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囚犯斷頭飯中會放一塊生肉,古人們這麼做是何寓意?

2025-05-04 02:30:10 字數 4826 閱讀 2691

1樓:家居手記冊

我們都知慧鉛亮道,古代封建社會實行「仁政」,高度重視生命,所以即使是即將被處死的囚犯也會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喜歡看古裝戲的朋友,應該都看前寬過這樣乙個場景,那就是處罰犯人時一般都會在秋後午時三刻。但那些謀逆的死囚可以不等到秋後就當場處決。

因為那時的人們覺得秋分以後進入冬期,這個時候處決有一種順應天意的感覺。而且萬物都在此時漸漸凋零,而處死犯人時間也剛好。

那麼為什麼又是午時三刻呢?午時三刻其實就是現在的11:45。古代人認為午時三刻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選擇在這段時間行刑,就能避免罪犯冤魂再回到人間禍害他人。

另外,死囚臨死前都有最後一碗斷頭飯。這種說法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列國爭霸,被俘的士兵往往被活埋,楚莊王第一次制定「斷頭飯」制度,使士兵在生命垂危前,能盡情享用這最後的人間大餐。最後這一做法被許多國家仿效。

甚至到了宋朝,官府還規定,囚犯的最後一碗斷頭飯,不能少於5000文銅錢。按當時的**來說,這已算很奢侈的一頓飯了。

但即使飯菜再美味,大部分死囚都沒有心情去吃這頓飯,因為沒有幾個人是激巨集不畏懼死亡的。而且這頓斷頭飯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美好,官吏們通常在囚徒的碗裡放一塊生肉。

因為民間傳說中,人死後由牛頭馬面引至地府,閻王同意轉世轉世的話要上奈何橋。而後還會遇見孟婆,她身邊有乙隻兇猛的惡狗,這塊生肉在這時可以派上用場。鬧了半天,原來這肉不是給囚犯吃的,而是讓囚犯免於惡狗的騷擾,來世好投胎。

但是不管怎麼說,許多人還是能在這一碗斷頭飯中,感受到人間最後的關懷!

2樓:豬頭肉大俠

這些看管囚犯的獄卒就會在他的碗裡放上凱啟備一塊生肉,其目的就是為了在陰間的時候,遇到惡狗就把生肉拋給它,惡狗有了肉吃,就不會在去旁伏想你的盯毀魂魄了。這樣對魂魄的轉世投胎就會變得比較順利 。

3樓:123柚子茶

給囚犯吃斷頭飯,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做法,他們認為在行刑之前,應該讓囚犯能夠吃上一頓飽飯,這樣做也比較人性化 ,從當時的文化開始說起,在陰曹地府的缺陵奈何橋上,孟婆會給所有投胎的靈魂準備一碗孟婆湯,好讓他們消除掉原伏世戚本的記憶。在孟婆的身邊有一條惡犬。經常會故意為難那些過橋的靈魂,在斷頭飯中放上這塊生肉,那惡犬自然就不會找這些返舉靈魂的麻煩,這樣就能夠順利過橋。

所以,囚犯在看到這一塊腥臭生肉時,會無比的感激。

古時候,為什麼在死囚最後一頓飯裡放上一塊生肉?

4樓:創作者

因為古代人們思想封建,覺得人死後要過奈何橋,臨死前吃上一塊半生不熟的肉,到了奈何橋,賄賂惡狗,就會順利通過。

5樓:網友

在死囚臨死前,都會給死刑犯吃一頓飽飯,當做斷頭飯。 民間有一種說法,就是不給閻王爺添麻煩,別弄個餓死鬼給閻王爺。所以,死之前都要吃頓飽飯。

在古代人們思想中,人死後,要過奈何橋,而奈何橋前,有一條惡狗看守,而臨死前,吃上一塊半生不熟的肉,到了奈何橋,賄賂惡狗,就會順利通過。還有一種說法是,古代死刑犯伙食十分豐盛,但是從上到下逐層剋扣,到了死刑犯碗裡,也就剩下一塊肉的錢了。所以就變成了一碗飯一塊生肉,不過相對而言,第一種說法更可信一些。

6樓:大林學長

在死囚臨死前,都會給死刑犯吃一頓飽飯,當做斷頭飯。按民間的說法,也就是不給閻王爺添麻煩,別弄個餓死鬼給閻王爺。春秋時期,就已經有了斷頭飯的例子。

而到了趙匡胤時期,設定了五貫錢的斷頭飯標準,讓死刑犯飽餐一頓。

古代死囚吃斷頭飯時,為什麼在碗中放一塊生肉?

