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以後,唐朝是怎麼丟掉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的?

2025-05-26 16:05:08 字數 1747 閱讀 1321

1樓:阿樂秋季雨

主要就是因為安史之亂,對很多的人都巨集旅造成了純和一定的影響,很多的人對此都產生了極大的不滿,所以才會出現丟掉蔽褲凳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的情況。

在「安史之亂」後,唐朝是怎麼丟掉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的呢?

2樓:深更讀史

安西和北庭兩個都護府是唐朝設在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乙個是李世民所建,乙個是拆鉛武則天所建。這也是大唐為了維護絲綢之路安全,加強對西域的統治才建立的。只不過,在安史之亂後,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先後都丟掉了。

在「安史之亂」後,唐朝是怎麼丟掉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的呢?貞元六年(790年),吐蕃攻佔北庭,唐朝與安西失去聯絡,不知安西存亡。安西最後陷落的時間,史料並無確切記載。

就在唐代持續擴張的同時,這個伴隨著大唐的吐蕃也正在悄悄地興起,雙方不可避免的產生了矛盾和衝突。但是在早期大唐絕對是不可比擬的,壓根沒有把吐蕃放在眼裡。安史之亂的爆發改變了這一切,也改變了大唐控制的西域的命運。

因為抵抗不利,所以,朝廷無奈之下只好將大批兵力調往內地,這樣一來,西北必然空虛。而朝廷因為無暇顧及,所以給了吐蕃機會。

從西北調回來的兵力幫著朝廷收復了兩京,可是,吐蕃趁機攻佔隴右、進兵河西,導致唐朝與西域聯絡徹底被切斷。之後數十年裡,唐朝和吐蕃在隴右道進行了多輪角力,但均無法完全奪回隴右道,隴右道大部被吐蕃佔領安西都護府和中原的通道河西走廊被截斷。

這樣一來,大唐再也無法統治西域了。而這之後,大唐力不從心,國內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朝廷僅僅依靠神策軍無力控制,地方節度旅胡好使時不時就給鬧一下。而吐蕃也不老實,甚至還打進過長安,半個多月才撤離,這讓大唐太沒有面子了,大唐也不可能與吐蕃繼續爭奪了。

只不過,這麼長的時間裡,安西和北庭還沒有丟,仍有舊將李元忠守北庭,郭昕守安西都護府。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李元忠、郭昕派遣使者間道奏事。德宗對其進行了嘉獎,封李元忠為北庭大都護,郭昕為安西大都護。

德做肢宗貞元六年(790年),吐蕃攻佔北庭,唐朝與安西失去聯絡,不知安西存亡。有學者推論,安西最後的陷落時間是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冬。

3樓:北山一師

第1點最主燃敬要的原因就是他整個的看守不利,第2點掘段旅就是自己沒有做好份內的事情,所以最後就丟掉了這樣的乙個判凳職位。

4樓:網友

這個時候就讓吐蕃趁機攻佔了這些地方。然後就讓唐朝和西域之間斷了聯絡就丟掉了。

5樓:黎昕科普知識小屋

其實就是因為他們本來是沒有想到這兩個地方會有人想要的,所以就沒有派很多的人去把守。

唐朝時的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 分別是誰設立的?

6樓:節海菡師茂

安西都護府: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到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共存約170年。

北庭都護府:長安二年(702年),武則天於庭州置北庭都護府(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景雲二年(711年),北庭都護府公升為大都護府,與安西都護府分治天山南北。

7樓:金晶

安西都護府是唐太宗設定的,北庭都護府是武則天設定的。

唐朝北庭都護府和安西都護府的作用是什麼?

8樓:漫閱科技

安西、北庭都護府,是唐朝設在西域地區的兩個最高統治機構,統率幾萬邊防軍,保衛著我國的西北邊疆的安全。尤其是安西都護府,掌管著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重兵,對鞏固西北邊防和維護中國通往西亞的陸路交通,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安史之亂後唐朝人口是貞觀的兩倍之多,為何還一蹶不振了

因為 權力被藩鎮大大削弱,使得唐朝 無法安心的發展提高國力,所以安史之亂之後人口雖然增加了,唐朝卻就此衰敗。安史之亂時是唐朝中後期的一場劫難,時間跨度為七年之多。這場戰亂波及甚廣,安徽 河南 山東等六個省都包括其中。在古代戰亂是人口減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安史之亂之後,唐朝的人口卻成倍的增長了。然而...

安史之亂給唐朝帶來沉重的打擊,他是如何在安史之亂後還能延續百年的

雖然安史之亂至民不聊生,但是唐朝在當時終歸是國力強盛的國家,積攢的國庫依然是10分的充裕,所以雖然是給安史之亂給大唐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但是依然延續了百年之久。與各方諸侯實力還是相互制衡的,出於利益考慮,並沒有群起圍攻,在地方上割據節度使等等才能繼續延遲百年。因為安史之亂群雄四起,諸侯之間相互抗衡,所...

安史之亂是怎麼回事呢?安史之亂是什麼

安史之亂是唐玄宗時期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叛亂,後也稱之為天寶之亂。安史之亂是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安史之亂就是唐玄宗末年,安祿山發起的反叛戰爭,經過這場戰爭的洗禮,唐朝開始由盛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