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易劍千擊
1955年6月,考古學家在湖北省通山縣挖開了一座古墳。這是這座墳重修前的發掘,考古學家們希望能從中找出一些他們需要的證明。墳墓挖開,內有棺室。棺室裡,確實有點東西。
據某百科上寫,「室內僅存近似塵土的黑色物質一線,鏽蝕馬釘數顆。」
一線,看起來應該是長明蔽的。但有多寬?多長?是否為人腐變激戚州為塵土?都沒說。馬釘數顆是多少顆?既鏽蝕,是否是鐵的?也語焉不詳。
但,這不併妨礙他們認定這墓是闖王李自成的。
因為墓前原來立有一塊差不多被埋沒的石碑,上面寫著李自成墳呢!到了1928年,14軍49師師長嶽森到此處瞻仰,覺得那塊碑太小了,不符合李自成的身份,於是把碑換成了「高六尺、寬二尺,厚四寸」的大碑,上書李自成之墓幾個楷書大字。
考古學者們之所以將之發掘,想來是希望能找出證明裡面確實埋著李自成的過硬證據吧。畢竟,光憑一塊墓碑與幾個民間傳說,是難以定論的。就在通山不遠的通城縣,也有李自成墓呢……還有傳說,李自成做了和尚呢!
那麼,墓裡到底是不是李自成呢?
我們不如多拿點史料出來,真真假假,大家自行判斷。
據顧誠先生在《南明史》裡記載,大順軍攻進北京,崇禎皇帝上吊殉明,農民軍拷虐百官,追贓助餉,吳三桂引清軍入關,起義軍被打敗,一路西撤、南撤,最後到了通山縣九宮山,李自成帶著二十八騎前行探路,卻被程九伯率領的地方民團殺了個措手不及。一代梟雄,死於非命。
此時,應該是弘光元年(1645 順治二年)五月初四左右,十天之後,農民軍進入寧州。寧州與通山接壤,為何農民軍會盤桓十日?
因為當時天氣已熱,抬在軍中行進不便,又不能公開為他修建陵墓,否則遲早會被清軍或明軍剝棺戳屍;再聯絡到明朝湖廣總督何騰蛟、清朝英親王阿濟格分別向各自朝廷報告,未能找到李自成的首級,顧誠推測,在通山的這些日子,除了報復當地人之外,大順軍還將李自成的遺體秘密安葬。
秘密到何種程度呢?要讓明軍清軍都找不到,墳頭不能有,甚至還要造得跟沒動土之前乙個樣。而老百姓,則早嚇得不曉得**去了。因此不必擔心他們洩密。
回到開頭,某百科裡說,「據當年參與培修的羅雄飛介紹:在50年代召開民間文學創作會時,有一姓王的農民說,李自成是由他們王姓人安葬的。」
關於這點,顧誠書裡有這樣一句——他們為了復仇,把九宮山區的鄉團殺得雞飛狗跳,要說他們會無情無義地丟下自成(大順皇帝)的遺體,任期暴屍荒野,很難令人置信。
2樓:網友
李自成是空仔腔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他推翻了明朝,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可惜只有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失敗戚胡了,失敗的原因就是腐化墮落,享受生活。他的墓葬不好找到,因為他鬥衫是被追殺在白工山的。
李自成的墓地是在九宮山嗎?
3樓:網友
九宮山西麓的牛跡嶺畔,便是明末著名農民起義領袖闖王李自成的墓地,
4樓:神風美崎
有證有據的傳說中的墓地就有三個以上,李自成的墓地在**到現在還是個謎,金庸先生在他的武俠**《鹿鼎記》中採用了李自成出家為僧的說法,但真相到底是怎麼樣,誰也不知道。
李闖王的李自成墓
5樓:檸檬萌真好吃
李自成墓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湖北省通山縣九宮山下牛跡嶺。墓碑上書「李自成之墓」系郭沫若所題,墓後高處聳立著下馬亭,附近還有落印蕩、激戰坡等遺址。南虹橋在通城縣城東南16公里鯉港河上。
因形若長虹坐落塘湖之南而名。清咸豐七年(1857年)建,為邑中著名石橋之一。青石疊砌,五拱並置,長40公尺,高5公尺,寬5公尺,設計大方,結構堅實,卓躒巨集偉。
經歷百餘年風雨,迄今依然如故。
李自成死了後,清軍為何找不到他的墓呢?
