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白話文運動有哪些主張

2025-06-04 08:20:20 字數 3359 閱讀 1939

1樓:阡陌上花開

白話文運動的成就,主要表現在白話文的作品上瞎派。白話文能不能代替文言文,要看寫作實踐。「五四」時期,白話**在表現新思想、批判舊思想上,發揮了巨大的威力。

如李大釗、陳獨秀、魯迅、胡適、錢玄同、 劉半農等人的**,雖在語言上有不同的風格,但在說理上都有明白、清晰、準確、富有邏輯力量的特點。這就叫那種不宜說理的文言文 相形見絀。在文學上,散文、**、詩歌等文體,都開了新生面。

特別是1921年,魯迅的中篇**《 阿q正傳》的發表, 郭沫若詩集《女神》的出版,為白話文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阿q正傳 》更是中國現代磨做賀白話文學中贏得世界聲譽的第一部傑作。

五四」白話文運動,是乙個活潑的、前進的、革命的運動,它在文藝語言上宣告了文言文時代的結束、白話文時代的開始。數千年來,中國通用的書面語沒有白話文的合法地位,只有與口語脫節的文言文才算正統。直到「五四」時期,才把這種反常的局面翻了過來,開闢了乙個白話文學的新紀元。

這正好與 中國社會在「五四」期間實現了從封建向民主的轉變相適應。

申報》革故鼎新:五四時期的白話文運動。

五四是中國近代史與現代史的分界點,這個分界不僅是政治上的,更深刻的體現在思想文化上,而白話文運動正是這一時期思想、文化上吐故納新的典型體現。

白話文即古代市井白話,如《西遊記》、《水滸傳》等**就是用白話文寫作的,但是直至晚清以前,白話文胡差始終只是作為一種市井語言,難登大雅之堂。

晚清國門洞開,隨著而來的出了大炮鉅艦還有西方的思想文化,而文言的語言特點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特別是文化推廣的要求。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裘廷梁為首的知識分子掀起了一場倡導白話文的運動,但是在他們的理論中,白話更多是用於解決社會政治危機要求下的文化普及問題,並未觸動到漢字本身,只是將書面書寫方式通俗化。

但是由於社會條件不成熟,這場運動的成果並不大,充其量只是為白話文發聲。

白話文運動最偉大的成就就是用白話文代替了文言文,使教育得以普及,而這篇文章中所提及的各位教育家在這新舊交替之際,順應時勢,制定了一套既符合白話文,又不失傳統文言精華的語法、語義標準,使中國之教育,既能承前人之餘澤又能啟後人之智慧,可謂善莫大焉。

2樓:在臥龍峽寫生的紅太狼

1.陳獨秀提倡民主與科學(德先生與賽先生),批判傳統純正的中國文化,並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

2.以胡適坦州為代表主張以實用主義代盯信賀替儒家學說,即為新文化運動濫觴。在這一時期凱派,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核心人物。

3樓:網友

近代白話文運動有哪些主張?我覺得這還是應該諮詢一下相關的私隱吧,看看有哪些主張。

新文化運動為何提倡白話文? 是什麼原因

4樓:金色盛典歷史

1、只是乙個「新」的標誌且易於推廣罷了。

2、孔教問題,方喧呶於國中,此倫理道德革命之先聲也。文學革命之氣運,已非一日,其首舉義旗之急先鋒,則為吾友胡適。餘甘冒全國學究之敵,高張「文學革命軍」大旗,以為吾友之聲援。

旗上大書特書吾革命軍三大主義:曰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曰,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曰,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瞭的、通俗的社會文學。

3、《新青年》

提出了提倡白話文,文言文;提倡新文學,打倒舊文學的口號。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

提出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的意見。胡適的主張,著重於文體形式的改革。陳獨秀。

緊接著發表《文學革命論》

要求文學不僅形式上,而且在內容上進行一次革命。《新青年》從四卷一期起改用白話文,採取新式標點符號。

最早公開推動白話文運動的人是誰?

5樓:天人咊易

實際上,第一位主張白話文的是太平天國革命晚期領導人之一的洪仁玕(1859年就提出了)!清末民主革命時期,最早主張白話文的有黃遵憲、裘廷梁、陳榮袞、王照等,其中,黃遵憲最早提出口號,創作中來說夾帶白話;裘廷梁第一位提出宣傳和理論;陳榮袞正式在報紙上使用,王照最為激進。其實還有一位大師,就是趙元任。

這些都比梁啟超、胡適、李大釗、陳獨秀等要早一代人(即二十年左右)!

