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與我國哪位歷史名人有關
1樓:原跡心
端午節與我國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有關,他的著作是《離騷》
天問》鄭核《九歌》
等。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
重午節、天中節等,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於正南中天,處於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
端午是「飛龍在天」的吉祥日子,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端午喊蠢掘節是集拜神祭祖、祈福闢檔辯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端午節,本是上古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
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端午節**的典故有哪些
2樓:靜雨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有讓首位漁夫拿出準備的飯坦纖數團等食物丟進江豎鋒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後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典故有哪些
3樓:哲哥聊歷史
**一: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端午祭龍禮俗的形成與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干支曆法以及蒼龍七宿正處南中的天象有關。
**二:流傳甚廣的「歷史人物紀念唯頌」觀點,依據南朝梁人吳均的神話**《續齊諧記》及宗檁的《荊楚歲時記》,認為端午節起源於紀念屈原。還有認為是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紀念介子推等。
在歷史發展卜敗演變中,傳統節日大多數被附會上某些傳說作為「起源」,但經實際考察,這些故事傳說遠遠晚於節日誕生,是後世構建出來的。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指弊鄭、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關於端午節名言名句,關於端午節的名人名言。
一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月夜憶舍弟 二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溼。孟浩然 秋宵月下有懷 三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四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
端午節有哪些諺語,關於端午節的諺語都有哪些
未食來五月粽,被褥不甘鬆自。未食五 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櫳。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櫳。食過五月粽,寒衣收入槓,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櫳,食過五月粽,不夠百日又翻風。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癩 躲不過五月五。北京 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
關於端午節的古詩有哪些?端午節古詩有哪些
關於端午節的古詩有 1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李隆基 端午 翻譯 端午節的時候,已經接近夏天的中間了,白天的時間漸漸變長了。2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蘇軾 浣溪沙 端午 翻譯 微微小汗溼透了碧色薄綢,明日端午節一定要浴蘭湯。3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殷堯藩 端午日 翻譯 在端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