了現在像我們這樣的閒人而已。」

談到這而,我們更是對現在的宋朝皇帝,百姓談論一番,懷民嘆息:「我們閒來無事,卻得不到朝廷重用,被貶官至此,渴望報效朝廷卻是有心無力!可悲!可悲!」我們心中都黯然傷神。

我們坐起身來,突然想往湖邊散步,走在路上,看到了這片江山現在的處境,不禁感慨,不能為國出力,實乃大不幸。

4樓: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裡,(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看見月光灑入門戶,於是高興地起床外出。想到沒有可以共同遊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兩個人便一起在院子裡散步。

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裡的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柏樹的影子。哪一個晚上沒有月色?哪一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

只不過是缺少有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閒人」罷了。

5樓:

經過和結果在第一段找

經過是「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結果是「相與步於中庭」。

6樓:匿名使用者

經過是詩人與張懷民步於庭中,結果是抒發「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的情感。

7樓:

解衣欲睡欣然起行尋張懷民相與步於中庭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記承天寺夜遊夜遊的原因

8樓:禰口口噯的人

當時作者被朝廷貶謫,身邊交遊斷絕、門庭冷落,「解衣欲睡」的時候,月光如同久違的知心朋友一般,象體會到他失意的心境一樣,作者欣喜之下借「賞月」自我排遣內心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和不得意的情懷。

請同學採納,謝謝。

9樓:匿名使用者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1、原因:此文寫於宋神宗元豐六年(2023年),蘇軾被貶到黃州已經有四年了。元豐二年七月,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

經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差一點被殺。十二月作者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籤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閒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憂鬱;但是,他仍然有進取之心,於是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

也體現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與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2、原文:記承天寺夜遊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3、譯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射進來,(不由得生出夜遊的興致,於是)高興地起身出門。想到沒有可以共同遊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

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倆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那是庭院裡的竹子和松柏樹枝的影子。

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記承天寺夜遊》中夜遊的原因是是什麼?

10樓:_太子趙

本文寫於宋神宗元豐六年(2023年),當時,作者被貶低到黃州已經有四年了。元豐二年七月,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經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差一點被殺。

十二月作者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籤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閒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也體現了他們二人的深厚友誼與指引甚少的無限感慨。

11樓:蘭荷相映

蘇軾是一個閒人,但是並未因「閒」而沉淪,相反,他能自我排遣「閒」緒,見月色入戶,欣然起行,邀友賞月

12樓:來自龍慶峽的沸羊羊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記承天寺夜遊》1,夜遊的時間,起因,物件,地點, 景象

13樓:匿名使用者

《記承天寺夜遊》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散文,寫於宋神宗元豐六年(2023年),當時,作者正因「烏臺詩案」被貶謫到任職.本文對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橫(héng),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譯文:公元2023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看見月光照進屋內,(於是我)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

想到沒有(可以與我)共同遊樂的人,於是我就到承天寺去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裡像有積水一樣清澈透明,「水中」的藻、荇交錯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不汲汲於名利而又能從容流連光景)清閒的人罷了.

記承天寺夜遊分別用了什麼

14樓:迪蒙智慧交通

1.記敘,點明夜遊的時間,地點及原因;

2.描寫,描寫記承天寺庭院中清澈空明的月色;

3.議論,訴說「閒人」灑脫中得無奈。

記承天寺夜遊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5樓:手機使用者

記敘了作者與張懷民夜遊承天寺的事情。 主要的表達方式記敘

記承天寺夜遊每個字的解釋,《記承天寺夜遊》的字詞解釋是什麼?

記承天寺夜遊 全文及譯文朗讀 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 荇 x ng 交橫 h ng 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 或公元108...

記承天寺夜遊翻譯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射進來,不由得生出夜遊的興致,於是高興地起身出門。想到沒有可以共同遊樂的人,就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倆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藻 水草縱橫交錯,原來那是庭院裡的竹子和松柏樹枝...

記承天寺夜遊中兩段的段意,《記承天寺夜遊》的段意。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我解開衣服準備睡覺,月光照入屋內,我高興地起來到屋外。想到沒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於是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明,張懷明也沒有睡覺,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有藻 荇交錯縱橫,原來是竹柏的影子。哪個夜晚沒有明月?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