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卻又不可得

2025-05-22 01:08:27 字數 1140 閱讀 9093

1樓:網友

佛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說明世間眾生都有和佛無二無別的清淨本體,但是因為眾生被貪嗔痴妄念所困,被世間的無常幻相所迷,所以沒有辦法攔宴神體現自己不垢不淨不生不滅的如來自性。

那麼為什麼說不可得呢?這個「得簡虧」是求的意思,我們祥嫌要知道佛性在悟而不在求,求則執著。

2樓:普波師兄

眾返旁生本來成佛,是因為眾生皆具佛性。佛性就是眾生清淨本心,用時了了分明,尋時了不可得。

不可以有漏毀橡所得心去求餘橘證佛果。

3樓:飛鳥知山峰

就好比鑽石覆蓋了灰塵。

不能綻放本有的光芒一樣 望。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出自**?

4樓:網友

原文是這樣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十一。

複次,佛子!如來智慧無處不至。何以故?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

爾時,如來以無障礙清淨智眼,普觀法界一切眾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

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見?我當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

沒有眾生,一切菩薩不能成佛

5樓:天羅網

一切菩薩成佛,他的依據就是眾生。沒有眾生,一切菩薩不能成佛。所以佛菩薩跟眾生的關係太密切了。

普賢菩薩行願品恆順眾生,為什麼要恆順眾生?為什麼眾生歡喜兄悔諸佛歡喜?就是由於一切菩薩看到了苦難的眾生,才發起大悲心,由大悲心才發起大菩提心,由大菩提心才動經無央數劫積功累德圓成佛果。

他圓成佛果的最先動力是苦難的眾生。沒有眾生,一切菩薩不能成佛。

於是成佛之後塌氏要報眾生的恩,他一定要救度眾生。阿彌陀佛因地發願是為了眾生,到了果地上,他頭頭救拔的就是為了眾生得度。十劫以來,垂出金色的手臂去救度眾生。他唯有這樁事情。

所以我們眾團塵散生只要以至誠心相信有阿彌陀佛,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能現世得到阿彌陀佛的加被保佑,得到世間的福報。到臨命終時阿彌陀佛拿著蓮臺接引,還有西方聖眾一起來,就能夠直接往生到極樂世界。這都是阿彌陀佛大願的承諾保證。

隨喜一切眾生的無量功德,為什麼說 隨喜讚歎,功德無量

為什麼說 隨喜讚歎,功德無量 為什麼說隨喜讚歎功德無量呢,那麼什麼又是隨喜讚歎呢?其實佛學的很多文化是和道家。儒家是相通的,只不過說法不一樣。隨喜讚歎其實就是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然後去誇讚他,當自己能看到別人身上的優點的時候自己也會充滿法喜的。就如同我們看到別人的笑臉,自己也會很開心。或者看到別人身...

為什麼會覺得一切沒有意思,為什麼我覺得一切都沒意思,

這個可能,就是因為自己的現在的精神狀態並 不是很好,所以呢,即使是開心的事情呢,也笑 不起來,還是要學會利用比較好的方式去宣洩自己心中的煩悶 為什麼我覺得一切都沒意思,10 應該是侷限在所發現的事物,該瞭解一下更專業或者寬廣的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也許你心累了 但是不一定都看懂了 感覺一切都沒有意...

性格為什麼決定一切

性格決定命運 什麼是性格,性格就是人在選擇人事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上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性格並不僅是天生的,更重要的是後天塑造的。塑造性格的主動權,不在命運的手中,正在我們的心中,把握了性格,也就掌握了命運。理想的性格就是無性格,它的實質不可名狀,不怒而威,凶猛卻不 仁慈而不手軟。也許,在過去的歷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