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原文譯文——《東山經》之三
1樓:金色盛典歷史
原文: 又東次三經之首,曰屍胡之山,北望【歹羊】(xiāng)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棘。有獸焉,其狀如麋而魚目,名曰妴(wān)胡,其鳴自訆。
又南水行八百里,曰岐山,其木多桃李,其獸多虎。
又南水行五百里,曰諸鉤(gōu)之山,無草木,多沙石。是山也,廣員百里,多寐魚。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中父之山,無草木,多沙。
又東水行千里,曰胡射之山,無草木,多沙石。
又南水行七百里,曰孟子之山,其木多梓桐,多桃李,其草多菌浦,其獸多麋鹿。是山也,廣員百里。其上有水出焉,名曰碧陽,其中多鱣鮪。
又南水行五百里曰流沙,行五百里,有山焉,曰跂(qí)踵之山,廣員二百里,無草木,有大蛇,其上多玉。有水焉,廣員四十里皆湧,其名曰深澤,其中多蠵(xié)龜。有魚焉,其狀如鯉,而六足鳥尾,名曰鮯鮯(há)之魚,其名自訆。
又南水行九百里,曰踇隅之山,其上多草木,多金玉,多赭。有獸焉,其狀如牛而馬尾,名曰精精,其鳴自訆。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於無皋之山,南望幼海,東望囗木,無草木,多風。是山也,廣員百里。
凡東次三經之首,自屍胡之山至於無皋之山,凡九山,六千九百里。其神狀皆人身而羊角。其祠:用一牡羊,公尺用黍。是神也,見則風雨水為敗。
譯文: 山海經資料大全。
《山海經》原文譯文——《南山經》之一
2樓:承吉凌
原文:南山經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餘,食之不飢。有木焉,其狀如榖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麗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海,其中多育沛,佩之無瘕疾。
又東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
又東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多白玉,多蝮蟲,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杻陽之山。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白金。
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怪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憲翼之水。其中多玄魚,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
又東三百里,曰柢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qū)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lū),冬死而夏生,食之無腫疾。
又東四百里,曰亶爰之山,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有獸焉,其狀如狸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為牝(pìn)牡,食者不妒。
又東三百里,曰基山,其陽多玉,其陰多怪木,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bó)訑(shǐ),佩之不畏。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尚鳥】(chǎng)【付鳥】(fū),食之無臥。
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huò)。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
英水出焉,南流注於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鱬(rú),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又東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cún)於東海,多沙石。汸(fāng)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淯,其中多白玉。
凡鵲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其祠之禮:毛,用一璋玉瘞;糈用稌公尺,一壁,稻公尺、白瑩為席。
山海經資料大全。
誰有《山海經大荒北經》的翻譯,《山海經大荒北經》全文及解釋
這個你抄 在網上找一下應該是可以找到的襲吧,bai畢竟是這麼有名的書應du該是有很多版本的。如zhi果想更深入瞭解 dao山海經的話可以玩軒轅傳奇的同型別手遊試試啊,它就是根據山海經所衍生的,場景和天氣都還原的很好,尤其是畫質也是非常棒,有機會的話記得去體驗一下哈。山海經 大荒北經 全文及解釋 給你...
山海經是佛學經還是道學經,《山海經》中的「五藏山經」中的5個山經關於植物分別記載的內容是什麼?
上古時期是夏朝以前三皇五帝的年代,屬於傳說時代,也是中國神話的起源階段。根據考古學的研究成果,華夏先民以部落為團體,崇拜的神仙是自然萬物,比如風神 雨神 雷神 火神和水神。祭祀的物件是部落先祖和圖騰。在上古時代,地位最高的神仙是天神 地神和農神。上古神仙原本沒有姓名,但有些專家認為 天神為天帝,地神...
山海經的作者,山海經的作者
山海經 自古號稱奇書,自戰國至漢初成書至今,公認是一部奇書。記載了約四十多個方國,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條水道,一百多個歷史人物,它是現存的儲存古代神話資料最多的著作,堪稱中國上古神話的寶庫。全書十八卷,分 山經 海經 兩大類,約三萬一千字。內容涉及很廣的範圍,包含了地理 歷史 植物 動物 礦物 醫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