7樓:小教艾

因為這是死刑犯最後一頓飯,也稱為壯行飯,囚犯在最後一餐都比較豐盛,最少兩個小菜,一葷一素,饅頭,公尺飯,主食管飽, 肉是比較珍貴的東西,所以加一塊生肉讓他吃上最好最好的一頓飯。

8樓:耐心且柔潤的行家

在碗中放一塊生肉是為了讓死刑犯在投胎的時候可以投到乙個好人家,還有一種說法是說是為了讓死刑犯在死後可以用這個生肉去賄賂奈何橋上的惡狗,讓它放自己過橋。

9樓:墨曦離

在死囚的碗中放一塊生肉是為了讓囚犯吃飽好上路,安心投胎,來世做個好人。

古代死囚吃斷頭飯時,為何在碗中放一塊生肉?

10樓:行樂樂樂行

是因為古代的講究是比較多的,而且這塊肉是給陰間的一些狗吃的,而且這也算是一種比較好的寓意,希望這些肉被狗吃了之後,然後讓這些人投乙個好胎。

11樓:懶得可愛的小李

這樣做是對死囚的一種安慰,也希望他們來生能夠投到乙個好人家,不要再做壞事了。

12樓:笑離的

相傳奈何橋上有條極為**的惡狗,鬼魂被惡狗吞食了,就不能投胎轉世了,放一塊生肉,讓他帶到陰間給惡狗吃,就能投胎轉世了。

13樓:幸福小豬豬

這也是古人對死亡的一種看法,因為他們認為犯罪而死的人會在死後路過一座橋,上面會有惡犬折磨他們,而這塊臭肉就是用來給惡犬吃的,這樣也會讓人在相對安心一些,不得不說,古人在對待死亡這種事情上,還是非常的重視的。

古代死囚吃斷頭飯時,碗中有什麼東西會讓囚犯感激不已?

14樓:我是知心小姐姐

會有一塊生肉,藉此保證自己能夠順利投胎轉世,遠離這一世的悲哀。囚犯對此很感激,覺得自己並沒有被社會拋棄。

15樓:無能為力大蒜

有肉會讓囚犯感激不已,因為肉在牢飯中是幾乎見不到的,犯人對肉是非常饞的,如果斷頭飯裡面有肉,他們會非常激動感激。

16樓:李佳楠那男

生肉,因為這個肉不是給他吃的,而是死後在輪迴的時候,給孟婆身邊的狗吃的,這就是乙個迷信說法。

17樓:依依很美的

碗裡面有鑰匙會讓囚犯感激不盡,因為在這個時候對方就可以選擇去逃跑,而且大多數的人都會在這個飯裡面去做手腳,很多人不願意去死在刑場上面,就會想辦法選擇逃跑。

死刑犯的最後一頓飯都會吃一塊生肉,這是什麼寓意?

18樓:閒聊界的

這個跟一些傳統風俗有關係,首先死刑犯最後一頓飯其實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有,就算現在很多國家已經不使用死刑,現在還有死刑的國家,死刑犯被行刑前都有最後一頓飯,我們國家也不例外,只是最後一頓的形式每個國家的形式存在比較大的區別的。

我們中國的死刑最後一頓飯正常來說是三菜一湯,但是這個配置並不容易做到,因為死刑犯其實有幾百塊錢補貼的,專門用來給死刑犯行刑前進行基本需求置辦的,包括女性的衣服化妝品以及飯菜,男性的飯菜衣服以及煙,但是酒是堅決不可以有的,最後一頓飯的配置不能離譜,但是也是比平常強上很多。

