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甚有愧色。

2025-05-30 00:15:18 字數 2320 閱讀 3305

1樓:不慕終南

很敬佩你的細心,我查詢了相關資料,只能從乙個側面給你乙個答案。

一,元帝太興元年(318年) 東晉的官職制度是 侍中 是右第三品,御史中丞,右第四品。

二,《晉書》列傳五十一,崧累遷侍中。是時謝萬為豫州都督… (謝萬北征戰敗,罷官是 359年底)

三,《晉書》謝安傳中 「徵西大將軍桓溫請為司馬,將發新亭,朝士鹹送。事情發生在昇平四年(360年)。

我的觀點是: 高崧在359年之前就是侍中,而謝安360年出仕,對他說出『卿累違朝旨,高臥東山…『這句話的不可能是高崧,官位不對。所以虛滲,高靈察譽差的可能要大一些。

至於,謝安傳的譯文, 甚敗皮 應該讀 shén,表示疑問語氣的詞, 怎麼會有愧色的意思。

2樓:雷公尺特大陸

陳郡謝氏原本是後起的小姓,三國時謝安的曾祖父謝纘不過是典農中郎將,西晉時謝安的祖父謝衡也才位居散騎常侍,謝安的伯父謝鯤雖然是玄學大師但不過官至豫章太守,謝家依舊是權力根基淺,社會威望低。所以東晉初期陳郡謝氏想與琅琊諸葛氏結親時曾被拒絕,還曾遭到陳留阮氏的嘲笑,認為他們是沒有教養的小門小戶。東晉中期之後謝家才開始發跡,謝尚官至豫州刺史,謝家開始有了自己的地盤,其弟謝弈、謝萬相繼擔任豫州刺史,所以和他們同輩的謝安曾有資本高臥東山,但是謝萬性情放達,缺手敏簡乏政治才幹,謝安先後追隨他赴吳興、豫州上任,實際上已經出山了。

謝萬兵敗壽春被桓溫趁機解職之後,謝家失去了豫州,剛剛興起的謝家面臨失勢的危險,而桓溫為首的桓氏則如日中天,殷氏、庾氏、範氏、郗氏皆遭重創。謝安畢褲為了家族計,不得不為其幕僚。謝安為拿空門戶計改變不出仕的初衷,自然引起士大夫們的嘲諷,所以謝安才有慚愧之色。

三顧茅廬中諸葛亮喜出山詞中的山指的是什麼

3樓:滄海半杯

出山兩個字,出字念赤,讀入聲,山字讀輕聲。

有一座歷史上很有名的山,叫做東山,東晉時謝安在那裡隱居。當時,朝廷常常命他當官,他就是不肯出去。後來當了徵西大將軍桓溫的司馬,大官們在新亭送他,高崧喝醉酒開玩笑說:

卿累違朝旨,高臥東山,諸人每相與言,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蒼生今亦將如卿何!」《晉書。

謝安列傳》裡說:「安甚有愧色。」《世說新語》中則說:

謝笑而不答。」

這件事就是「東山再起」。《世說新語》中說,謝安當了桓溫的司馬後,正好有人給桓溫送了些草藥,其中有一味是「遠志」。桓溫拿著遠志問謝安:

這藥又名『小草』,為什麼乙個東西有兩個名字?」謝安還沒回答,坐在旁邊的郝隆口快,搶著說:「這很簡單啊,隱居的時候叫遠志,出山就成了小草。

桓溫大笑,謝安大慚。

謝安出山後做出了很多轟轟烈烈的大事,這且不提。卻說「出山」這個詞,就這樣一直流傳了下來,說的是隱居的人出來當官,通常是指據說很有本事的人出來施展他的本事了。比如呂望、諸葛亮等人,起初釣魚的釣魚,種田的種田,後來「出山」做了軍師——雖然這兩個人比謝安還早,後人卻經常把「出山」兩個字用在他們身上。

指將要出山的諸葛亮就像什麼

4樓:網友

鵬奮起於北冥,擊水千里。

世說新語東山再起原文

5樓:雲遮世說的生活

排調第二十五之二十。

六、蒼生將如卿何。

原文)謝公在東山,朝命屢降而不動。後出為桓宣武司馬,將發新亭,朝士鹹出瞻送。高靈時為中丞,亦往相祖。

先時多少飲酒,因倚如醉,戲曰:「卿屢違朝旨,高臥東山,諸人每相與言:『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

今亦蒼生將如卿何?」謝笑而不答。

譯)謝公(謝安)在東山隱居,朝廷屢次徵召他都沒有答應。後來出山作桓宣武(桓溫)的司馬,要從新亭出發,朝中的**都來為他送行。高靈(高崧)當時擔任御史中丞,也來為他送行。

高靈先前喝了點酒,仗著酒意,譏笑道:「你屢次違背朝廷的旨意,在東山隱居,大家經常在一起議論說:『安石不出山,他將怎樣面對天下的百姓!

現在天下百姓又將如何面對你呢?」謝公笑而不答。

排調第二十五之三十。

二、遠志小草。

原文)謝公始有東山之志,後嚴命屢臻,勢不獲已,始就桓公司馬。於時人有餉桓公藥草,中有「遠志」。公取以問謝:

此藥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稱?」謝未即答。時郝隆在坐,應聲答曰:

此甚易解,處則為『遠志',出則為『小草'。」謝甚有愧色。桓公目謝而笑曰:

郝參軍此過乃不惡,亦極有會。」

譯)謝公(謝安)起初要在東山隱居,後來朝廷的任命屢屢下達,情勢迫不得已,謝安就擔任了桓公(桓溫)的司馬。當時有人給桓公送來一些草藥,其中有「遠志」。桓公拿來問謝安:

這好理解,埋在地下的根部叫『遠志',長在上面的莖葉叫『小草'。」謝安非常羞愧。桓公看著謝安笑道:

郝參軍的這番解釋實在不錯,也很有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