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志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1樓:網友
原文:顏淵、季路侍。子曰:
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
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譯文:顏回與子路侍立在孔子的身邊。孔子對他們說:
何不各自說說你們的志向呢?」子路說:「我希望可以把自己的車馬、衣服、皮袍拿來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即使這些東西都破舊了也沒有什麼遺憾。
顏淵說:「我希望自己能夠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說:
老師,我們也希望聽聽您的志向。」孔子說:「我的志向是老年人使他們安康舒適,朋友們使他們互相信任,年輕人使他們得到關懷。
言志論語文言文翻譯
2樓:名成教育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記得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離、行文簡練。你還記得哪些經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言志論語文言文翻譯,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言志①
論語》顏淵、季路侍②。子曰:「盍③各言爾志?
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④,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⑤。」顏淵曰:
願無伐⑥善,無施⑦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註釋】
本文是《論語》一書中《公治長》篇的「顏淵」章,標題系編選者所知。
顏淵、季路:孔子的。兩個學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後輩陪從在尊長者之旁叫做侍。
盍:何不。裘:輕暖的皮襖。
憾:遺憾。伐:誇耀。
施:表白。言志論語文言文翻譯
顏淵、子路兩人侍立(在孔子身邊)。孔子說:「你們何不各自說說自己志向?
子路說:「我願意把自己的車馬、衣服、皮袍拿出來與朋友共享,用壞也不抱怨。」顏淵說:
我願意不誇耀自己的好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說:「希望聽聽老師您的志向。
孔子說:「(我的志向)是讓年老的人得到安適,讓朋友得到信任,讓年少的人得到關懷。」
延伸:論語十二章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關於立志的古文
3樓:剛陽文化
為學---彭端淑。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
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
聖人之道,卒於魯也傳之。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
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裡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
翻譯 裡中士人胡卓明,他的父親 祖父喜歡下棋,有下棋技藝的人每天都會到他家來。他的母親這天夜裡忽然從睡夢中驚醒,問她原因,她說夢見自己吞了一枚爛棋子。開始認為是白天經常見到棋子,所以晚上就夢見下棋的情景。不久她生下卓明。卓明長到了七八歲,他的祖父與客人下棋輸了,卓明忽然從旁邊指著說 公公下錯了一著棋...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
李光弼是營州柳城人。他父親李楷洛,本是契丹酋長,武則天時進入朝廷,累官到左羽林大將軍,封爵薊郡公。吐蕃侵犯河源,李楷洛率精兵擊退了他們。出征前,他對別人說 敵人打敗後,我不會回來了。軍隊歸來,他在路上去世了,贈官為營州都督,賜諡號叫忠烈。李光弼嚴肅堅毅沉著果斷,有出色的謀略。小時候喜歡嬉戲玩耍,安祿...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
燕國貴族共同推舉太子姬平為燕昭王。昭王是在燕國被齊國攻破後即位的,他憑弔死者,探訪貧孤,與百姓同甘共苦。自己紆尊降貴,用重金來招募人才。他問郭隗 齊國乘我們的內亂而攻破燕國,我深知燕國國小力少,不足以報仇。然而招攬賢士與他們共商國是,以雪先王的恥辱,始終是我的願望。先生您如果見到合適人才,我一定親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