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拽靜椿衡
書憤》陸游一詩作者乎賀用了對比手法來表達情感。
書憤。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1、用了對比手法來表達情感:
詩中的"憤",主要通過兩個對比表現出來。一是理想和現實的對比。詩人北望中原,豪氣如山。
以塞上長城自許,然而世事多艱。理想被現實擊得粉碎。二是詩人早年形象與晚年形象的對比。
早年氣壯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何等豪邁,如今對鏡自照,衰鬢蒼顏,歲月不居,年華空老!而這一切的根遠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詩人心中之"憤"焉得不湧上筆端?
2、全詩雖通篇不見"憤"字,但細細品味,其憤慨之情無處不在。首聯回憶過去,塑造詩人早年的自我形象,暗寫其欲圖恢復失地,"世團漏事艱"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為下文"空自許"作鋪墊。從章法上說,點出了詩題中的"憤"字,形成了全詩的感情基調。
頷聯用六個名片語成,勾勒出兩幅氣壯山河的戰爭畫面,這聯承接"氣如山",將詩人的報國願望渲染得更加鮮明,再次突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與首聯相比,悲憤之情更加強烈。頸聯從回憶到現實,詩意轉為悲涼,歲或派一"空"一"已"互為映襯,有著無限沉痛與悲憤。尾聯詩人以諸葛亮自況,矢志北伐,死而後已,悲憤中蘊藉著豪壯之情。
2樓:可靠還舒心的小彩虹
本詩是首句入韻的七言律詩,押下平九青韻,頷聯、頸鍊兩聯對仗。詩中存在幾處拗救,並且出現了較為罕見的三仄尾。
具體情況如下:
腰間羽箭久凋零(平平仄仄仄平平)
太息燕然未勒銘(仄仄平平仄仄平)
老子猶堪絕大漠(仄仄平平仄仄仄)
諸君何至泣新亭(平平平仄仄平平)
一身報國有萬死(仄平仄仄仄仄仄)
雙鬢向人無再青(平仄仄平平仄平)
記取江湖泊船處(仄仄平平仄平仄)
臥聞新雁落寒汀(仄平平仄仄平平)
補充:這首詩作於淳熙九年(1182)秋,作者時年五十八歲。淳熙六年,陸游因為開義倉賑濟饑民,受到當權者的反對,被罷職回鄉。
淳熙九年,陸游主管成都府玉局觀,奉祠居家返仿,孤寂無聊,但報國之心一日未滅,便創作了此詩。
首聯寫退居鄉野、久離疆場、無緣抗敵的落寞悵惘。「羽箭久凋零」,足見其閒居、被棄置已久的鬱悶。「燕然未勒名」用層遞手法說壯志難酬,憤懣不平。
奠定了一種失意、悲愁的感情基調。頷聯抒發了雄飛奮發的壯懷,表達了對那些面臨外侮卻不抵抗、無作為的達官貴人的指斥。上句是說大丈夫在神州陸沉之際,應「捐軀赴國難」,不可安然老死。
乙個「猶」字道出他不甘示弱的心態。「絕大漠」,典出《漢書·衛將軍驃騎列傳》,是漢武帝表彰霍去病之語。兩鬢蕭蕭,仍漏中纖然豪氣干雲,夢想著馳騁大漠、浴血沙場;這反照出朝廷中的那些面對強虜只知割地求和而不思奮爭的文官武將的奴相。
諸君何至泣新亭」,作者用典故,表達了對高居廟堂的權貴在國家山河破碎之際束手垂淚的懦弱昏培敬庸的不滿。
頸聯以工穩的對仗,揭示了歲月蹉跎與夙願難償的矛盾。「一身報國有萬死」,「一」與「萬」的強烈的對比,鮮明地表達了作者的拳拳愛國心與殷殷報國情,擲地有聲。「雙鬢向人無再青」,這一句是說,歲月不饒人,滿鬢飛霜,無法重獲青黑之色,抒發了對華年空擲、青春難再的感傷與悲憤。
作者抱定了「為國犧牲敢惜身」的志向,卻找不到能瞭解他的志向的人。這兩句直抒胸臆,是全詩之眼。尾聯點破詩歌題面,回筆寫眼前自己閒泊水村的寂寥景象。
所看到的是荒寒的汀州上的新雁,叫人潸然落淚。這兩句是借象表意,間接抒情。
書憤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樓:旅遊達人小徐
《書憤》表達了詩人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難成的悲憤之氣,但悲憤而不感傷頹廢。
出自:南宋詩人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
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裡飛奔著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髮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
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文學賞析
全詩緊扣住一「憤」字,可分為兩部分。前半敘述早年決心收復失地的壯志雄心,後半感嘆時不再來,壯志難酬。
書憤》是陸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詩感情沉鬱,氣韻渾厚,顯然得力於杜甫。中兩聯屬對工穩,尤以頷聯「樓船」、「鐵馬」兩句,雄放豪邁,為人們廣泛傳誦。這樣的詩句出自他親身的經歷,飽含著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無法比擬的。
書憤圍繞哪個字,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樓:匿名使用者
書憤》是南宋詩人陸游。
