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正月十六回孃家的風俗是怎麼來的?
1樓:網友
每年正月初。
二、初三,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正月十六回孃家只有少數地方採用。下面介紹一下回孃家的習俗:
1、回孃家。
作為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新娘出嫁三天便回門,稱為「歸寧」、「三朝回門」、「頭轉客」,含有「成家不忘娘」之意。而新女婿去拜見岳父母,則有向他們表示「感恩戴德」之意,藉以增厚姻親之誼。
通常由新娘的弟妹到新郎家,請新郎新娘相偕回孃家。大多上午接受邀請,中午聚餐,日落前回家為宜。(新婚未滿四個月忌在外過夜,所以歸寧宴畢,新郎新娘即相偕齊返男家)北部習俗,女方於訂婚日宴客;南部習俗,女方于歸寧日宴客。
歸寧時,新郎要帶禮品,如橘子、蘋果(甜蜜)、香蕉(招呼)、 餅或 柑(象徵新娘肚皮會漲、懷孕)、酒等禮品(均取偶數),贈予岳家。
女方應準備回禮:公尺香、糯公尺糕、桃餅、六件蜜餞、兩枝有根葉的甘蔗(祝福新人甜甜蜜蜜、透頭透尾)、種子雞一或二對(約。
二、三個月大的公雞、母雞各乙隻,準備新娘生產時進補用)、橘子、香蕉,供新人帶回男方。(現代習俗改將上列物品在結婚日隨禮車帶回男方)
年初二叫孃家去拜年,必須在孃家住一夜,年初三上午吃了早飯才離開。夫妻倆年初二在孃家住宿,在當地有著嚴格的性禁忌,不允許同床共枕和發生性行為。
新婚後第三天回孃家,稱「頭轉客」;第六天或第十二天回孃家,稱「二轉客」;滿月回孃家,稱「三轉客」;滿四個月也有再回孃家的習俗。
2、陝北六月六回孃家。
陝北一帶有六月六回孃家的習俗,傳說是為了聯絡姻親間的感情,屆時孃家要請閨女、女婿回門團聚。河南也有此俗,不過,是與收麥打場的季節相聯絡的。俗謠雲:
收了麥,打罷場,誰家的閨女不看娘。要是閨女不把娘來看,不死公公就死婆母娘。」
潮汕地區存在正月十六回孃家的說法。
潮俗新媳婦回孃家叫「返厝」,古稱「歸寧」,連續三次,故有「頭返厝」(婚後三天)、「二返厝」(婚後十二天)、「三返厝」(婚後滿月)之說。頭返厝有三日回的,也有十二日回或滿月回的。頭返厝一般不能在孃家過夜,吃過午飯後至孃家炊煙之前就得返回。
二返厝可住一兩天(潮安一地二返厝也不能過夜)。三返厝可住十天半月,只要與夫家商量好就行。頭二次返厝,一般都要事先商量好,由新娘的兄弟來帶回。
第三次返厝,通常由新娘自己己回或由新郎相伴回。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回孃家。
2樓:板儀鮑霞飛
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乙個月圓日,恐媳婦回孃家舉家不團圓。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孃家,正月十六回孃家。
正月十六回孃家有什麼說法嗎
3樓:社會民生愛好者
在正月十六這一天閨女並不是想回孃家就裂源稿回家的,而是要等孃家的哥哥或者是弟弟叫自己才能回去,住幾天也是有講究的。有句俗語叫做「八對八,兩頭髮,九對九,兩頭有」,基本來說閨女可以在孃家住八天或者是九天。
不過現在交通發達便利了,閨女回孃家已經沒有那麼多的講究,但還是保留正月十六回孃家的傳統。
女子回孃家之所以定在正月十六,是因為這是新年之後第乙個好日子,六這個數字自古比較吉祥,所以在正月十五團圓日過後,將正月十六選為嫁出肆孝去的閨女回孃家的日子。裂野在過去曆法計算上,以立春為界限,不立春不算新年的開始,十六正好是新年後第乙個好日子。
另外按照古代人對於漢字的讀音,六念做lu,十六連在一起讀就是食祿,就是有俸祿,有福氣的意思。
坐月子回孃家有什麼講究,出月子回孃家的禮節
要控制好時間並且需要孃家人來接。滿月回孃家指的是在產婦坐完月子,然後給孩子辦了滿月酒之後才會回到孃家那邊,因為回到孃家那邊也要舉行一場宴會嘛,主要宴請的就是孃家那邊的一些親戚和朋友,所以在此前提下必須得控制好時間,不能搞亂的順序。其次需要講究的就是在挪窩兒的時候,必須得讓孃家那邊有人來接才行,一般都...
正月,臘月不搬家,有什麼說法,臘月和正月不能搬家嗎
這些日期都是經過認真篩選後,列出來的黃道吉日。沒有的日子就不適合你們了 可自己在這幾天中選擇與你們屬相無相沖 相刑 相害的,最適合你們的黃道吉日。原創只為你,貧道人老眼花,起卦不易,望施主採納 施主的採納,是貧道修行的動力!公曆2015年2月7日 農曆二零一四年 十二月 大 十八 星期六 甲寅日 建...
夢到我大娘家有好多花生,昨晚做夢夢到回孃家拿好多花生,又送好多給別人,後面忙了一整夜,誰會解夢
夢見我大娘家有好多花生 這兩天的你有著強勢的主角運。顧慮太多不好說出口的事情,這兩天很有大膽的本錢。有什麼個人主張大方說出來,人氣支援著你說起話來也比平常大聲。還有受到長輩等有力人物的提攜照顧,困難問題將得以解決的暗示。而聯絡運也不錯,不論是年末的感謝傳達或是恭賀新年都可好好利用喔。尤其是與國外的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