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簡介 名人傳記 張衡傳

2025-05-06 18:50:08 字數 2756 閱讀 3841

張衡的資料 張衡簡介

1樓:承吉凌

1、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陪螞人 ,南陽五聖之一,與御腔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

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被追封為西鄂伯。

2、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著作有《算罔論》,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歸田賦》等為代表。《隋書·經籍志》有《張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張河間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3、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鎮亂衫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木聖」(科聖),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乙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後人為紀念張衡,在南陽修建了張衡博物館。

張衡簡介 張衡相關介紹

2樓:向陽

1、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陽郡西鄂縣(今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人。東漢時期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陪螞理學家、文學家,蜀郡太守張堪的孫子。

2、舉孝廉出身,御腔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擔任尚書。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獲封西鄂縣伯。

3、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著作有《算罔論》;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歸田賦》等為代表,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隋書·經籍志》有《張衡集》14卷,已經散佚。明代學者張溥輯有《張河間集》。

4、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後人譽為「木聖」(科聖),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乙個環鎮亂衫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後人為紀念張衡,在南陽修建了張衡博物館。

張衡生平事蹟及簡介

3樓:紫氣東來令東來

張衡,自平子,東漢時期發明了地動儀,可****的發生。生於西元78,年死於西元139年。

張衡的名人故事?

4樓:那個閃電

1、發明地動儀。

西元132年(陽嘉元年),張衡在太史令任上發明了最早的地動儀,稱為候風地動儀。據《後漢書·張衡傳》記載:地動儀用精銅鑄成,圓徑八尺,頂蓋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龜鳥獸的形象裝飾。

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關閉發動之機。它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一條口含銅珠的龍,在每條龍的下方都有乙隻蟾蜍與其對應。

任何一方如有**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銅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的方向。經過試驗,與所設制,符合如神,自從有書籍記載以來,是沒有過的。曾經一龍機發,地不覺動,雒陽的學者都責怪不足信,幾天之後,送信人來了,果然在隴西地發生**,眾人於是都服其神妙。

自此之後,朝廷就令史官記載地動發生的地方。

2、發明渾天儀。

張衡在西漢耿壽昌發明的渾天儀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渾天說,創制了乙個比以前都精確、全面得多的「渾天儀」。

漏水轉渾天儀是一種水運渾象。用乙個直徑四尺多的銅球,球上刻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以及黃赤道、南北極、二十四節氣、恆顯圈、恆隱圈等,成一渾象,再用一套轉動機械,把渾象和漏壺結合起來。

以漏壺流水控制渾象,使它與天球同步轉動,以顯示星空的週日視運動,如恆星的出沒和中天等。它還有乙個附屬機構即瑞輪冥菜,是一種機械日曆,由傳動裝置和渾象相連,從每月初一起,每天生一葉片;月半後每天落一葉片。它所用的兩級漏壺是現今所知最早的關於兩級漏壺的記載。

張衡在創作了渾天儀之後曾寫過一篇文章。此文全文已佚。只是在梁代劉昭注《後漢書·律曆志》時作了大段引述而使之傳世。

劉昭注中把這段文字標題為《張衡渾儀》。稱之為「渾儀」可能是劉昭所作的一種簡化。在古代,儀器的定名並不嚴格。

雖然後世將「渾儀」一詞規範為專指觀測儀器,但在隋、唐以前,「渾儀」也可用於表演儀器。

5樓:請問囧闖天涯

張衡(78~139),字平子,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他的出生地在現在的河南省南陽縣的石橋鎮。他的祖父張堪做過太守,為官清廉。父親早逝,因此張衡家裡很貧窮。

張衡從小就勤奮好學,加上天資聰穎,很早就聞名鄉里。

據史書記載,他10歲時就「能五經貫六藝」,過目成誦。他興趣很廣泛,常常涉獵自然科學方面的讀物,而且寫得一手好辭賦。

一天,張衡從一本詩集裡讀到四句詩,描述了北斗星在各個季節傍晚時的變化:「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他覺得這太有意思了。

天上的繁星閃爍,有的像箕,有的像鬥,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們的執行義各有怎樣的規律呢?這簡直是太美妙了。於是張衡根據詩的內容又參考別的書籍畫成了天象圖,每夜只要是沒有云彩,他就默默地對著天象圖仔細觀察著夜空。

廣漠的星空有多少難解之謎呀,他觀察著、記錄著、思考著,他的腦袋裡裝滿了各式各樣的問題,充滿了五顏六色的幻想。後來,他終於確認那四句詩裡描述得不夠準確,事實上斗柄早春指東北,暮春卻指東南。

少年時代對日月星辰的觀察,激發了張衡努力探索天文奧秘的決心。後來他兩度出任****專管天文的太史令,在這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據《辭海》所記:

他首次正確解釋月食是由月球進入地影而產生;觀測和記錄了中原地區能看到的2500顆星星,並且繪製了我國第一幅較完備的星圖;他創制了世界上第一臺候風地動儀;創造了指南車、自動記裡鼓車和能飛行數里的木鳥。

《名人傳》內容簡介,名人傳主要內容

sfegaadase 名人傳主要內容 編輯本段作者資訊及文章資訊 名稱 名人傳 痛苦和磨難造就的偉人 名人傳 故事梗概,300字以內 托爾斯泰傳 托爾斯泰兩歲喪母,九歲喪父,青少年時代的托爾斯泰,不僅常為思想苦惱,還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絕望。1851年,托爾斯泰來到高加索,群山環抱的清明環境使他紛亂...

張衡的生卒年?祖籍?生平簡介?張衡生平事蹟及簡介

張衡,章帝建初三年 公元78年 誕生於南陽郡西鄂縣石橋鎮一個破落的官僚家庭 今河南省南陽市城北五十里石橋鎮 祖父張堪是地方官吏,任蜀郡太守和漁陽太守。張衡幼年時候,家境已經衰落,有時還要靠親友的接濟。正是這種貧困的生活使他能夠接觸到社會下層的勞動群眾和一些生產 生活實際,從而給他後來的科學創造事業帶...

名人傳貝多芬傳,名人傳 貝多芬傳

名人傳 讀書筆記 名人傳 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 羅蘭的 貝多芬傳 米開朗琪羅傳 和 托爾斯泰傳 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 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書中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