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觀影感
1樓:樂燕鈮
第一次聽這個名字,以為是講狗的故事,就像《忠犬八公》一樣,講述狗與人類溫情的關係。真正**後才瞭解其具體狀況,其實我覺得自己是沒有完全看你懂這部電影的,看的過程中有共鳴,但是我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很多情緒交織在一起,不知道如何用文字去表達自己的感受。
這應該是思維深度不夠,就像李笑磨局來老師在專欄說為什麼一定要讓大家去留言,除了鍛鍊自己的表達以外還有增加思維的深度,只有真正寫出來的東西才是自己的。我想這和我參加007寫作社群一樣的道理,輸入倒逼自己輸出,正是因為自己還不會,思維深度還不夠,所以更要去練習,不放過成長的機會。
以下將用自己稚嫩的思想,不成熟的觀點談談對《狗十三》這部電影的感受。電影講述了13歲的李玩由於父母離婚,在爺爺奶奶家長大,父親為了安撫一下女兒內心的鬱悶,帶來乙隻取名叫愛因斯坦的狗,很快李玩就和愛因斯坦建立了身後的感情。不料愛因斯坦意外走失,李玩便開始了瘋狂的尋狗模式,全家人也加入這場奮戰中,爺爺摔到腳不能走動,奶奶差點走失,這時爸爸發脾氣了,對李玩進行了嚴酷的訓斥和怒罵,直到李玩答應不鬧了,爸爸才肯放手。
之後後媽買來乙隻假的愛因斯坦,剛開始李玩不接受,執意要把它扔出去,後來在大人沉重的壓迫和強勢下,李玩收起了帶刺的外殼,放棄了自己的執拗,接受了新的愛因斯坦。
其實從電影中,我更多看到的是中國式的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大人眼中所謂的好不斷灌輸到孩子身上,「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更是害了不少孩子,很多家長從小就讓孩子學習各種興趣班,我叔叔家裡的小孩報了繪畫班,口才課,游泳課,我當時就問了小孩子的想法,這些都是你願意學的嗎?他告訴我都是媽媽報的名,必須得去。我深長地嘆了一口氣。
所謂的都是為你好呀,打你就是愛你等就是愛的暴力,從小我爸也是這樣教育我的,在李玩身上似乎也看到了我的影子,被大人的思想綁架著長大,總有那麼一段孤獨的歲月,沒有人能聽懂我們內心的聲音。
可到了一定的時刻,我們也就慢慢地懂事了,可什麼叫懂事?懂事的標準是什麼?我也不知道。
人的長大似乎是一瞬間的事情,在遭遇某個變故或是遇到人生的低谷,突然意識到自己長大了,不能讓父母操心了,自己有更多的責任了。
你見過真正的大人嘛?可以告訴我他們是什麼樣子嗎?
悉稿 瞎陸讓。
觀世博會科技有感,世博會觀後感,最好裡面有場館介紹的
世博會是人類不同時代文明的集結地,是未來發展的指燈,是人類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它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為創造環境與和諧共存的生活共同努力。繁華的城市,喧囂的市區似乎告訴我們,金錢,地位,聲望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然而這樣的生活卻不盡如人意。畢淑敏說過這樣一句話 幸福不於財富,聲望 地位同步,這只是...
觀《韓店小學經典誦讀》觀後感
隨著老師的號召下,我們來到了四樓會議室,只見裡面人山人海,我們按老師的安排坐在五。二班指定的區域,隨著主持人一聲令下,比賽開始了,第乙個上場的是五。四班,五。四班的同學個個生龍活虎 神采奕奕,他們背誦的是三字經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苟不叫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
《喬家大院》觀後感,觀《喬家大院》有感
人生無奈之時有很多,無奈的事情更是不少。前一段時間,我又好似突有醒悟鉛碼似的想到 人生,其實是乙個圈套,你只有進來,你的進來就是你的出生,你開始有知覺的時候 出去就是死亡,就是失去知覺的時候。昨天,我們學校給我們做心理檢測,其中有些題目是關於自我意識方面關於死亡的題目,諸如 你是否曾經思及死亡?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