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垂釣》教學設計,《小兒垂釣》賞析

2025-06-19 14:55:08 字數 2503 閱讀 9832

四年級語文下冊《小兒垂釣》教案

1樓:達人方舟教育

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正確誦讀古詩,學會認讀古詩中的五個生字。

2、基本懂得古詩的意思,能想象出詩句所描繪的情境。

3、有感情地誦讀古詩,體會詩句中蘊涵的童趣。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誦讀古詩,基本懂得古詩的意思。

教學難點:想象出詩句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句中蘊涵的童趣。

教學時數:一課時。教學過程:一、談話匯入。

在唐朝的眾多詩人當中,有一位叫胡令能的詩人特別富有傳奇色彩。胡令能原本是個加工鏡子和鐵器的工匠。有一天,在睡覺的時候,他夢見乙個神仙把他的肚子剖開,放了本書在裡面,醒來以後,他就變得很會作詩了。

而在他的詩中,咱們今天要學的這首《小兒垂釣》是最為有名的。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自主識字。1、聽老師讀這首詩,注意聽清字音。

2、請大家各自試著讀一讀,在拼音的'幫助下把字音讀準。

3、和同桌相互檢查生字讀音,一起想辦法記住這五個生字。

4、集體認讀生字,給大家說說你的識記好方法。

5、各自練讀古詩,練好了就讀給大家聽一聽。

三、自主學習,讀中感悟。1、熟讀詩句,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做上記號。提出問題。

2、聯絡解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稚子:年齡小的孩子。綸:釣魚用的絲線。

垂綸:釣魚。莓:一種小草。

苔:苔蘚植物。映:遮住。

借問:向人打聽。應:理睬。

3、**與爭論:

招手」一詞歷來有兩種理解,一種意見認為,「招手」指擺手,意思是:呀,別過來,別嚇跑了我的小魚兒!另一種意見認為,「招手」就是招手,意思是:

噓,別出聲,湊過來,我指給你看!數百年來,許多專家、學者爭論不休,至今沒有定論。你贊同哪一種意見呢?

4、朗讀背誦古詩。

作者只用了短短四句話二十八個字把一位垂釣孩子的外貌、姿勢、環境、神情勾勒得生動傳神,躍然紙上。讓我們把自己當作這個垂釣的孩子,帶上動作來朗誦這首詩吧!

四、拓展積累

《小兒垂釣》賞析

2樓:懂視生活

作者】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賣團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胡令能創作的一首詩,描寫的是乙個小孩子,在水邊聚精會神釣魚的情景,通過典型細節的描寫,極其傳神地,再現了兒童那種認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在唐詩中寫兒童的題材比較少,所以這首詩顯得十分可貴;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首詩,詩的第一句和第二句,【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中臘橘草映身】,【蓬頭】寫小孩的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頑皮,天真可愛,【垂綸】是題目中的【垂釣】,也就是釣魚,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外貌不加粉飾,直接寫出山野孩子,頭髮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然可愛與真實可信,【學】是這首詩的詩眼,這個小孩子初學釣魚,所以特別小心;

我們接著往下看,後面的第三句和第四句,【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其中【遙招手】的主局拍語還是小兒,當路人問路,小兒害怕應答驚到了魚,從老遠招手而不,這是從動作和心理方面來刻畫小孩,有心計,有韜略,機智聰明,小兒之所以要以動作來代替回話,是害怕把魚驚散,小兒的動作是【遙招手】,說明小兒對路人的問話,並非漠不關心,詩中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刻意的雕飾,就像一枝清麗的出水芙蓉,在平淡的敘述中透露出幾分純真,無限童趣和一些專注;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關於《小兒垂釣》的全部內容,我們下期再見。

《小兒垂釣》賞析

3樓:成大文化

在唐詩中,描寫兒童題材的詩作很少。這首詩勾畫小兒垂釣的神情動態活靈活現,富有生趣,堪稱佳作。

小兒垂釣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胡令能詩鑑賞。

這是一首描寫兒童生活情趣的詩作。一、二句重在寫形,三、四句重在傳神。「綸」是釣絲,「垂綸」

即題目中的「垂釣」,也即釣魚。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形貌不加粉飾,直寫出山野孩子頭髮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然可愛與真實可信。「側坐」帶有隨意坐下的意思。

由此亦可想見小兒不拘形跡專注於釣魚的情景。「莓苔」,泛指貼著地面生長在陰溼地方的低等植物,從「莓苔」可知小兒選擇釣魚的地方是在陽光稀少人跡罕至之處,這是乙個魚不怕驚、人不暴曬的理想的釣魚場所,旨在為後文所說「怕得魚驚不應人」做鋪墊。「草映身」,不僅是在為小兒畫像,在結構上,也為下句的「路人借問」埋下伏筆。

因為路人之向他打問,就因為看得見他。

後兩句中「遙招手」的主語還是小兒。他之所以要以動作來代替答話,是害怕把魚驚散。他的動作是「遙招手」,說明他對路人的問話並非漠不關心。

至於他在「招手」之後,又怎樣向「路人」低聲耳語,那是讀者想象中的事,詩人再沒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說明了「遙招手」的原因之後,詩作也就戛然而止。

整理:zhl201702

胡令能的詩,小兒垂釣,古詩(小兒垂釣)詩意!

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這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在唐詩中,寫兒童的題材很少,因而顯得可貴。一二句重在寫形,三四句重在傳神。綸 是釣絲,垂綸 即題目中的 垂釣 也就是釣魚。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形貌不加粉飾,直寫出山野孩子頭髮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

小兒垂釣古詩的意思,小兒垂釣的古詩意思

一個頭發蓬亂的小孩子正在學垂釣,側身坐在青苔上,綠草映襯著他的身影。遇到有人問路,他老遠就招著小手,因為不敢大聲應答,唯恐魚兒被嚇跑。原文如下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小兒垂釣 是唐代詩人胡令能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寫一個小孩子在水邊聚精會神釣魚的情景,通過典型...

小兒垂釣中描寫小兒外貌的詩句是

小兒垂釣寫兒童專心釣魚的詩句是 小兒垂釣寫兒童專心釣魚的詩句是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蓬頭 形容小孩可愛。稚子 年齡小的 懵懂的孩子。垂綸 l n 釣魚。綸,釣魚用的絲線。莓 m i 一種野草。苔 苔蘚植物。映 遮映。譯文 乙個頭發蓬亂的小孩子正在學垂釣,側身坐在青苔上綠草映襯著他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