頃字在哪篇古文中出現過並代表什麼意思

2021-04-14 10:34:46 字數 6187 閱讀 6537

1樓:菀蘭隱雪

頃,(qīng)本來義:頭源

不正。許慎《說文解字》:「頃bai

,頭不正也。du」zhi段玉dao裁注:「頃者,頭也。」徐灝注:「頃、傾古今字。」

「頃」(qīng)通「傾」。傾斜偏側

《漢書·五行志》:「婦人擅國茲謂頃。」

《國風·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頃筐。」

頃,(qǐng)面積單位,一頃等於一百畝。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宋熙寧八年,太原人史守一修晉祠水利,溉田六百餘頃。」

范仲淹《岳陽樓記》:「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頃,(qǐng) 少頃,短時間。

《戰國策·秦策》:「蒞政有頃。」

《莊子·秋水》:「不為頃久推移。」

2樓:不隨意

參***:

bai⑴至若春和景明,波瀾du不驚,上下天光zhi,一碧萬頃dao。

頃:土地版面積單位。萬頃,極言其廣權。

出自宋代范仲淹《岳陽樓記》

⑵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譁者。

頃:很短的時間。少頃,不久,一會兒。

出自清代林嗣環《**》

願對你有所幫助!

薄字在哪篇文言文中出現過

3樓:匿名使用者

薄暮冥冥,虎嘯猿啼。——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三國· 諸葛亮《出師表》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楚辭·屈原·涉江》

腥臊並御,芳不得薄兮。——《楚辭·屈原·涉江》

薄賦斂,廣畜積,以實倉廩。——漢· 晁錯《論貴粟疏》

而夫婿樂逸,為婢僕所惑,日以厭薄。——清· 方苞《獄中雜記》

矢溺皆閉其中,與飲食之氣相薄。——清· 方苞《獄中雜記》

貴賤情何薄。——《孔雀東南飛》

為人薄行,有俊才。——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

4樓:匿名使用者

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出師表

「何」字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啊要有例句,並附有出自哪

5樓:陳洪宇啊

(一)用作疑問代詞。

1.單獨作謂語,後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麼""什麼原因"。

①何者?嚴大國之威以脩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③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

2.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可譯為"**""什麼"。譯時,"何"要後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

②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③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觸龍說趙太后》)

3.作定語,可譯為"什麼""哪"。

①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

②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二)用作疑問副詞。

1.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麼""怎麼"。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2.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麼""多麼""怎麼這樣"。

①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三)作語助詞,相當於「啊」。

①新婦車在後,隱隱何甸甸。(《孔雀東南飛》)

(四)何:通「呵」,喝問。

①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誰何:呵問他是誰何。意思是檢查盤問。)(《過秦論》)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問或反問,譯為「怎麼樣」「怎麼辦」「為什麼」。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季氏將伐顓臾》)

②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記》)

③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鴻門宴》)

④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

【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於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於"拿什麼""憑什麼"等。

①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託於趙(《觸龍說趙太后》)

②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齊桓晉文之事》)

③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

【無何】譯為「不久」「沒多久」。

①撫軍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宰悅,免成役(《促織》)

【何乃】譯為「怎能」

①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孔雀東南飛》)

⒈部 首: 亻

⒉筆 畫: 7            

⒊名稱 : 撇、 豎、 橫、 豎、 橫折、 橫、 豎鉤、

「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6樓:文以立仁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動詞:

a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b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c認為。《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於徐公。」

d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方法,可視情況譯為「拿」、「用」、「憑」、「把」等。《廉頗藺相如列傳》:「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2、介詞:

a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b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等。《捕蛇者說》:「而吾以捕蛇獨存。」《廉頗藺相如列傳》:「且以強秦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c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可譯為「在」、「從」。《蘇武傳》:「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d表示動作、行為的物件,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戰國策·周策》:「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

」《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3、連詞:

a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可譯為「而」、「又」、「並且」等,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b表示承接關係,「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和方式,可譯為「而」,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予與四人擁火以入。」

c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由於」。《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d表修飾和被修飾關係。《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e表目的關係,可譯為「而」「來」「用來」等。《師說》:「作《師說》以貽之。」

f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或範圍,用法同現代漢語。《張衡傳》:「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g表示在敘述某件事時又轉到另一件事上,可譯為「至於」。《柳毅傳》:「然自約其心者,達君之冤,餘無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豈有意哉!」

4、副詞:

通「已」。已經。《陳涉世家》:「座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7樓:匿名使用者

以 [yǐ]:

用,拿,把,將:以一當十。以苦為樂。以身作則。以鄰為壑。以訛傳訛。以往鑑來。

依然,順,按照:以時啟閉。物以類聚。

因為:以人廢言。勿以善小而不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於(指時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於:以待時機。以儆效尤。

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以求。

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以前。以內。

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可以。得以。

古同「已」,已經。

太,甚:不以急乎?

及,連及:富以其鄰。

8樓:倚樓丶丶聽風雨

文言文中「以」作為介詞的用法是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你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好的,可以或者是連線詞或動詞之類。

10樓:本喵王下屬

以有「用」的意思,如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古文中有哪些字代表「小」的意思?

