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中游為什麼水土流入河流多的原因?

2025-06-15 21:40:14 字數 4134 閱讀 3758

1樓:帳號已登出

黃河中游地區位於黃河上游和下游之間,地處太行山東麓和黃土高原之間,是黃河穿行的陸銷戚乙個拐點,且多為山谷河谷穿行,源頭較多,河流一般較寬,水流較急,且有許多的支流匯入,所以水斗橘土流入河流早陵較多。

2樓:網友

黃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自然因素:黃河中游地處黃土差帶高原,土質鬆軟,易於被水流沖刷。夏季多暴雨,雨滴大,降雨動能大,濺蝕力強,形成的徑流來勢猛,歷時長,沖刷力大,使得大量的水土流入河流。

人為因素:黃河中游地區人口密度大,耕地面積小,農業生產方式落後,過度開墾,破壞了植被,減少了土壤的抗蝕能力。同時,過度放牧,濫砍濫伐,造成草原退化,森林破壞,加劇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為了解決黃河野李中游水土流失的問題,需要採取以下虛脊蘆措施:

恢復植被,增加土壤的抗蝕能力,減少徑流的沖刷力。可以通過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種植抗旱耐寒的植物,建立防護林帶,保護自然草原等方式來實現。

調整農業生產方式,實行水土保持農業,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減少水土流失的損失。可以通過輪作,間作,混作,留茬,覆蓋,建設梯田,水渠,水窖,水庫,水土保持工程等方式來實現。

加強水土保持的宣傳教育,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培養節約用水,保護土地的習慣,形成水土保持的良好氛圍,促進水土保持的可持續發展。

3樓:壇西諾歸

黃河中游水土流失主要是由於地勢陡峭,土地貧瘠,降雨量不足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同時,這片地區的農業生產和人口密集,土地過度開墾和措施不當也造成了水土流失。在雨季,高速配薯殲的水流沖刷了大量的泥沙,使河水混濁懸浮,形成了黃色手叢的河水。

這培衝對於生態環境和水資源的保護造成了威脅,同時也給當地農業生產帶來負面影響。為改變這種情況,應加強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等方面的工作,加強對耕地的管理和保護,積極推進生態治理,促進可持續發展_

4樓:漁好樂

黃河是我國母親河之一,其坦宴首流域範圍廣闊,自然環境複雜。黃河中游地區由於地形和地貌的原因,地勢高於下游,且河道彎曲、河流平緩,水流速度變慢,因此更容易接收來自土壤和岩石的切削和讓數侵蝕物,所以黃河中游水土流失量較多。

另外,黃河中游地理位置靠近黃土高原,土壤肥沃,水源豐富,這些也是造成黃河中游水土流失較多的原因之一。此外,人類活動、惡化自然環境、氣候祥汪變化等也與黃河中游地區水土流失有很大關係。

怎樣解決黃河上中下游的水土流失問題?

5樓:遠巨集

1、黃河上游的問題主要是荒漠化、凌汛。

措施為建立生態保護區、退耕退牧還林;爆破、飛機轟炸排凌汛。

2、黃河中游的問題主要是水土流失。

具體措施有:工程措施——固溝、保塬、護坡.農業技術措施——平整土地、栽培種植、田間管理、增施肥料,以及輪耕套種、選育良種、地膜覆蓋、噴灌滴灌、科學施肥等.生物措施——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大力種草植樹,實行喬、灌、草結合。

3、黃河下游的問題主要是泥沙淤積、地上河以及凌汛、冬春水量不足。

措施有:水庫調水、調沙,加固堤壩,冬春工程排凌汛。

黃河中游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是什麼?

6樓:阿肆說教育

答解:

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黃土結構疏鬆,裂隙較多,缺乏植被保護,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間,容易遭受侵蝕,由於長期的水土流失,黃土高原呈現出如今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形成了獨特的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等地貌型別。

黃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黃土沉積區,大致北起長城,南至秦嶺,西抵烏鞘嶺,東到太行山,面積約50萬千公尺,在這片廣闊的區域內,黃土覆蓋厚度大多在100公尺以上,最大厚度超過200公尺。

古黃河有三個發展階段:第三紀至第四紀的早更新世為古黃河孕育期。

第四紀中更新世(距今115萬年~10萬年)古黃河誕生成長期。

晚更新世(距今10萬年~1萬年)黃河形成海洋水系。

黃河中游水土流失嚴重下游成為什麼

7樓:

摘要。當黃河流至下游平原地帶,地勢降低,河道展寬,水流趨緩,泥沙淤積導致河床不斷抬高,水位也相應上公升。為了防止水害,兩岸大堤隨之不斷加高,年長日久,河床高出兩岸地面,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懸河」。

也就是說黃河在三四層樓房那麼高的空中流動,而且懸河的長度佔到黃河流經之地總懸河面積的80%。

黃河中游水土流失嚴重下游成為什麼。

下游河床抬高。

黃河「地上河」河段主要分佈在下游的河南和山東段。黃河中游經過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大量泥沙進入黃河,導致河水的含沙量增大。

地上河」也稱「懸河」、「地上懸河」,是指河床高出兩岸地面的河,多形成於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帶,如黃河下游、長江的荊江河段等。

