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唐代時期叫什麼,唐朝的時候管日本叫什麼

2025-05-09 14:10:07 字數 3254 閱讀 6195

1樓:匿名使用者

就叫日本。李白有一首詩《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秋色滿蒼梧。

唐朝的時候管日本叫什麼

2樓:哲哥聊歷史

在唐朝,日本有2個名稱代指:倭國和日本。

具體史書記載:《新唐書》記頌含載:鹹雀高亨元年,遣使賀平高麗。

後稍習夏音,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頃櫻尺,國近日所出,以為名。意為咸亨元年即唐高宗之前,日本一直被叫倭國,之後,更名日本。

但日本是當時官方叫法,民間叫法還是倭國。

唐朝稱呼日本為什麼

3樓:蘇嘉愛娛樂

日本。三國時期魏國皇帝曹睿曾御封當時日本的君主卑彌呼為親魏倭王。直到7世紀後半葉(唐時期),倭國對外國號修正為日本。

從東漢到隋以前,朝廷和倭國總體上講是冊封與被冊封關係。《宋書》上記載,倭王贊死後,珍、濟、興、武四個繼任者都曾經遣使貢奉,並求朝廷授予倭國自己提出的封號。7世紀初,倭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

國力的增長也使得當時倭國對中國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這種變化體現在了當時隋倭兩國的交往當中。《隋書·東夷傳》「倭國條」記有倭國的國書:「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云云」。唐高宗時,倭國還與唐發生戰事。

倭國從決定修改對外使用的國號,主要原因是因為覺得自己的國名**,原因是因為中國古代,中華民族對周邊少數民族有「夏民居中, 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的概念,倭國人認為自己的國家的地理位置「近日所出」。所以,更改國名為「日出之國」,即日本。

倭國從決定修改對外使用的國號到向唐朝通告更號事宜再到最終獲得唐朝的承認,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了乙個歷史的發展過程。

4樓:網友

日本列島上在4世紀後才出現國家,之前只有部落,日本列島原來並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話中,日本人稱其為「八大洲」、「八大島國」等。據《漢書》、《後漢書》記載,我國古代稱日本為「倭」或「倭國」。

公元五世紀,日本統一後,國名定為大和。因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陽神,所以將太陽視為本國的圖騰。相傳在七世紀初,日本的聖德太子在致隋煬帝的國書中寫道:

日出處太子致日落處太子」,這就是日本國名的雛形。直到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史將其國名改為日本,意為「太陽昇起的地方」其後沿用,成為日本的正式國名。《新唐書·日本傳》中有記載:

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 此外,在漢語中,「扶桑」、「東瀛」也是日本國名的別稱。

而在中國的三國時期,中國人使用倭去代表日本。

日本」一稱遲至西元7世紀末才在中國出現。《舊唐書》記載日本人由於不喜歡「倭國」的名稱,因此將國家的名字改作「日本」,其曰:「倭國自惡其名**,改為日本。

5樓:jaejoong金在中

唐朝時期——倭國。

倭」這個稱號最早出現遠在唐朝之前,漢朝時期已有此稱謂。在我國古代,起先稱日本為「倭」,較早見於文獻的有:蓋國在鉅燕南、倭北。

倭屬燕。(《山海經·海內北經》)成王之時,越裳獻雉,倭人貢暢。(王充:

論衡·恢國篇》)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漢書·地理志》)自西晉陳壽在《三國志》中為倭立傳以來,史不絕書,中國人對東方海中倭國的情況,逐漸有了具體而深入的認識。 所以在唐朝時期稱呼日本倭國。

除「倭國」之外,日本還有其他別稱。

東瀛東海。劉禹錫《漢壽城春望》詩:「不知何日東瀛變,此地還成要路津?

