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從古至今先後出現過什麼

2025-06-10 23:28:03 字數 2946 閱讀 3970

1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孫胡變信培過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

商) (周) (秦) (漢則坦攔)(魏晉)草書。

漢字最早出現在

2樓:對方考慮看過

漢字最早出現在距今約7762年前。

中國考古界先後釋出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文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賈湖刻符經碳14物理測定,距今約7762年(±128年)歷史;還有七千年前的雙墩刻符、六千年前的半坡陶符、五千多年前青墩遺址刻符、連字成句的莊橋墳遺址文字、大汶口陶尊符號、堯舜時代的陶寺遺址朱文、夏墟的水書。早期的骨刻文就是豐富的文字系統,後期的屬於初步成熟階段。

這些考古發現可能是漢字起源的重要線索,也可能是各種文字發展的不同源流。

20世紀80年代初,在河南登封夏文化遺址發掘出的陶器上,發現了更完備的文字。這是被學者們確認的迄今為止我國有確切時代的最早的文字。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又稱中文字、中國字、方塊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

漢字是漢語的書寫用文字 ,也被借用於書寫日語、朝鮮語、越南語等語言,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的高度發達的文字。

廣義的漢字指從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隸書、草書、楷書(以及派生的行書)等的文字,狹義指以正楷作為標準寫法的漢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為上古時代的漢族先民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西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至唐朝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型標準—正楷。

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型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中國曆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20世紀前都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國家官方的書面規範文字,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制漢字。

3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字型漢字,亦稱中文字、中國字、國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為上古時代的華夏族人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西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才被取名為「漢字」,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型標準——楷書。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型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繫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中國曆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

漢字從古到今發生了什麼變化?

4樓:網友

漢字是漢語書寫的最基本單元,其使用最晚始於商代,歷經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諸般書體變化。秦始皇統一中國,李斯整理小篆,「書同文」的歷史從此開始。儘管漢語方言發音差異很大,但是書寫系統的統一減少了方言差異造成的交流障礙。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將漢字構造規律概括為「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項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轉註、假借則為用字規律,是「用字法」。

三千餘年來,漢字的書寫方式變化不大,使得後人得以閱讀古文而不生窒礙。但近代西方文明進入東亞之後,整個漢字文化圈的各個國家紛紛掀起了學習西方的思潮,其中,放棄使用漢字是這場運動的乙個重要方面。這些運動的立論以為:

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漢字是繁瑣笨拙的。許多使用漢字國家即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漢字簡化,甚至還有完全拼音化的嘗試。日文假名的拉丁轉寫方案以及漢語多種拼音方案的出現都是基於這種思想。

中國大陸將漢字筆畫參考行書草書加以省簡,於1956年1月28日審訂通過《簡化字總表》,在中國及新加坡使用至今。臺灣則一直使用正體中文。

從古至今,漢字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對嗎?

5樓:開秀潔

錯誤至少有4000多年的歷史。

漢字大約產生於幾多年前

6樓:愛生活的淇哥

最古老的漢字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乙個漢字乙個音節。

在古代,漢字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20世紀前都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國家官方的書面規範文字,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制漢字。非漢語體系中,日本人自行簡化漢字制定了日本新字型,南韓也制定了官方的朝鮮漢字使用規範。

7樓:網友

據考古發現,最早的漢字雛形甲骨文約在3400年前,河南殷墟。

8樓:遇範

現存最早的漢字作品是甲骨文,距今有約有3500年,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那麼在甲骨文之前一定還有漢字的初級文字,而一種文字從低階發展到的高階需要很長時間,那麼可以推論漢字產生不遲於五千年前,這和「倉頡造字」的時間非常相近。

9樓:遠墨

漢字大約產生於4000年前,傳說是倉頡發明的,它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它經過了漫長的演變過程。

10樓:簫閣

漢字產生於幾千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沿用至今。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曾對周邊一些國家的文化產生過重要影響。

漢字書法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古往今來,我國湧現了許多著名的書法家。他們的書法作品藝術中的珍品。

11樓:張tom哥

傳說,倉頡創造了文字。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對日本、南韓等國的文字產生過影響。

漢字的演變過程是這樣的:最初是甲骨文,依次演變為金文、小篆、隸書、草書,到後來發展行書。

漢字筆畫最少的只有1筆,最多的有36筆。現在通用漢字中,9筆的漢字最多,約佔總數的,其次是10筆和8筆的字。

以上一部分為個人理解,如不對,請諒解)

從古至今,都經歷過哪些朝代 按照順序,完整回答

一般人記不住的 我建議你買本最厚的新華字典,裡面有歷代朝代表 很詳細 皇帝的年號在外時間都有 夏前2070 1600 商前1600 1046 西周 前1046 771 東周 前771 256 秦前256 221 西漢 前221 忘了 新 王莽 時間也忘了 東漢 記不清.三國.兩晉 南北朝.隋589 ...

如意的用處是什麼?從古至今的

如意 是供玩賞的吉利器物。玉如意始於魏晉,盛於明清。如意的形狀像長柄鉤,鉤頭扁如貝葉。明 清兩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來臨。如意 一詞出於印度梵語 阿娜律 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也有柄端作心形的,用竹 骨 銅 玉製作。講僧持之記文於柄端,以備遺忘。古時還有...

從古至今,為什麼人類一直偏愛金子

一 稀有 二 硬通貨。三 財富的象徵。四 色彩璀璨奪目,富麗堂皇。為什麼從古至今人們都喜歡金 1 金是人類最早bai發現的金屬du之一,比鉑早數千年,很稀有zhi,並dao且有特殊的金屬光版澤 2 是財富的象徵,權是一般等價物,之後成為貨幣 3 歐洲缺乏金銀,而作為貨幣的金銀是國際間 必不可少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