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阿肆聊生活
原文及譯文:
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孔子。
說:「學習並且按時溫習所學的知識,不是很愉快的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的嗎?(即使)人家不瞭解我也不惱恨,不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嗎?」
二)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空蔽指師矣。
譯文: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能獲得新知識新發現,(這樣的人)就可以把他當做老師了。」
三)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孔子說:「只是機械地學習而不加以思索,那就會迷惑不解;思索了卻不進一步學習,那就會精神疲憊。」
四)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子貢問道:「孔文子憑什麼諡號叫做『文』呢?」孔子說:「(孔文子)思考問題敏捷,學習努力,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羞恥,因此稱他『文』。」
五)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譯文:孔子說:「默默地把學過的東西記下來,努力學習而不感到滿足,教導別人不感到疲倦,對我來說做到了哪些呢!」
藝術特色。論語》
多為語錄,但都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
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人物形象鮮明,思想傾向通過人物表情、動作、對話自然地顯露出來,具有較強的藝術性。
2樓:孟孟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慧坦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搏寬反省自己:替人辦事沒有盡心盡力嗎?與朋友交往沒有做到誠實前銀桐守信嗎?老師傳授的學業沒有經常複習嗎?」
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為政】
譯文:孔子說:「乙個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它靠什麼行走呢?
3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里仁】
譯文:孔子說:「古人不輕易把話說出口,是因為他們以說出來做不到為可恥啊。」
4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願,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泰伯】
譯文:孔子說:「狂妄而不正直,無知而不謹慎,表面上誠懇而不守信用,我真不知道有的人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
5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足信之矣。」
子貢曰:「必不得以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貢曰:「必不得以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顏淵】
譯文:子貢問怎樣治理國家。孔子說,「糧食充足,軍備充足,老百姓信任統治者。
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項,那麼在三項中先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
去掉軍備。」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項,那麼這兩項中去掉哪一項呢?
孔子說:「去掉糧食。自古以來人總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對統治者不信任,那麼國家就不能存在了。
6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
譯文:子張問如何才能使自己到處都能行得通。孔子說:
說話要忠信,行事要篤敬,即使到了蠻貊地區,也可以行得通。說話不忠信,行事不篤敬,就是在本鄉本土,能行得通嗎?站著,就彷彿看到忠信篤敬這幾個字顯現在面前,坐車,就好像看到這幾個字刻在車轅前的橫木上,這樣才能使自己到處行得通。
子張把這些話寫在腰間的大帶上。
論語六則翻譯
3樓:網友
(1)孔子說:「學了並且時常溫習它,不是很愉快嗎?有同一師門的師兄弟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
別人不瞭解我但我不怨恨他,不也算的上君子嗎?」君子:這裡指道德修養高的人。
2)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就可以憑藉它做老師了。」
3)孔子說:「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只思考不學習就會在學業上陷入困境」
4)子貢問孔子:「孔文子憑什麼被稱作『文』呢?」孔子說:「聰明而且愛好學習,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看做恥辱的事,所以被稱作『文』。」
5)孔子說:「默默地記住它,學習而不知滿足,教育別人而不知疲倦,對於我來說又有哪一樣呢?」
6)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其中必有我可以學習的人;選擇他的長處學習;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點就改掉。」
4樓:網友
1.學習需要不斷複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複習,這是愉快的事。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問題,是一種樂趣。 人家不瞭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
2.複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唯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4. 子貢問道:「孔文子的諡號為什麼叫『文』呢?」孔子說:「他聰敏而又愛好學習,並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用『文』做他的諡號。」
5.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裡,學無止境,從不感到滿足。熱情地教導學生。對我來說,有什麼呀?
