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翻譯

2025-06-03 01:15:15 字數 3221 閱讀 7588

1樓:速蛻慚菊治

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的原文: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度。意思是:

聞廣博,記憶力強,卻用淺陋來保持,這是聰明。「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度」出自《周公誡子百》。《周公誡子》是中國著名的古訓,寬段選自《韓詩外傳。

韓詩外傳》是漢代韓嬰所作的一部傳記。該作品由360條軼事、道德說教、倫理規範以及實際忠告等不同內容的雜編。一般每條都以一句恰當的《詩經》

引文作結論,以支援政事或論辯中的觀點,就其書與《詩經》聯絡的程度而論,它對《詩經》既不是註釋,也不是闡發。

韓嬰,男,西漢燕(今屬河北)人。文帝。

時為博士,景帝。

時至常山王劉舜太傅。武帝時,與董仲舒。

辯論,不為所屈。治《詩》兼治《易》,西漢「韓詩學」的創始人,其詩語與齊、魯大不相同,他推測《詩》之意,雜引《春秋》或古事,與經義不相比附,與周秦諸子相出入,皆引《詩》以證事,而非引事以明《詩飢巧灶》。

燕、趙言《詩》皆本於韓嬰。趙子、淮南賁生即其高徒。趙子傳蔡誼,三傳形成韓詩的王學,食子學和長孫學,學徒甚多。後人認為他的《詩爛扮》學不如《易》學精深,司隸校尉。

蓋寬饒本受《易》於孟喜,見韓《易》兩好之,更從受之。

2樓:一位網友的朋友1號

見聞廣博,記憶力強,但仍覺得自己見識淺陋的人,是乙個有智御襪李慧的人。這句話出自《周好扮公誡子》選自《韓詩外傳鎮遲》。

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的意思是什麼?

3樓:生活小能手

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的意思是:見聞廣博,記憶力強,卻用淺陋來保持,這是聰明。

這是周公姬旦告誡兒子伯禽的話。而「博聞強記」也衍生為乙個成語。而「博聞強記」也衍生為乙個成語。

周公誡子》是中國著名的古訓,選自《韓詩外傳》。說的是周公告誡兒子立國的道理。

《韓詩外傳》:

原文: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之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貴;人眾兵強,守之以畏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

譯文:我聽說,品行高尚仍常懷恭敬之心的人,必享榮耀;封地遼闊,物產豐富,仍能保持勤儉的人,他的生活必定安定;官職位高勢盛,仍然保持謙卑的人,是真正高貴的人。

人口眾多、軍隊強大,仍能常懷敬畏之心,防備外患的人,必是勝利的人;自身聰慧、明智但仍覺得自己愚笨的人,是富有哲思的人;見聞廣博,記憶力強,但仍覺得自己見識淺陋的人,是乙個有智慧的人。

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中博聞強記什麼意思

4樓:313傾國傾城

守之以淺者中博聞強記的意思: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中文名】:博聞強識。

拼音】:bó wén qiáng jì

解釋】:也作博聞強識(zhì) 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聞:見聞。記:記憶。

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

近義詞】博古通今,博學多才,博覽群書,博聞強識,才華蓋世,滿腹經綸、見多識廣。

反義詞】不學無術,孤陋寡聞,才疏學淺。

5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博聞強記」

意思是:見聞廣博,記憶力強。也作「博聞強識」。

6樓:素帛月夜

見聞廣博,記憶力強。

出自:西漢韓嬰《韓詩外傳》

7樓:網友

bó wén qiáng jì

意思是:見聞廣博,記憶力強。

造句:經歷了數十年的學習、沉澱,才成就了他如今的博聞強記,學富五車。

這句話出自《周公誡子》,原句為:"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整句話的意思是:

見聞廣博,記憶力強,卻用淺陋來保持,這是聰明」這是周公姬旦告誡兒子伯禽的話。而「博聞強記」也衍生為乙個成語。

周公誡子》是中國著名的古訓,選自《韓詩外傳》。說的是周公告誡兒子立國的道理。

8樓:匿名使用者

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博學之,審問之全文翻譯

9樓:承吉凌

博學之,審問之」出自《禮記·中庸·第二十章》,全文翻譯為:要廣泛地學習各種知識,對學問要詳細地詢問,要慎重地思考問題,要明白地分辨各種學問,要切實地實踐所學的知識。不學習就罷了,既然要學的話,不學到通達曉暢就絕對不能停止。

不去求教則已,既然求教,不到徹底明白絕不能終止;不去思考則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絕不能終止。不去辨別則已,既然辨別了,不到分辨明白絕不能終止;不去做則已,既然做了,不確實做到圓滿絕不能終止。別人學一次就會,我要學一百次;別人學十次就會,我要學一千次。

果真能夠實行這種方法,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會聰明起來,即使是脆弱的人也一定會堅強起來。

「博學之,審問之」的原文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博學之的全部譯文

10樓:成大文化

《四書》十九章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說的是為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幾個遞進的階段。

博學之」意謂為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慾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博」還意味著博大和寬容。

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相容幷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因此博學乃能成為為學的第一階段。越過這一階段,為學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審問」為第二階段,有所不明就要追問到底,要對所學加以懷疑。問過以後還要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否則所學不能為自己所用,是為「慎思」.「明辯」為第四階段。

學是越辯越明的,不辯,則所謂「博學」就會魚龍混雜,真偽難辨,良莠不分。「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

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

急事,慢慢的說;大事,清楚的說;小事,幽默的說;沒把握的事,謹慎的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做不到的事,別亂說;傷害人的事,不能說;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別人的事,小心的說;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怎麼說;現在的事,做了再說;未來的事,未來再說。

想要在歷史方面博聞強記應該看哪些著作?說一下你的個人經歷,謝謝

斯塔夫裡阿諾斯的 全球通史 經典中的經典,王牌中的王牌,堪稱史書的集大成者。翦伯讚的著作,他一外人的身份對這個歷史發展洞若觀火,不一樣的視角豐富了中國的歷史。黃仁宇的 萬曆十五年 等,他推崇所謂的 小事件,大歷史 觀一直受到認同和非議,眾說紛紜,但的確是開一代風氣。個人還記得當年明月的 明朝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