當黃河流至下游平原地帶,地勢降低,河道展寬,水流趨緩,泥沙淤積導致河床不斷抬高,水位也相應上公升。為了防止水害,兩岸大堤隨之不斷加高,年長日久,河床高出兩岸地面,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懸河」。也就是說黃河在三四層樓房那麼高的空中流動,而且懸河的長度佔到黃河流經之地總懸河面積的80%。

地上河」的特點①位於河流的下游;②懸河段無支流補給,流域面積小;③易決堤、易斷流;④是自然營力與人為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

地上河」形成的條件①豐富的泥沙,上中游攜帶來豐富的泥沙是懸河形成的物質基礎;②開闊的空間,下游開闊低平的地形為懸河的形成提供了必需的空間;③人類活動,築堤修壩,使懸河的形成成為可能。

黃河中游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

8樓:櫻桃聊社會

黃河中游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分為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

一)自然因素。

1)氣候:所有的氣候因子都會對水土流失產生影響,其中暴雨是造成嚴重水土流失的直接動力和主要氣候因子,暴雨雨滴大,降雨動能大,侵蝕力強,形成的徑流來勢猛,歷時短,強度大。

2)地形地質:飢橡腔地面坡度、坡長、坡型等對水土流失的產生有重要影響。岩石性質影響風化物和土壤型別的形成,同時影響風化物和土壤的抗蝕能力。此外,岩層的傾斜度對水土流失也有影響。

3)植被:植被是控制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幾乎在任何條件下植被都有阻緩水蝕和風蝕的作用。良好的植被,能夠覆蓋地面、節制降雨、減緩流速、分散流量、過濾淤泥、固結土壤和改良土壤,能減少或防治水土流失。

二)人為因素。

1)人口增長快,環境人口容量嚴重超載,不斷破壞植被開墾荒地,過度利用自然資源,導致土地利用結構不合理,耕地(主要是坡耕地)比例過大,農業經營粗放,生產水平很低,生態環境惡化。

2)「越窮積累越少,積累越少越窮」的惡性迴圈。另外,濫挖、濫伐等人為破壞活動和近年來生產建設專案不注意水土資源、自然植被和水土保持設施保護,人為造成新增水土流失。

黃河水土流失引起的後果可能是什如毀麼

利:1、減少黃河徑流泥沙含量。

2、增加「土壤水庫」庫容。

3、改善流域生態環境。

4、減緩水庫淤塞、延長攔河水庫壽命。

5、改善流域水熱平衡。

弊:1、短期內影響水沙平衡,可能導致河床、河岸坍塌,影響行洪安全。

2、減緩河口爛衫區(山東東營)泥沙補給, 但不一定減少漁業資源,可能會影響到河口溼地穩定,甚至引起三角洲岸線侵蝕後退。

說出黃河水土流最嚴重的河段並說原因

9樓:

摘要。黃河水土流失最嚴重的河段是中游。黃河的中游流經了土質疏鬆的黃土高原,這裡植被遭到破壞,地表得不到保護,在夏季多暴雨的情況下,出現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使的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大量的泥沙被攜帶,到下游河道變寬、流速減慢、泥沙沉積形成高高在上的「地上河」,為了治理黃河的需要,我國已於2001年建成了小浪底水利工程,它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水利工程,是治黃的關鍵性工程,由此可見,黃河流域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方是中游地區。

黃河水土流失最嚴重的河段是中游。黃河的中游流經了土質疏鬆的滑指黃土高原,這裡植被遭到破壞,地表得不到保護,在夏季多暴雨的情況下,出現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使的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大量的泥沙被攜帶,到下游河道變寬、流速減慢、泥沙沉積形成明讓敏高高在上的「地上激枝河」,為了治理黃河的需要,我國已於2001年建成了小浪底水利工程,它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水利工程,是治黃的關鍵性工程,由此可見,黃河流域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方是中游地區。

您能補充下嗎,我有點不太理解。

中游土質疏鬆加上植被稀疏,大量泥沙被攜帶到下游。

黃河中游目前最突出的環境問題是什麼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華夏文明的搖籃,是中華兒女的驕傲,五千年來她成就了一個又一個歷史文明。然而,近年來,黃河汙染加劇,已超出了黃河水環境的承載能力。目前黃河干流近40 河段的水質為劣五類,基本喪失水體功能,黃河流域每年因汙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15億 156億元。近20多年來,黃河已經是一條被...

河流為什麼不是筆直的,河流入海,為什麼不會一直是筆直的

為什麼河流都是彎曲的 河流的走向是根據地勢的走向決定的,所以如果當地的地勢不是筆直的那麼河流的走勢就不會是筆直的,像中國的地勢就是西高東低,所以咱們中國的河流基本上的走勢都是自西向東流的。河流入海,為什麼不會一直是筆直的 因為受很多因素影響,比如地形地質,地殼運動,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地轉偏向力等 受...

炎帝和黃帝的塑像為什麼建在黃河流域

因為他來們都生活在 黃河流域 關於炎源黃子孫的資料 炎黃子孫 相傳在上古時代,中國的黃河流域住著許多分散的人群。他們按照親屬關係組成了氏族,很多氏族又聯合起來組成了部落。黃帝和炎帝就是其中兩個大部落的首領。那時候,人們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很低,一遇到水旱災,就得搬家。有一次,炎帝部落在搬家的時候,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