6.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
論語六則全譯文
5樓:網友
.我十五歲,有志bai於學問;三十du歲,(懂禮儀,zhi)說話做事都有把握;dao
四十歲,(掌版握了各種知識,)不致迷權惑;五十歲,得知天命;六十歲,一聽別人言語,便可以分別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歲,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矩。
2.孔子說「要論賢德,當論顏回。他只靠一簞食,一瓢飲而活,住在簡陋的地方,就連別人都為他擔憂。但他自己卻不管別人的看法依然快活。要論賢德,當論顏回」
3.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常憂愁。」
4.孔子說:「(乙個在上位的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樣美好的才能,如果驕傲自大而又吝嗇小氣,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5.早晨聞道,晚上可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6.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好比日蝕、月蝕。他一犯錯,人人都看得見;他改正過錯,人人都會仰望著(敬仰)他。」
論語六則翻譯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6樓:一世明媚
意思是:對於學習,瞭解怎麼學習的人,不如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
比喻學習知識或本領,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接受得快,愛好它的人不如以此為樂的人接受得更快。
這一則講的是關於興趣對於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知識重要的是培養學習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知識的學習感興趣,就會變被動為主動,以學習為樂事,在快樂中學習,既能提高學習的效率,還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樣學到的才能夠靈活地運用。
論語》名句及賞析。
1、巧言令色,鮮矣仁。
釋義:花言巧語、偽裝和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愛之心的。
賞析:這是孔子的話。他指出仁者必須直言正色,要誠實。仁,絕非外在的華麗,矯揉造作只能是偽善,那種巧言令色、以假面孔示人的人,是很少有仁者之心的,要注意提防。
2、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釋義:辦理父母的喪事要謹慎地盡禮盡哀,對祖先要誠敬地追念致祭,民間的風習,就會歸於淳厚了。
賞析:這是曾子的話。他告誡人們,使「民德歸厚」的做法,要從「慎終追遠」做起。
注重喪祭,目的是強調仁、孝。仁、孝,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有了仁、孝,民間的風習就自會淳厚,而不是刁頑。
7樓:可心音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你聽明白了嗎?
8樓:粉絲群星
孔子說:「對於學問和事業,瞭解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不如以它為快樂的人。」
9樓:
孔子說:「對於學習,知道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趣的人。
10樓:野果
知道的不如想知道的,想知道的不如能將其靈活運用的。
11樓:611的
學習知識或本領,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接受得快,愛好它的不如對其有興趣的接受得快。
《論語六則》字詞句翻譯
12樓:豆豆魚仙女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子曰:「徳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文』也。」
求翻譯初一語文的《論語六則》課文的翻譯,要乙個字乙個字的,謝謝~,
13樓:打不死的小強
《論語》六則。
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譯)孔子說:「學了並時常溫習它,不也高興嗎?
原文: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有同門師兄弟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原文: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便能有新的理解和體會,可以憑(這個)做老師了」。
原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不解,只思考但不學習就會陷入困境。」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孔子說:「對於學習,知道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
學習為樂趣的人。」比喻學習知識或本領,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接受得快,愛好它的人不。
如以此為樂的人接受得快。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師在其中;選取他們好的東西加以學習、採納,他們(身上)不好的東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孔子說:「我十五歲就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五十歲。
的時候我懂得自然的規律和命運;六十歲時對各種言論能辨別是非真假,也能聽之泰然;七十歲。
能隨心所欲,卻不逾越法度規矩。」
14樓:聖賢魔士
孔子說:「學習知識,進而按時溫習它,不也是令人高興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是令人快樂的事兒嗎?我有才學,別人不瞭解我,可是我自己並不惱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嗎?」
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孔子說:「光讀書學習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卻不去讀書學習,就什麼都學不到。」
子貢問道:「孔文子憑什麼被人們諡為『文』呢?」孔子說:「孔文子聰敏好學,不認為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是羞恥,因此諡他為『文』啊!」
孔子說:「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卻不感覺滿足,教導他人不知疲倦,這些對我來說,有哪一點是我所具備的呢?」
孔子說:「三個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為我的教師的人在中間;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他們的短處,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大學語文試題多選,請問大學語文填空題
請你撥打 00852 65525398我會給你!2 請問大學語文填空題 1.現實主義 離騷。2.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月年年望相似。3.道德經 哲學。4.嘗試集 狂人日記。5.張岱 陶庵夢憶 西湖六月半。6.載不動許多愁 武陵春。7.人間喜劇 19世紀。8.歐陽修 王安石 蘇軾。大學語文多選題 二 1 ...
大學語文問題
一 1 儒家 孔子 及其再傳 2 史書 3 左傳 又名 春秋左氏傳 相傳為春秋時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 4 國語 5 兼愛 非攻 二孟子以誇張的比喻來說明看似淺顯實則深刻的道理,從而得出施行仁政即可王之的結論。例 緣木求魚 把施行霸道來求得稱王比作到林中樹上去捉魚,將本來並不顯得如何不合時宜的行為放大並...
有關大學語文寫作的疑惑,有關大學語文寫作的一個疑惑
而閱讀能力 bai的養成和寫作du能力的提高,關鍵在於平時zhi的有目dao的地訓練.當然 回,一些考場經驗也是有用的答,可以幫助更好地展現平時的學習成果.從文體分,閱讀有記敘文閱讀 議 閱讀 說明文閱讀 詩詞閱讀.從語言上分,有現代文閱讀和文言文閱讀.下面,我就來簡單地談談這個問題.朋黨論 是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