後亦稱日本為「東瀛」。如《東瀛詩紀》為俞樾所編之日本詩人詩集。中國與日本隔東海相望 「瀛」在《新華字典》中的解釋為「大海」。

東瀛」即指東海。中國與日本有一衣帶水相隔,這一水指東海,因此用「東瀛」借指日本。

東洋①元、明以今南海東部(約自東經110°以東)及其附近諸島(今加里曼丹島及菲律賓群島等)為東洋。見元汪大淵《島夷志略》、明張燮《東西洋考》。 清以來,因日本在我國之東,又習稱日本為東洋。

清王之春《東洋瑣記》,即記日本事。

扶桑古國名。《梁書·扶桑國傳》:「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餘里,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

按其方位,約相當於日本,故後相沿用為日本的代稱。王維《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詩:「鄉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

另外,「琉球」不是日本的別稱。

6樓:網友

《新唐書·日本傳》中有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

可見唐朝稱呼日本為倭國,但他們已把日本改為國名。

7樓:你好年後歐歐

新唐書》:「咸亨元年,遣使賀平高麗。後稍習夏音,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國近日所出,以為名。」

也就是說唐前期為「倭國」,後期稱「日本」。

8樓:燭火明滅

漢時稱倭或倭國,唐時據日本遣唐使自稱改為日本。

李白曾寫《哭晁卿衡》,中有「日本晁卿辭帝都」

9樓:使用者名稱尚不可知

倭 日本 見舊、新唐書。

10樓:小斌

唐朝時稱呼日本為日本。

11樓:網友

唐朝之前一直叫倭奴國,唐朝時改叫日本。文人習慣叫東瀛。

12樓:網友

扶桑,明朝開始已經稱呼日本了。

13樓:網友

一直叫倭 ,明朝開始就叫日本了,

14樓:網友

就叫日本,之前也叫扶桑。

15樓:lin泠

在唐朝的時候,日本叫扶桑,在明朝早期的時候叫東瀛。

唐朝稱呼日本叫什麼

16樓:大漠

東瀛 倭國 扶桑。

國名由來。最早對日本有確切記載的歷史著作是東漢史學家班固寫的《漢書》。該書《地理志·燕地》稱日本列島為「倭」,當時日本列島的人接受了這一稱呼。西元645年(大化元年)日本孝德天皇即位,通過大化革新,完成了日本全境的統一,將國名正式定為日本國。

倭更名為日本。《新唐書·日本傳》中有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

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可見,日本得名與日出有關係,至少在西元670年已改用現在的國名。

中國文人過去喜歡稱日本為「東瀛」或「扶桑」。「東瀛」一看就知,是東面的海洋國家,而「扶桑」據說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裡的「太陽樹」,因為日本在最東面太陽昇起的地方,所以稱之為「扶桑」。

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詩人?唐朝時期有哪些著名詩人

詩聖是杜甫 詩仙是李白 詩魔是白居易 詩神是蘇軾 詩狂是賀知章 詩佛是王維 詩鬼是李賀。杜甫作為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 李杜 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多次參加科考都沒考上,後來得到貴人相助順利當上官,但是在官場一直不得志,後來親眼目睹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等到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

為什麼佛教在唐代廣泛傳播,佛教為什麼在唐朝盛行

唐朝是一個開放 自由 進取 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時代。武則天在他在位的時候,全國大規模修建各種佛教聖地的寺廟。大規模推崇佛教在民間的傳播,也就是在這位女皇帝在位時期,佛教進一步的推廣。因為宗教作為整個人類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必要前提,它的作用就是提供給更多的人精神動力,推崇宗教對於統治階級來說是絕對有...

這個帽子叫什麼(唐朝),唐朝男子戴的帽子叫什麼?

唐代錐帽 唐代永徽年間婦女戴起了 帷帽 式樣為一種高頂寬簷笠帽,回 在帽簷一週帶上薄而透的面紗。答十分有趣的是現代閩南的惠安女頭上的笠帽及裝束都與那時的相似得很,真是令人叫絕。西方婦女對帶帽罩面紗的習俗也有了認同。唐朝男子戴的帽子叫什麼?唐朝男子戴的帽子叫作襆頭。襆頭是中國古代,特別是唐朝的男子最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