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父母不溺愛孫子?父母如何做到不溺愛孩子呢?

2025-06-21 18:25:11 字數 3976 閱讀 5042

1樓:網友

童年本來就應該無憂無慮的,也許是你們想錯了.

照你們的想法,老人也把孩子管的死死的,孩子心裡會覺得,身邊乙個疼他的人都沒有,只會一心想著早點離開這個家,離開整天只想著如何管束他的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你們認為他會快樂?

一旦他定性,將來你們老了,想見他一面,恐怕都難.

我覺得孩子小時候,由著老人疼,一旦他犯了什麼大錯(比如去河邊玩,逃課),狠狠的揍一頓,誰也勸不了! 偶爾把他當大人,跟他談談心,教他一些做人的道理,並且把他做錯的事情挑出來,一一的告訴他,哪錯了,應該怎麼做,事情處理的好,要獎勵.

至於吃零食,如果是對身體有害的零食,你們可以採取噁心的方式,有一種蟲叫活麵包蟲,大麥蟲的,偷偷放在他吃的零食裡,然後假裝說買給他吃的,在他開啟盒子之後,發現那條蟲子...他以後還會吃嗎?.

記得我小時候,很喜歡吃路邊賣的豆腐皮,有一天買了一袋回家,居然在裡面發現一條辣椒蟲...把我給噁心的,再也不吃了..後來大點了,豆腐皮就是不吃,然後媽對我說」傻瓜,豆腐裡怎麼會有蟲子!!外面賣的不乾淨,媽媽做的肯定沒蟲子,而且比外面的好吃」

父母如何做到不溺愛孩子呢?

2樓:遊戲愛好者小胡

1、自私自利吃獨食。

現在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溺愛孩子,把最好的都留給孩子,一家人全都圍繞著孩子轉,孩子也不會心疼家庭的付出。其實這樣的孩子,自私自利,喜歡吃獨食,長大後必然會「沒良心」,必然不孝!

2、不懂感恩的孩子。

大家都知道,人都要常懷感恩的心,這樣的話關係才能更和諧。但是現在的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之下,覺得父母養活自己是理所當然,覺得父母為自己買這買簡咐那也是理所當然,甚至父母不能滿足自己的時候,還會埋怨父母的無能。其實這樣的孩子長大後肯物吵定會不懂感恩,必然是白眼狼!

3、目無尊長的孩子。

現在大多數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因此孩子都是在父母的溺愛下長大的,導致孩攔螞純子在家裡面目無尊長,在外面肆無忌憚,任性,成為別人口中的「熊孩子」。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必然沒有良心,必然不孝!

4、從不體諒父母的孩子。

現在有孩子,一點都不會體諒父母,一點都不明白父母的艱辛,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報,尤其是有的孩子,還埋怨父母打罵父母,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必然難以孝順,必然沒有出息。

5、把家人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那麼父母就要注意了。在很多啃老族的眼裡,他們覺得父母養活自己是理所當然的,給自己買這買那,買車買房更是應該有的標配。這種孩子除了不懂得孝順,更是填不滿的無底洞,父母只能對他好,稍微有讓他不滿意的地方就會得罪他。

如果父母對孫子過於溺愛,夫妻雙方應該如何處理?

3樓:我是阿木爺爺

很多父母很容易認為孩子是未成年人而生的。由於各種原因,把孩子託付給老人照顧需要很多時間、精力和金錢,但特別是兩代人教育理念的差異、對待孩子的溺愛、心態等各種原因,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存在分歧。對於撫養孩子的問題,並不是老人的義務和責任。

作為成年人,為了幫助我們分擔壓力,主動照顧孩子,做家務,買菜做飯,投資時間和金錢,睡得不好,努力工作,在這種情況下,老年人通常會有代際友誼過度愛孩子的情況。但是作為子女,教育孩子是自己的責任,要更加感激地對待老人。在這個過程中,不要只看老人過度愛的問題,要讀老人對子女的愛。

溝通這種問題時,作為子女,往往不及時考慮老人的感受,擴大老年人溺愛孩子、生活習慣等問題的指責,無視老人的奉獻精神。這種方法容易傷老年人的心,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在與老人溝通時,首先要肯定老人的努力和努力,尊重老人的感情,這樣才能成為進一步溝通的基礎。

有些子女為了照顧老人的感情,怕傷老人的心,就子女教育的矛盾推遲與老人溝通也是不對的。最好正視問題的存在,講道理,說出事實。最好多找一些負面的例子。

老年人不知道他們的溺愛會給你們未來的生活和孫輩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反覆溝通,逐漸變化,絕大多數老人並不是不能堅持舊的頑固不化。相信只要你充分說明自己的觀點,老人就能接受。老人作為乙個過來人,對人生、教育、家庭觀念等各方面都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老人不一定熟悉和接受現代的教育理念,但作為在傳統中國觀念中成長的一代人,他們也有很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價值觀。因此,在溝通的同時,最好多聽老人的想法,使其得到充分的尊重。只是職責而已。

