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區路基基底注漿孔施工工藝和技術措施?
1樓:中達諮詢
布孔:按設計排距、孔距,梅花形布孔。對設定的孔位進行統一編號釘樁。先鑽邊排孔,後鑽內排孔。
安裝鑽機:平整場地、機臺後,設定xu-100型或xj-100型鑽機,調平機架、機體。
開孔:開孔前先了解有無地下埋藏物,確認無誤後採用108巖芯管開孔鑽進。如無取禪首芯、取樣要求可直接鑽入基岩。
想要知彎瞭解其他建築行業有關內容可以點選中達諮詢行業動態進行了解。
下套管:鑽至基岩後,下入108mm套管,並嵌入基岩。套管出露地表。用75號水泥砂漿固結套管,並將孔口套管四周搗實封閉,防止漿液從套管周圍串出,影響注漿效果。
基岩鑽進:待固結套管水泥初凝後,繼續鑽進賀猛數。迴圈水應用清水,如遇岩層破碎或構造帶使鑽進困難時,可採用泥漿迴圈,但終孔前用清水沖洗,直至返清。
鑽進時注意岩溶空洞會出現掉鑽具的危險,應量測空洞的深度、大小、充填物的情況。
終孔:鑽至基岩5公尺終孔,根據取出的巖芯確定岩溶發育特徵,如未見岩溶發育則加深3公尺孔深。洗孔。按要求做注水試驗。自檢。請監理工程師驗孔後,擰上孔口蓋。
注漿孔施工執行《鐵路工程地質鑽探規程》。
做好鑽孔原始記錄,根據要求進行鑽孔巖芯取樣和岩溶發育記錄、統計,以便制定注漿措施。
成孔壓漿時留備用鑽機,進行清孔、處理壓漿發生的孔內異常問題。
岩溶發育區路基基底注漿工藝和技術措施?
2樓:中達諮詢
岩溶發育區路基基底注漿工藝是怎樣的?有哪些技術措施?請看中達諮詢的文章。
注漿施工按照《注漿技術規程》(ybj44—92)有關規定與設計要求進行,壓漿裝置主要為hj800型攪拌機橡巧辯、bw150型、syb50/70、syb50/50-1注漿幫浦。
設攪拌站:在施工段就近選取少佔地、地勢高、平坦、環境影響小、運輸方便的位置設定攪拌站。
備料:按設計要求,備足號普通矽酸鹽水泥,38~43be』、模數的水玻璃和磷酸氫二鈉以及注漿管材等。並做好小樣配比試驗。
注漿前準備:根據設計圖及注漿孔岩溶發育程度,做好漿液配比用料。檢查攪拌機、注漿幫浦等裝置運轉情況。
注漿孔孔口蓋換上混合器(法蘭盤),對管路進行試壓、檢查管路、接頭的連線、密封質量,攪拌漿液不少於5分鐘。注水試驗:選取代表性孔進行注水試驗,確定單位長度吸水量。
寬乎。注漿:遵循先邊排,後內排跳孔注漿順序。先稀後濃,依吸漿情況逐步加濃漿液,配比控制在1:1~:1。壓漿壓力應在,岩土界附近逐步加大至,最大應不超過。
當連續注漿單孔超過15噸水泥不見公升壓或吸漿量下降時,採用提高漿液濃度或雙液壓漿措施。雙液壓漿時採用水泥漿與水玻璃之體積比1:。
如遇岩溶通道、較大溶洞和裂隙處視情況充填碎石、砂、水泥砂漿漿液或鋼筋混凝土蓋板。
如有岩溶發育但吸漿量少或不進漿時,先採用高壓清水洗孔或鑽機清孔後疏通岩溶裂隙通道,再注漿。
清孔。按設計要求,採用鑽機在注漿完成1~2小時後進行清孔再壓漿。確保漿液已至溶洞下限或滿足設計注漿量和注漿結束條件。
注漿結束。路基岩溶注漿的作用不同於堵水、防滲工程,單孔壓漿結束除遵循規範、符合設計意圖外,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客觀條件,綜合以下條件可結束壓漿。
壓力控制標準。當注漿孔口壓力達到,漿液難以注入時。
注漿量控制標準。單孔進漿量達到平均設計壓漿量的倍,且進漿量明顯減少時。
注漿範圍控制標準。冒漿點超過注漿範圍3~5m時。
特殊條件控制標準。當注漿壓力不大或降低注漿量,基地出現異常上鼓,應終止注漿,同時採用附近注漿孔「補償」等措施。
注漿結束後,經質量檢查工程師檢查,通知監理工程師檢查確認終孔條件。將注漿孔填實封閉截割孔口套管梁缺,留下標記備查。最後清理場地,去除汙染。
以上由中達諮詢蒐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