我國死刑犯最後一頓晚飯是比較好的,而且行刑前的早上一頓其實還可以吃一碗雞蛋麵,不過基本上都是吃不下了的,對於最後一頓飯,死刑犯如果不自己選擇,那麼就有看守所自行安排相對家常的三菜一湯,如果死刑犯自己選擇,那麼不能要求太離譜,而是隻能選擇普通常見的家常菜而已。

在死刑犯的飯菜裡面加一塊生肉,這種做法其實就是跟我們的傳統有關係,這一塊生肉並不是給人吃的,而是給狗吃的,也就是說這塊生肉其實是死刑犯最後要帶走的,當然並不是真正的帶走,也是希望這塊肉能夠讓死刑犯真心悔過自己做過的錯事。

對於死刑犯來說,自己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而死刑犯最後一頓飯裡面有生肉,這個做法其實最早出自南宋時期,後來慢慢的流傳下來一代代,後世的時代其實多多少少都會延續前面的一些特殊的傳統,也基本上都會遵守,冥冥之中其實很多人都會存有敬畏之心。

19樓:小美美學姐

這是在古代的時候,就流傳下來這個說法,也是為了讓他們最後走的特別有尊嚴,代表著對生命的尊重。

20樓:巨集盛巨集盛

因為給他們一塊生肉就可以防止他們在過奈何橋的時候被惡狗追殺,這塊生肉就可以餵給惡狗,這樣就可以讓自己安全的度過奈何橋,不過這些都是一些傳聞,沒有任何的依據,不值得相信。

21樓:隨遇而安

死刑犯最後一頓飯都吃得比較豐盛,吃一塊生肉是從古代沿襲下來的,也是一種祝福。

22樓:帳號已登出

為了讓這些人可以投胎轉世,讓這些人下輩子投個好胎,做乙個好人,有著非常美好的寓意。

古代死刑犯的最後一頓飯,為什麼要加一塊生肉?

23樓:loser的無賴

其實古代對於那些死刑犯還是比較寬容的,給了他們最後一頓飯,但是加了一塊生肉主要是因為沒人願意去做飯吧。

24樓:

其實死刑犯的最後一頓飯叫做斷頭餐,其實本應該是一頓佳餚,但是很多的**為了貪錢財就直接給了一塊生肉。

25樓:昕昕聊社會

古代人相信有魂魄存在,怕死刑犯的魂魄被野狗攔住,所以放一塊生肉,這樣野狗只會注意到生肉就不會注意到死刑犯的靈魂了。

26樓:梁二胖胖

投胎轉世的路上會有一條惡犬,給這塊生肉就是為了對付那條惡犬,能夠讓犯人順利的轉世投胎。

27樓:網友

我覺得應該是要熟的吧,只是那些做飯的人把他們這些刑犯不當人吧,所以才那生肉給他們吃。

28樓:阿木和阿石

這是一種迷信的說法,說人死後投胎轉世的路上會有惡狗跟隨,這塊肉就是給惡狗吃的。

29樓:慧慧的豬

這也是一種迷信的做法,話說是犯人死後會去投胎的路上會碰到一直惡犬,把生肉丟給狗就可以安全過去了。

30樓:愛竹子的熊貓

可能是讓這些人死之前能夠吃一些比較好的東西,讓他們上路之前沒有任何的遺憾。

31樓:蘇梓晨

可能就是讓這些死刑犯死之前也能夠吃到鮮美的肉,讓他們死的舒服些不那麼痛苦。

在古代要處決死囚犯的時候,為什麼都是秋後問斬

官方說法是秋季屬於適合殺人的季節。實際上是因為處決犯人需要多級審理,最後交與皇帝勾決。國家那麼大,各級人員處理起來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只能一年選擇這麼一個時間段來最終處理這種事。當然以上都是屬於普遍死刑案件。而且秋後問斬,叫斬監候或者絞監候,其實就是相當於今天的死緩,不立即執行,如果運氣好,有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