6樓:子非魚
李自成敢於衝破腐朽王朝,打破禁錮,掀起的農民起義是官逼民反的必然結果,但是李自成建立政權後故步自封,目光短淺、
1644年,多爾袞率八旗軍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內外會戰李自成。李自成戰敗,退出北京,一路被清軍攻打,不久後清軍攻破潼關,李自成無心戀戰,百般躲避,走投無路下,李自成帶領數萬人逃至湖北九宮山,沿途被清軍和吳三桂夾擊,導致李自成和大部隊失去了聯絡,而且當時在李自成的軍隊之中鼠疫嚴重,軍隊損失慘重,到了九宮山之後又和當地人發生衝突,再以後李自成莫名失蹤,奏報稱李自成在湖北通城九宮山元帝廟遭村民誤殺致死,但是找到的屍體腐爛無法辨認,他的十萬大軍剩下沒幾個人,據說都留在了附近守護李自成。
7樓:輕靈觸動
因為李自成死了以後,他的屍首都沒有找到,他的倖存的部下因為清軍的追捕也沒有時間給他建墓,所以就一直沒有找到他的墓。
8樓:小羊v青草
李自成的墓埋葬的非常的隱秘,下葬的時候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下葬他的人也都死了。
9樓:網友
李自成應該死在了九宮山區。而那時大順軍被清軍不斷打退,大順軍只得流動作戰。李自成又是清軍追殺的目標,為其建立一座陵墓,可能會被緊隨其來的清軍所挖掘,於是大順軍就找了乙個隱秘的地方埋葬了李自成。
10樓:網友
因為李自成是死在被追殺的過程中的,因此他死了其下屬不太可能給其修陵墓,而是隨便下葬了事,所以找不到。
有關李自成陵墓的說法那種最可信?
11樓:匿名使用者
廣東樂昌、湖南宜章等地散佈著數量相當密集的小廟宇李自成從桂北、湘南一路潰退至湘粵交界處暫避清軍追擊,此時除一些衛戍部隊與文職人員外,大部分的戰鬥部隊都已走散。大量風格相似的廟宇,便是大順軍藉以聯絡散失的部隊,同時也試圖以宗教的色彩來感召地方民眾而建立的「聯絡站」。此外,李自成年少也曾經有出家的經歷。
據史料記載,大順軍從中原潰敗過程中攜帶了大量的金銀財寶。這些有專人看守的廟宇的周圍便成了藏匿財寶的選擇之一。2001年,坪石鎮遭遇暴雨襲擊。
肆虐山洪竟從一座深山中的湊雲仙廟附近衝出了大量的銀錠、銀元等物,「足有數十斤之多」。附近村落大量民眾家中至今仍儲存著當年找到的銀物。
丘陵透露,有村民從李自成屯兵處的萬古金城掘出了一座金冠頂、乙隻底部有「真龍」字樣的瓷杯和一塊銅鏡。而在密集的廟宇周圍的村落中,村民們家中儲存著許多可能是大順軍使用過的兵器、生活用具等文物。
12樓:匿名使用者
最可靠的說法是李自成被亂刀砍死了,真人屍骨無處不在。
13樓:網友
李自成陵墓 我可能知道 在**。
姚雪垠寫的《李自成》有多少卷?
姚雪垠老先生的 李自成 一共是五卷。你朋友家8本的是1977年出版的三卷 第一卷上下冊,第二捲上中下冊,第三捲上中下冊?問下不就知道了?還有人文的10卷本和長江出版社的4卷精補本。卷數是五卷,至於印多少本是版本不同。共有五卷,出版於1963一1999年。主要講述李自成率領起義軍轉戰各地,受到明朝總督...
在正史中,闖王李自成最後是怎樣一步步被清軍消滅的?
在一片石之戰中,李自成被吳三桂與清軍聯合擊敗,李自成被迫退出北京,在九宮山中李自成陣亡。李自成和吳三桂聯合起來,但吳三桂很快就放棄了聯盟,李自成才被清軍消滅。孫傳庭曾多次擊敗李自成等起義軍,為何最後還是輸給了李自成?孫傳庭之所以最後會輸給李自成,是因為明朝的戰線實在是拉得太長了,內憂外患內耗不起,兵...
李自成打著「迎闖王不納糧」的口號,那麼他的百萬大軍吃什麼呢?
李自成農民軍從最開始的軍紀嚴明到一敗塗地,糧草都是通過搶劫富戶等來供給,同時利用流民等開荒來供給軍隊。李自成百萬大軍靠搶劫富戶 地主來維持。李自成是農民起義,所以有仇富心理,迎闖王不納糧指的是貧苦百姓,不包括有錢有勢有地位的人。李自成起義不讓百姓納糧,那麼李自成的軍隊都在吃些什麼?李自成本身也是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