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你一直沒有放棄的過年習俗是什麼

2025-05-23 22:10:12 字數 3696 閱讀 3806

1樓:國色天香

從小到大我們家的傳統習俗一直不改的,那就是30晚上吃糊羹。因為拿吵森大家都很喜歡吃消畝的呀,過年總碰隱是要殺雞殺鴨的,就會有雞腸子,鴨腸子,雞胗子鴨胗子這些東西。還有雞肝鴨肝,我們就把它拿來做糊羹吃,特別的好吃。

有哪些過年的習俗曾經很火,但是現在已經消失了?

2樓:嘭

據我所知以前過年都要做但是現在幾乎已經消失的習俗有放鞭炮、迎財神、熬漿糊。

1.放鞭炮

小時候過年每年都要在家放鞭炮,我們以前上學的時候也學過放鞭炮是為了嚇走一種叫做「年」的怪獸,但是現在因為城市化特別廣泛,並且空氣汙染越來越嚴重了,很多城市都已經不讓放鞭炮了。想要放鞭炮只能到郊外去放,到郊外放還容易在乾燥的冬天引**災。現在很多的鞭炮都用氣球來替代,說起來也很搞笑,氣球只能代替鞭炮的乙個聲音。

還有人放鞭炮,只是在手機上放出鞭炮**的聲音,我想這樣其實也能嚇走年獸吧。

2.迎財神

我小時候記得的迎財神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在農村的院子裡放乙個大火盆裡,火盆裡面都放上很多的柴火,然後把柴火都點燃,這樣就叫迎財神了。迎財神的寓意就是說想讓財神來到我家,保佑我家今年發大財。但是現在也是在城裡生活,過年也是在城市裡,不怎麼回農村,所以迎財神這件事也就慢慢被大家忽略了,這個習俗也就在我家慢慢消失了。

3.熬漿糊

熬漿糊這個習俗也特別有意思,就是把麵條或者大公尺熬成粥,然後再熬的久一點,熬的像漿糊一樣。這種漿糊其實就是用來粘對聯的,但是現在粘對聯誰都不用漿糊了,因為麻煩又費事,還不怎麼衛生,剩下的這樣漿糊又不知道該怎麼辦。而且現在有很方便的替代品,例如透明膠和雙面膠,所以熬漿糊這個習俗也消失了。

不管過年的習俗消失了多少,一大家子人團聚的歡樂是不會少的,過年就過乙個闔家團圓的氣氛嘛!

3樓:佳在

在我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跑車」。天矇矇亮,我就早早穿好新衣,準備好裝糖果的袋子,約好兩三個小夥伴,一起出門去全村每家每戶拜年。這一天,人們都起的格外早,很少有賴床的,我們輕輕敲一下門,大聲的喊「新年好!,這戶人家就會送我們糖果和瓜子,會送男孩子炮。若是去親戚家拜年,還會給壓歲錢。想起那時候的時光,真是最期待的過年習俗了。

可惜現在,這個習俗基本消失了,小孩子往往吃閉門羹,再也沒有以前的熱情淳樸。

第二個很火的習俗就是「殺年豬」,俗話說「殺年豬,過大年」,有好的寓意。現在直接去菜市場買豬肉更方便快捷,也很少有人養豬了,除此之外,國家也不允許私人殺豬,這種習俗更是大大減少,直至現在消失殆盡。

接著就是「磕頭拜年」的習俗,在過去,人們很重視磕頭跪拜之禮,認為這是對長輩的尊重,現在就很少了,乙個是思想的轉變,並沒有以前重視了,另乙個就是小孩子沒有接受過跪拜之禮的教育,自然不懂得要行跪拜之禮。現在人們拜年就是進門說幾句吉祥話,關係近的就坐會聊聊天。

「舞獅子」這個習俗並不陌生,但是基本只在熱鬧的集市或是大街上看見,農村裡就很少見了,現在人們很少在過年的時候專門安排「舞獅子」,也就是街頭賣藝或是重大節日有人舉辦晚會的時候會安排「舞獅子」的節目。

4樓:來自高嶺天真的銀柳

殺年豬,過去的時候,農村當中一直流傳一句話:殺年豬,過大年。所以,過去農村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殺一頭豬,一家人一起幹這活,然後一起開開心心的吃豬肉,過新年。

不過現在殺年豬這種習俗幾乎沒有了,一是怕麻煩,二是現在不允許私自殺豬。

5樓:日奈森亞夢奧利給

比如煙花爆竹,現在城市過年全時段禁止銷售燃放煙花爆竹,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燃放煙花爆竹、燃用燃煤旺火等。

6樓:網友

很多啊,掃房子,蒸饅頭,蒸年糕,放鞭炮啊還有殺豬宰雞吃大骨頭等等。

7樓:智爾真

曾經過年有很多習俗都很火,比如說貼年畫,貼對聯,打掃房子衛生,現在慢慢的都快要消失了。

8樓:如果丶意外

比如說不看春晚這個習俗,我曾經在前幾年一直和我的小夥伴進行,之後覺得沒有春晚的過年一點都不圓滿,可能是感受不到春晚給我們帶來的那份年味兒,所以就慢慢這個習俗就消失了。

過年了,我們應該摒棄那些舊俗?