6樓:網友

1919年5月4日前夕,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德先生與賽先生),批判傳統純正的中國文化,並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一方面,以胡適為代表的溫和派,則反對馬克思主義,支援白話文運動,主張以實用主義代替儒家學說,即為新文化運動濫觴。在這一時期,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核心人物,這一運動併成為五四運動的先導。

白話文運動的作用是

7樓:百春惠子

在當時的環境而言,白話文還承載著新文化運動中的新思想、新觀念走向民間的歷史使命,白話文以其通俗易懂的特點,迅速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傳播開來。同時,在文學革命中,白話文為創作者擺脫了傳統文法的束縛,創作了許多富有靈性的作品,給中國文學創造了乙個新生命。更重要的還在於,新文化運動中「改造國民性」的偉大工程依託白話文的流行,使得國民教育深入民間,在最大範圍內開展塑造新國民。

因此,白話文創作對革命思想的傳播,文學創作的發展,以及國民教育的推廣有著積極的作用。

中國白話文**動的倡導者是?

8樓:晴兒愛星座呀

胡適。

胡適在1917年1月發表的《文學改良芻議》,是倡導文學的第一篇文章。 1916年底,在美國留學的胡適,將其《文學改良芻議》的文稿寄給了《新青年》報社,發表在第2卷5期上。

這篇語言通俗、層次分明的《文學改良芻議》為後來(新文化至今)**的寫作提供了新的「標準」,有利於其規範化。首先,層次分明,論據充分。文章先總述「八事」,然後再運用大量古今中外的論據分別對「八事」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內容解析:在內容方面,胡適針對「吾國近世文學之大病,在於言之無檔團滾物」的弊端,提出須做「言之有物」,即有「情感」、「思想」的文章;而對於當時青年「不思奮發有為」,但只知「發牢騷之音」的「暮氣」給予了嚴厲的批評,進而希望青年能在「國之多患」之時,成為賈生、王某、屈原、謝皋羽一樣的人。

在第二事中他用演化論思想喊出了具有拓荒意義的「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的口號,打破了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古人之文學皆勝於今人」的迷信,進而提出了「今日之中國,當造今日之文學」的觀念,將「惟實寫今日社會之情狀」的白話**提公升到「世界第一流文學的地位或春」行餘,並稱之為「真正文學」。

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的意義

9樓:東雨

1.古文之雅讓其停留在上層知識分子之間,不為普通民眾所掌握。提倡白話文有利於文化的大眾化,有利於新思想的傳播與普及。

2.古文是舊思想舊思維的載體,很難想象滿口之乎者也之人能完全革新自己的思想。因此反古文而推崇白話文不僅是語言上的重建更是思維方式的革新。

什麼是白話文,什麼叫做白話文

就是語體文。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白話文的意思就是大眾能一眼看懂的,不想文言文一般苦澀難懂,一個字就包含了很多含義。白話文相對於文言文,即用白話寫成的文章,也稱語體文。那麼白話文也就比口語更加書面化。古代的正統文體是文言文。古代在東漢以前,使用竹簡 絲帛等作為文書載體,...

怎麼翻譯為白話文,翻譯成白話文

夜未能解君之愁,唯有濁者自濁傷。濁杯共飲君已醉,夜未入眠滿枕淚。木槿樹下望朝暮,半夜忽覺人孤涼。原是睹物思故人,往事遙想皆一夢。諸君休笑我痴狂,多少日夜斷肝腸。痴情久等獨猶在,落字成殤亦孤獨。松蘿共倚廝相守。滄海桑田定終情。夜沒有能解除你的憂愁,只有低的自濁傷。濁杯一起喝你已經醉了,夜還沒有進入睡眠...

怎樣把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怎樣把一篇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

將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必須進行 再創作 就是 重寫 為什麼呢?需要從 翻譯 說起內。容翻譯是用 物件語言 即聽者 讀者所使用的語言,表達另外一種語言文字。其服務物件十分明確。人們將文言文翻譯為白話文的過程,是面向 不懂文言文 的讀者 聽者作解釋,從字詞義到文意,以 準確 明瞭 為標準。只要翻譯者具備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