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積貯疏原文及翻譯拼音
1樓:殳櫻花
管子說:糧倉充足,百姓就懂得禮節。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從古到今,沒有聽說過這事。
古代的人說:乙個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捱餓;乙個女子不織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凍。生產東西有時節的限制,而消費它卻沒有限度,那麼社會財富一定會缺乏。
古代的人治理國家,考慮得極為細緻和周密,所以他們的積貯足以依靠。
現在人們棄農經商(不生產而)吃糧的人慎和很多,這是國家的大禍患。過度奢侈的風氣一天天地滋長,這也是國家的大禍害。這兩種大禍害公然盛行,沒有人去稍加制止;國家的命運將要覆滅,沒有人去挽救;生產的人極少,而消費的人很多,國家的財富怎能不枯竭呢?
漢朝從建國以來,快四十年了,公家和個人的積貯還少得令人痛心。錯過季節不下雨,百姓就將憂慮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納不了稅,就要請求賣掉自己的爵級和孩子。這樣的事情皇上已經耳有所聞了,哪有治理國家已經危險到這種地步而皇上不震驚的呢?
世上有災荒,這缺逗是自然界常有的現象,夏禹、商湯都曾遭受過。
假如不幸有縱橫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災,國家用什麼去救濟災區?如果突然邊境上有緊急情況,成千上萬的軍隊,國家拿什麼去發放糧餉?假若兵災旱災互動侵襲,國家財富極其缺乏,膽大力壯的人就聚集歹徒橫行搶劫,年老體弱的人就互換子女來吃;政治的力量還沒有完全達到各地,邊遠地方敢於同皇上對抗的人,就一同舉兵起來造反了。
於是皇上才驚慌不安地謀劃對付他們,難道還來得及嗎?積貯,是國家的寬扮盯命脈。如果糧食多財力充裕,幹什麼事情會做不成?
憑藉它去進攻就能攻取,憑藉它去防守就能鞏固,憑藉它去作戰就能戰勝。使敵對的人歸降,使遠方的人順附,招誰而不來呢?現在如果驅使百姓,讓他們歸向農業,都附著於本業,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勞動而生活,工商業者和不勞而食的遊民,都轉向田間從事農活,那麼積貯就會充足,百姓就能安居樂業了。
本來可以做到使國家富足安定,卻竟造成了這種令人危懼的局面!我真替陛下痛惜啊!
論積貯疏的作者
2樓:洋英光
論積貯疏的作者是賈誼。
賈誼(前200年-前168年),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人,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與屈原並稱為「屈賈」。
賈誼。論積貯疏》是西漢初年政治家、文學家賈誼的名文之一,作於西元前178年,錄入《漢書·食貨志》。
該文是作者23歲時寫給漢文帝劉恆的一篇奏章,歷閉闡述積貯糧食是治國之本,主張實行重農抑商政策,發展農業生產,加強糧食儲備,以增強國力。
論積貯疏》是一篇切中時弊,為國遠慮的著名政**肢攜裂。 重視農業,提倡積貯是本文要隱芹闡明的中心論點,作者圍繞這一中心從多方面論述。
賈誼《論積貯疏》體現了怎樣的經濟政策,在封建社會早期起它起到
這篇奏疏,是賈誼針對西漢初年在經濟上所面臨的嚴重危機,提出的要注意積貯的重要 它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加強積貯對國計民生的重大意義,表現出一個地主階級政治家思想家的遠見卓識.他提出的主張,對於維護漢朝的封建統治,促進當時的社會生產,發展經濟,鞏固國防,安定人民的生活,都育一定的貢獻,在客觀上是符合人民的利...
《論馬》文言文及翻譯
良馬不以它的力氣為出名,而以它的品質出名。我有兩匹馬,所以經常以之為奇。每天窺視它食豆數升,喝水十鬥,然而不是清潔乾淨的寧願餓死也不吃,披甲戴盔賓士,一開始好象不是很快。等到跑了將近一百里後,才開始揮動鬣毛長聲鳴叫,奮振四蹄迅速奔跑,從午時到酉時,還可跑兩百里 脫下鞍甲不喘息 不出汗,就好象沒有事的...
文言文 師曠論學
晉平公 1 問於 2 師曠 3 曰 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 4 矣。師曠曰 何 5 不炳燭 6 乎?平公曰 安 7 有為人臣而戲 8 其君乎?師曠曰 盲臣 9 安敢戲其君?臣 10 聞 11 之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 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 12 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13 炳燭之明,孰與 14 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