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馬諫議書原文及翻譯註釋賞析

2025-05-31 00:45:19 字數 2082 閱讀 9429

答司馬諫議書原文及翻譯

1樓:花花的情感日記

《答司馬諫議書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啟曰,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遊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自信御辨。

翻譯:鄙人王安石請啟,昨天承蒙指教,我私下認為與君實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議論起政事來常常不一致,所持的政治主張和方法大多不同。雖然想要硬囉嗦幾句,(但)終究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慮(我的意見),所以(我)只是簡單地給您寫了封回信,不再為自己辯解了。

《答司馬諫議書》鑑賞

全文立論的論點是針對司馬光認為新法侵官、生事、徵利、拒諫、致怨的指責,指出儒者所爭,尤在於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滑者巖矣,從而說明變法是正確的。司馬光的攻擊名實不符,全是謬論。

文章逐條駁斥司馬光的謬論,揭露出他們保守、腐朽的本質,表示出作者堅持改革,絕不為流言俗語所動的決心。《答司馬諫議書》節選自北宋文學家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言辭犀利,針嫌握鋒相對,是古代的駁論名篇之一。這篇簡訊筆力精銳,文字經濟而富有說服力,語氣委婉而嚴正,既不傷害私人的友誼,也不向反對的意見妥協。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答司馬諫議書》

《答司馬諫議書》原文、翻譯及賞析

2樓:謝老師教育課堂

《答司馬諫議書》節選自北宋文學家王安鍵燃石《臨川先生文集》。篇中對司馬光加給作者的「侵官、生事、徵利、拒諫、怨謗」五個罪名逐一作了反駁,並批評士大夫階層的因循守舊,表明堅持變法的決心。通假字,古今異義詞,文言句式,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如下:

一、通假字:

1、不復一一自辨。

辨:通「辯」, 辯解。

2、於反覆不宜鹵莽。

滷:通「魯」,粗魯。

3.故今具道所以。

具:通「俱」,詳細。

二、古今異義詞:

1、故略上報。

上報:古義: 寫回信。今義:向上級彙報。

2、於反覆不宜鹵莽。

反覆:古義:書信往來。今義:多次重複。

3、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

洶洶:古義:大吵大鬧。今義:形容聲勢盛大的樣子,多含貶義。

4、故今具道所以。

所以:古義:……的原因。今義:連詞,表結果,所以。

5、不任區區嚮往之至。

區區:古義:謙詞,用於自稱。今義:指小或少。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所操之術多異故也。(「也」表判斷。)

意思:(這是因為我們)所持的政治主張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緣故啊。

2)為天下理財,不為徵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為」譯為「是」表判斷。)

意思:替國家理財政,這不是搜刮錢財,駁斥錯誤言論,責難奸佞小人,這不是拒聽意見。

3)胥怨者民也。(.者,..也表判斷。)

意思:連老百姓都抱怨啊。

2、狀語後置句:

1)議法度而修之於朝廷。(「於朝廷」作狀語後置。)意思:在朝堂上公開議定法令制度並在朝廷上修改。

2)受命於人主。(「於人主」作狀語後置。)意思:我卻認為從皇帝那裡接受命令。

3、賓語前置句:

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何為應為「為何」。)意思:(這樣一來)那麼那些人又為什麼不(對我)大吵大鬧尺枝呢?

4、定語後置句:

至於怨誹之多。(「多」作定語後置)

意思:至於那麼多的怨恨和誹謗。

四、一詞多義:

1、以:1)以致天下怨謗也。

連詞,表結果,譯為「因而」,2)以授之於有司。

連詞,表目的,譯為「來,以便」。

3)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

介詞,把。4)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

介詞,表原因,因為。

2、為:1)不為侵官。

判斷動詞,是。

2)為天下理財。

介詞,替,給。

五、詞類活用:

1、以膏澤斯民。

膏澤:名詞作動詞,施加恩惠。

2、如日陵亮敏今日當一切不事事。

事:做。

諫逐客書原文 翻譯及賞析

諫逐客書原文及翻譯 我聽說官吏在商議驅逐客卿這件事,私下裡認為是錯誤的。從前秦穆公尋求賢士,西邊從西戎取得由余,東邊從宛地得到百里奚,又從宋國迎來蹇叔,還從晉國招來丕豹 公孫支。這五位賢人,不生在秦國,而秦穆公重用他們,吞併國家二十多個,於是稱霸西戎。秦孝公採用商鞅的新法,移風易俗,人民因此殷實,國...

有沒有《郢書燕說》的原文及翻譯,郢書燕說(全文翻譯 重點詞)

原文 郢人有遺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 舉燭。雲而過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受書而說之,曰 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說,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今世舉學者多似此類。郢書燕說 翻譯 有個 楚國首都 郢 城市 人給燕國宰相寫信,是在夜晚書寫的,燈火不夠亮,...

顧炎武手不釋卷譯文,顧炎武手不釋卷 原文及翻譯

手不釋卷 文言文的意思是 顧炎武外出遊歷,用許多馬和騾子跟著自己。到了險要的關口,就叫來身邊的老兵詢問這裡的詳細情況 有的與平時聽說的不一樣,就在店鋪中的客店開啟書核對校正。有時自己走在平原曠野時,不值得留心,就在馬背上默讀各種經典著作及註釋註解與闡發。偶爾有忘記的,就立即前往小鎮店鋪反覆複習。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