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高蹺是哪個節日的風俗?
1樓:小林愛生活
在元旦、春節、元宵節等等中國傳統民俗節日都會出現。
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蹺」、「踏高蹺」、「扎高腳」、「走高腿」,是我國北方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多在一些民間節日裡由舞蹈者腳上綁著逗,武蹺則強調個人技巧與絕招,各地高蹺,都已形成鮮明的地域風格與民族色彩,在元旦、春節、元宵節等等中國傳統民俗節日都會出現。
踩高蹺現狀。
今人所用的高蹺,多為木質,表演有雙蹺、單蹺之分。雙蹺多綁紮在小腿上,以便展示技藝;單蹺則以雙手持木蹺的頂端,便於上下,動態風趣。其表演又有「文蹺」、「武蹺」之分,文蹺重扮象與扭逗,武蹺則強調個人技巧與絕招,各地高蹺,都已形成鮮明的地域風格與民族色彩。
踩高蹺是哪個地方的風俗?
2樓:o華華哈哈
踩高蹺亦稱「高蹺」、「踏高蹺」、「扎高腳」、「走高腿」,是我國北方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多在一些民間節日裡由舞蹈者腳上綁著長木蹺進行表演。
高蹺一般以舞隊的形式表演,舞隊人數十多人至數十人不等;大多舞者扮演某個古代神話或歷史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服飾多模仿戲曲行頭;常用的道具有扇子、手絹、木棍、刀槍等。
高蹺也叫「高蹺秧歌」,是一種廣泛流傳於全國各地的民間舞蹈,因舞蹈時多雙腳踩踏木蹺而得名。高蹺歷史久遠,源於古代百戲中的一種技術表演,北魏時即有踩高蹺的石刻畫像。
表演形式有「踩街」和「撂場」兩種,撂場有舞隊集體邊舞邊走各種隊形圖案的「大場」和兩三人表演的「小場」,角色間多男女對舞,有時邊舞邊唱。
渭南市潼關縣的踩高蹺歷史文化介紹
渭南市潼關縣的踩高蹺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藝術造詣也極高。2009年,潼關踩高蹺被列入陝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也叫「高蹺」、「踏高蹺」、「扎高腳」、「走高腿」,是我國民間傳統盛行的一種群眾性表演藝術。渭南市潼關縣的踩高蹺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藝術造詣也極高。2009年,潼關踩高蹺被列入陝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潼關踩高蹺早在先秦時已流傳潼關踩高蹺的傳承人藺社會介紹,高蹺又叫做「木棍上的秧歌」。它在潼關縣五虎張村有悠久的歷史,源遠流長。踩高蹺早在先秦時已經在民間開始流傳,戰國時的《列子·說符》中《蘭子獻技》記載:
宋有蘭子者,以技幹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
踩高蹺是哪個地方的民俗, 元宵節 有哪些民俗活動
踩高蹺,是漢族傳統民俗活動之一。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 高蹺 踏高蹺 扎高腳 走高腿 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多在一些民間節日裡由舞蹈者腳上綁著長木蹺進行表演。踩高蹺技藝性強,形式活潑多樣,深受群眾喜愛。我國各地踩高蹺的形式豐富多彩,表演百花齊放。我國各地正月十五鬧元宵的高蹺豐富多彩,表演也...
元宵節為什麼要掛花燈,元宵節習俗元宵節為什麼要掛燈籠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 宵 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回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答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 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 燃燈放焰 喜猜燈謎 共吃元宵,閤...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呢?
1 元宵節這天定在正月十五,是陰曆年的第一個月圓的日子,元宵的形狀是圓形,又含著一個 圓 字的同音字,象徵著團圓 美滿 吉祥 和睦的家庭,所以人們多取其意,要吃元宵。2 我國是以農業生產為主,一年中比較清閒的是 冬仨月 元宵節過後,氣溫逐漸變暖,萬物復甦,冬閒已經過去,就要備好耕作的事宜,不能稍有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