11樓:酒館遇貓

在古文裡代表「小」的詞有:幼、微、么、渺、藐、稚、芥、毫、希。

1、幼: 會意。從么( yāo),從力。么,小。年幼力小。本義:幼小2、微:小,細小:細~。輕~。~小。

3、么: 小,排行最末的:~叔。~妹。

4、渺:微小:~小。

5、藐:小,幼:~孤。~小。

6、稚:幼小:幼~。~氣。

7、芥: 小草,喻輕微纖細的事物。

8、毫:細長而尖的毛:毫毛。數量極少,一點兒。

9、希:少:~少(shǎo )。~罕。

擴充套件資料:形容「小」的成語:

1、慎小事微:謹慎對待微小的事情。

2、寸利必得: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須得到,不能放棄。形容斤斤計較個人的得失。

3、半絲半縷:縷:線。半根絲,半縷線。形容數量少,價值極其微小的東西。

4、不失毫釐:失:差。毫釐:很小的重量或長度的單位。不差一毫一釐米。

5、鳳毛麟角:鳳;麟:鳳凰、麒麟;是傳說中珍禽異獸。鳳凰身上的羽毛;麒麟頭上的犄角。比喻珍貴、稀少的人或事物。

6、錙銖較量:指對很少的錢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計較。

7、尺土之封:尺:比喻數量小。極小的封地。

8、半臂之力:半臂:半隻臂膀。指很小的一點力量。多為謙辭。

9、塵埃落定:塵埃:細小的灰塵。塵埃全部落下。比喻事情已經結束。

10、搬斤播兩:專從細小的斤兩上動腦筋。

12樓:離落蒾薍

幼 微 么 渺 藐 稚 子 芥 毫 微 莫 希

隘:狹窄,狹小(子之宅近市,湫*jiao*隘囂塵,不可以居)

之字在古文中的用法有幾種

13樓:風之文婷

一、「之」作代詞用

如下列加點的「之」字:

1、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馬說》)

2、名之者誰?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記》)

3、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4、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小石潭記》)

5、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6、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曹劌論戰》)

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當「之」用在動詞的後面,「之」的用法為代詞,作它前面動詞的賓語。

二、「之」作動詞用

例:1、吾欲之南海,何如?(《勸學》)

2、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孟浩然之廣陵》)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分析以上例子,我們知道「之」用作動詞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動詞「之」的後面一般會跟一個地點名詞,如例句中的「南海」、「廣陵」、「蜀州」、「壟上」;前面有人名或人稱代詞,如例句中的「吾」、「孟浩然」、「杜少府」,例4中雖沒直接出現人名,但很明顯是承前省略了陳涉。整個句子合起來應為「某人去某地」的句式。

三、「之」作助詞用

「之」作助詞的用法比較複雜一些,在初中階段出現的大致有以下三種:

1、「之」作結構助詞「的」解。

如:①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童趣》)

②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③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關雎》)

④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⑤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公輸》)

⑥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由以上例子分析可知,當「之」後面的一個詞是名詞(如「趣」、「洲」、「獄」、「意」、「地」)或名詞性短語(如「一毛」)時,「之」作結構助詞「的」解。

2、「之」用於主謂之間,不譯。

如: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③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

④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⑤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

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當「之」用在一個名詞或代詞(主語)和一個動詞或形容詞(謂語)之間時,「之」不譯。

3、「之」起調節音節作用,不譯。

這種用法,在初中階段並不多見,如: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②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陳涉世家》)③④⑤⑥

可以看出,這種「之」多用於時間副詞後面,作用為調節音節,不譯。

津這個字在哪篇文言文中出現過,文言文中有哪幾篇出現過「慰」這個字?

桃花源記 未果,尋88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風煙望五津 文言文中有哪幾篇出現過 慰 這個字?中國文化太多了,到巜四庫全書 去找吧。需要去翻史書,才能找到答案 小子我才疏學淺,答不出來數量 王安石的 同學一首別自固,且相慰雲,解釋為勸勉。出自古文觀止 這個詞是一個新造出來的詞,就如同我...

古文中羨字的幾種解釋,古文中「羨」字有幾種解釋?

1 因喜愛而希望得到,如 臨淵羨魚。說文 羨,貪慾也。2 盈餘,餘富,豐裕,如 以羨補不足。孟子 滕文公下 又如 四方有羨。詩 小雅 十月之交 又如 羨力 多餘的力量 羨田 餘田,指不納租稅的私墾田地 羨溢 富饒豐足 鈞 均 羨不足。管子 國蓄 3 超越,蓋過,如 德隆乎三皇,功羨於五帝。司馬相如 ...

古文中形容月亮的字有哪些,古文中形容月亮的一個字有哪些

古文中形容月亮的一個字有 月,餅,絞,愛,夢,兔 月亮 讀音 yu li ng 一些關於 月亮 的詩句 1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2 玉階怨 唐 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3 秋浦歌其十三 唐 李白 淥水淨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採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