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全詩緊扣住一「憤」字,可分為兩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壯年時期的豪情壯志和戰鬥生活情景,其中頷聯擷取了兩個最能體現「氣如山」的畫面來表現,不用乙個動詞,卻境界全出,飽含著濃厚的邊地氣氛和高昂的戰鬥情緒.後四句抒發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難成的悲憤之氣,但悲憤啟攔攜而不感傷頹廢.尾聯以諸葛亮。
自比,不滿和悲嘆之情交織在-起,展現了詩人複雜的內心世界.這首詩意境開闊,感情沉鬱,氣韻渾厚.
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悄伏誰堪伯仲間!
白話譯文。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
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裡衡掘飛奔著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髮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
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如何理解「書憤」之「憤」?它包含哪些感情?
5樓:姬覓晴
「書憤」之「憤」包含了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難成的悲憤之氣,但悲憤而不感傷頹廢。
書憤》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全詩緊扣住一「憤」字,可分為兩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壯年時期的豪情壯志和戰鬥生活情景,其中頷聯擷取了兩個最能體現「氣如山」的畫面來表現,不用乙個動詞,卻境界全出,飽含著濃厚的邊地氣氛和高昂的戰鬥情緒。
後四句抒發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難成的悲憤之氣,但悲憤而不感傷頹廢。尾聯以諸葛亮自比,不滿和悲嘆之情交織在—起,展現了詩人複雜的內心世界。這首詩意境開闊,感情沉鬱,氣韻渾厚。
6樓:虛構的點滴
是那種懷才不遇的感受!憤那宋王朝的昏庸無道,憤那少年時光的短暫停留!憤那人生的潮起潮落!
給你推薦一首詞,也是陸游的 《訴衷情》
書憤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7樓:金牛咲
抒發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難成的悲憤之氣,表達了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施展抱負。
書憤》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原文為: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
記簡虧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裡飛奔著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髮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
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起航這首詩歌的感情基調是什麼,詩歌感情基調一共有哪些
基調即是風格 主要感情等 1 感情基調 歡快 憂愁 寂寞 傷感 恬淡 閒適 激憤 堅守節操 思念。2 常見主題 憂國憂民 懷古傷今 蔑視權貴 憤世嫉俗 懷才不遇 寄情山水 歸隱田園,憶友懷舊 思鄉念親 離愁別恨。3 不同詩歌類別感情不同 邊塞征戰詩,有建功立業的渴望,有報效祖國的激情,有抒寫徵士的鄉...
巜書憤》的作者,《書憤》的作者是誰?
書憤 是南宋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全詩緊扣住一 憤 字,可分為兩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壯年時期的豪情壯志和戰鬥生活情景,其中頷聯擷取了兩個最能體現 氣如山 的畫面來表現,不用一個動詞,卻境界全出,飽含著濃厚的邊地氣氛和高昂的戰鬥情緒。後四句抒發壯心未遂 時光虛擲 功業難成的悲憤之氣,但悲憤而...
除夜作這首詩表達的感情是,除夜作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是通過什麼方式表達出來的
文天祥寫於生前最後一個除夕之夜。表現了作者獨守囚牢,孤寂寥落的心情。作者由於兵敗被俘,被元人關押整整三年,敵人對他軟硬兼施,然而,文天祥表現出 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的大丈夫氣概。詩中流露出作者有志難伸,空懷一腔愛國抱負,在這個寂寥的除夕之夜,詩人唯有接受 有心殺賊,無力迴天 的事實,度過這個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