9樓:老天爺會飛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歷朝歷代的百姓都十分重視過好春節,因此隨著時代的變遷也派生出來許多春節的民俗來。但是隨著人們對於自然界認識的不斷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有些民俗已經與時代格格不入了。春節民俗應該在繼承、擯棄和創新中且行且發展。

過時的封建民俗應當擯櫻沒棄。首先要擯棄「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孃家過年、祭掃」的舊規矩。現在80後都是獨生子女,都已經成家立業,如果還不準女兒回孃家過年、祭掃,那麼今後養女兒的家庭就只有雙老在家孤苦伶仃地過年,死後也沒有後人來祭掃了。

其二要擯棄正月裡不掃地(把財掃走了)、不理髮(「正月裡剃頭,死舅舅」)不洗頭(把喜氣洗掉了)、不倒垃圾(把自家的財倒出去了)、不吃麵條(遲了一年都會扯皮囉嗦)等舊俗,既要信科學,又要講衛生。其三,要擯棄只有大年三十回到家才算回家過年的舊理念。因為人們都在不同的崗位工作,而每乙個崗位大年三十都需要有人值守,因此只要在春節期間回了家,都應當看作是回家過年了,家長和家屬都不要埋怨。

其四,要擯棄「脊備納年飯年飯,吃一年半」的舊俗。以往為了顯示家庭殷實滾遊和富足,年夜飯都以飯有大量剩餘,菜越多才越好的舊俗,這樣不僅造成很多浪費,有時還會引發腸道疾病,所以這個理念也應當擯棄。年俗應當與時俱進有所創新。

首先,是要允許女兒回孃家過年,或者是有聯姻關係的雙方家庭和在一起過年,這樣既可以避免養女兒的父母感到孤獨,又可以增進雙方感情,增加節日氛圍。其二,是祭掃不燒香燭紙錢、不燃放煙花爆竹,改為獻鮮花、擺供品、除草培土等祭奠。其三,可以不發壓歲錢或少發壓歲錢,這樣有利於孩子們心理的健康成長,還可以減少大人們的負擔。

其四,春節是南方植樹的好時節,可以把敬土地菩薩改為植樹,每人每年種下一棵樹留著紀念,這樣既綠化家鄉,又改善了環境。民俗是民族精神和民族素質的直接反映,願大家在繼承、擯棄和創新中,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春節民俗中發揚光大!

為什麼過年的一些習俗正在慢慢的消失

10樓:清寧時光

<>看了這個題目之後我才知道原來感覺到過年的意味越來越談原來不但是我乙個人,但是這確實顯示出了當今社會的一種現實,現在的年味是越來越不如從前了。以前在老家的時候,過年永遠是乙個家庭,乙個家族一年當中最為隆重的日子,不管你平時多忙,不管你是在外面打工,還在日理萬機,到過年的時候都會不自覺地過年回家團聚,然後在一起過年,一起做遊戲,一起吃飯,好不熱鬧,但是現在,我回去之後就會看到只有每家每戶的小孩,父母,但是好多人現在都基本上不回家來了,所以基本上沒有幾個人,有點冷清,沒有當年那種熱鬧喝繁華。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結果,我覺得第一點就是人們價值觀的改變。現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在人們對於過年越來越不看重,對於金錢的重視是遠遠超過了對於過年回家團聚的渴望,所以導致了這種過年的習俗被大家逐漸忘記,所以趨於消失。

第二點就是有些東西確實是不在符合現在這個時代的發展,比如家鄉的一些陳舊的拜年。這種方式已經不再符合當下時代發展定位潮流了,在去給親戚拜年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給年長的長輩下跪磕頭,但是這種理解在現在這個時代顯然是應該淘汰的。

也許這就是這個時代帶給我們的好處和壞處,好處就是可以享受都這個科技帶給我們的各種便捷,但是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就是讓我們許多人迫於時代的壓力,迫於金錢的壓力,好多人都開始關注的不再是親情,不再是團聚,而是賺更多的錢。

孩子從小到大的語文成績一直很差,怎樣就可以幫助孩子提高這門成績?

孩子從小到大的語文成績一直很差,怎樣就可以幫助孩子提高這門成績?.語文成績好的孩子特別喜歡課外書。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積累 文字的積累,材料的積累,方法的積累,情緒的積累等等。這樣的孩子在寫作上往往有別出心裁的想法和新詞,在閱讀理解上有獨到的見解,在說話上有超越他人的見識。他們真的見多識廣,一點也不遜...

從小到大喜歡聞衣服,為什麼我從小到大一直都在撿別人穿過的衣服,連一件自己喜歡的衣服都沒有,真的是太受不了了,連一件好看

自己想改掉的話就強迫自己啊 要不做點別的轉移注意下也行 吸菸的能戒菸 吸毒的能戒毒 所以沒有改不掉的陋習 習慣了 癖好。莫撒 建議看心理醫生。為什麼我從小到大一直都在撿別人穿過的衣服,連一件自己喜歡的衣服都沒有,真的是太受不了了,連一件好看 撿別人穿剩的衣服,擱誰心裡都不是滋味兒。但是細想想也沒什麼...

從小到大一直倒黴,有沒有實用的轉運的方法

我也一直很倒黴,但只要你堅信否極泰來 人定勝天,就能越挫越勇。如果一個人總是倒黴,請問有什麼可以轉運的方法嗎?從命理角度講,是 時來運轉 人為地轉運,只是趨吉避凶,人生的藝術在於進退取捨之間,當你走背運時,應該是退與舍,你不主動舍,命運就強制你舍.明白了此道理,你就不會感到想不通了.黃水晶 主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