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含有典故的詩句賞析
1樓:匿名使用者
1、月亮:一般指思鄉,如李白《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煜《虞美人》中「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等。
2、楊柳:因「柳」與「留」諧音,一般指離別,如柳永《雨霖鈴》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另外,楊柳又可指思鄉。如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中「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3、蟬:象徵高潔的品質。如駱賓王《在獄詠蟬》中「無人信高潔」,李商隱《蟬》中「我亦舉家清」和虞世南中「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4、長亭:象徵送別。如李白《菩薩蠻》中「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柳永《雨霖鈴》中「寒蟬悽切,對長亭晚」等。
5、子規:象徵悽慘的氛圍。如李白《蜀道難》中「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中「杜鵑啼血猿哀鳴」,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楊花落儘子規啼」等。
6、猿鳴:象徵淒涼氛圍。如杜甫《登高》中「風急天高猿嘯哀」,酈道元《水經注》中「猿鳴三聲淚沾裳」等。
7、羌笛:象徵悽切之音。如王之渙《涼州詞》中「羌笛何須怨楊柳」,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胡琴琵琶與羌笛」,范仲淹《漁家傲》中「羌管悠悠霜滿地」等。
8、鴻雁:象徵信使。如晏殊《清平樂》中「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誰寄」,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等。
9、芭蕉:象徵離愁別緒。如吳文英《唐多令》中「縱芭蕉,不雨也颼颼」,葛勝衝《點絳唇》中「閒愁幾許,夢逐芭蕉雨」,蔣捷《一剪梅》中「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等。
10、梧桐:象徵悽苦。如白居易《長恨歌》中「秋雨梧桐葉落時」,李煜《相見歡》中「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清照《聲聲慢》中「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等。
11、水:綿延不絕的哀愁。如李煜《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相見歡》中「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秦觀《踏莎行》中「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等。
2樓:閒雲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借廉頗自比,表達了自己空有一腔報國熱血,卻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遺憾和憤懣之情。
運用典故的作用
3樓:六斤雨
典故用得適當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辭效果,顯得既典雅風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語言更加精練,言簡意賅,辭近旨遠。運用典故是藉助一些歷史人物、神話傳說、寓言故事等來表達自己的某種願望或情感。
具體有以下作用:
1、用典可以強化論點,利用經典的例子可以強化我們的論點,增加我們的說服力。
3、用典還可以更加凸顯出我們的論點,明確我們的論證中心。幫助我們圍繞中心論點。
4、用典故還可以借古喻今,把一些不能直說的話可以放在典故的故事當中引出來。
5、用典故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抒發內心的心情。表達自己的志向。相當於就是用典故中的人物來作為自己的榜樣和學習的物件。
用不同典故可以寫出不同的心情,有一些成功的典故,可以描述自己內心的愉悅和開心。一些失敗的典故可以抒發內心的壯志未酬和失落的心情。
4樓:何理
運用典故,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法,其主要特點是藉助一些歷史人物、神話傳說、寓言故事等來表達自己的某種願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適當,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辭效果。能顯得既典雅風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語言更加精練、言簡意賅、辭近旨遠。
5樓:老梗殘枝
顯得有文化內含,也是自己文學修養的一部分。更是自己文化底蘊的最好的顯示。
李白古風其十五開頭引用典故什麼作用
本詩開頭引用戰國時燕昭王求賢的故事。燕昭王決心洗雪被齊國襲破的恥辱,欲以重禮招納天下賢才。他請郭隗推薦,郭隗說 王如果要招賢,那就先從尊重我開始。天下賢才見到王對我很尊重,那麼比我更好的賢才也會不遠千里而來了。於是燕昭王立即修築高臺,置以 大張旗鼓地恭敬郭隗。這樣一來,果然奏效,當時著名遊士如劇辛 ...
江城子密州出獵中運用典故表達自己心曲的句子是
江城子密州出獵中運用典故表達自己心曲的句子是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1 江城子 密州出獵 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於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詞。2 全詞為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
古詩詞中運用典故的句子至少三句!!包括作者和出處
1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蘇軾 江城子 密州出獵 典故 持節雲中 兩句 用漢文帝與馮唐故事。據 漢書 馮唐傳 記載 雲中太守魏尚治軍有方,使匈奴遠避,不近雲中之塞 一旦入侵,必所殺甚眾。後因報功時 虜差六級 多報了六顆首級,被文帝 下之吏,削其爵 馮唐竭力為魏尚辯白,認為文帝 賞太輕,罰太重 頗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