對孩子嚴格要求,適當調整與老人接觸的頻率。

孩子總是這樣誰對我好,我就和誰接吻。作為父母,你可以在家嚴厲要求孩子,向老人表明你們的態度。如果不和老人住在一起,孩子和老人相處的時間可以適當調節。

使老年人更能適應不過度愛的環境。代際教育問題是乙個普遍的問題,兩代人對孩子和教育的看法不同,人生經歷也不同。在這種背景下很容易發生衝突。

作為老人的子女和孩子的父母,處理這種問題時一定要注意技巧和原則,以免引起新的矛盾。不能為了老人的感情而放任不管。

4樓:嘉玉玉寶貝

可以及時和父母進行溝通,讓他們不要過於溺愛孩子,也減少讓老人單獨撫養孩子的時候。並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不可以無理取鬧,所有的東西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所得。

5樓:乙個

父親面對這樣的情況就應該和你的父母去說一下,不應該這樣去溺愛孩子,雖然知道特別喜歡,但是不能什麼事情都由著孩子,還是應該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

6樓:周**強強

你你可以和你的父母和諧的溝通,告訴父母這種教育方式是不對的,這樣是會害了孩子的,然後你的父母就會理解你的。而且要告訴父母,這種教育方式是非常不利於孩子成長的,甚至還會讓他變得很自私很霸道,所以一定要注意這種教育方式。

7樓:春季的風啊

這時候應該要把孩子接回來,自己管教,並且要把孩子以前的一些壞毛病全部糾正過來,要對他非常嚴厲。

8樓:辛格

應該及時和父母溝通,和他們談一談過分溺愛的弊端,讓他們知道這樣做對孩子是不好的,會造成他們日後生活的一些困擾。

怎麼才能不溺愛孩子?

9樓:網友

隨著整個社會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幾乎每個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物質享受。

在父母眼裡,孩子是整個家庭幸福的結晶,不能過分嬌縱,卻不知道這種想法對孩子是有害的。

俗話說:「溺愛孩子就像殺死乙個孩子。」如果乙個孩子小時候沒有受到父母的管教,長大後就會受到社會更嚴厲的管教。孩子有這些行為,說明他們被寵壞了!

1、不顧他人感受因為孩子出生後,全家人都把孩子當成家庭的中心,每天圍著孩子轉,並且想盡辦法滿足孩子提出的任何條件,導致一些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了他人的感受。不管這些孩子多大,他們都覺得世界上任何人都應該為他服務,但他們從來不考慮別人的想法,所以他們只知道索取什麼,卻不知道回報什麼。

這些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一旦父母做碧帶不能滿足他的要求,可能會對父母大吼大叫,在日常生活中愛「命令」父母。長大進入社會後,這些從小被高度讚揚的孩子很難交到朋友。他們的行為經常讓周圍的人感到不舒服,可能會被周圍的人排斥。

2.沒有獨立性,有些父母總覺得孩子還小,經不起風吹雨打,什麼事都要親,甚至不讓孩子做簡單的家務。有些孩子直到上小學才能自己穿衣服。

在電視節目《變形計》中,乙個16歲的孩子需要父母餵養,這就是被父母寵壞的體現。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孩子,獨立性普遍較弱,做事嚴重依賴父母。當他們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希望父母能為他們做,做不到慧粗就把責任推卸給別人。

進入社會後,在「包辦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在處理問題時會搖擺不定,沒有決策能力,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想向父母尋求幫助。

3.不禮貌。

每個人上學的時候大概都會在學校遇到乙個「惡霸」。這些孩子見到長輩從來不打招呼。他們喜歡在學校欺負其他孩子,把其他孩子的玩純蘆具當成自己的。

正是因為這些「小霸王」的父母在家裡什麼都聽孩子的,孩子說什麼都按他說,不教孩子如何做乙個有禮貌的人,才導致他們對長輩發脾氣,隨便對別的孩子大吼大叫。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雖然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孩子是整個家庭的寶,是「藏在嘴裡」的,一定要有一定程度的親情。

育兒專家李玫瑾曾在《圓桌派》中說,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家庭必須制定規則。這些規則最好在孩子3歲左右的時候執行,因為孩子越小,培養習慣越好。「生孩子」最重要的不僅僅是生孩子。

如果你只生孩子不教育孩子,你就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這也會傷害孩子的一生。

學會怎樣做父母,如何做好父母?

說給父母的話 專家表示,當今的家庭教育呈現出了一些誤區,需要提醒家長注意。.捨本求末。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從老師和家長那裡學到的是勤勞 善良,學會的是自強不息 好學博愛 因此即便孩子今天的學習成績不好,家長也不必太過擔心,因為 才 的不足 德 完全可以彌補。.夫妻角色顛倒。傳統文化中的慈母形象,當今的...

如何讓父母快速離婚,如何讓父母離婚

第一,我想說的是,不管你的父母多大了,你都沒有權利讓他們快速離婚,就算你看他們過去了,再不爽你也不能支援他們離婚婚就像我的父母一樣,我覺得我父母在一起真的很不幸福,有時候看看他們炒的那樣子,我都想著讓他們離婚,但是事後想想真的不能這樣做,因為我們沒有權力去決定人家的幸福,或許人家覺得小吵小鬧,這才是...

我們今天如何做父母,如今我們為人父母的該怎樣做呢?

每個做父母的都是從最初不懂到懂為止,做父母應該怎麼做?老一輩的思想不要拿來壓小一輩兒。我記得我看過乙個節目,那女孩是這麼說的 小的時候是我跟著媽媽的思想走,現在是媽媽跟著我的思想走,時代在變我們每個人都在變,但是對媽媽的那顆孝心永遠都不會變。其實她說的這句話很簡單,意思也就是小的時候不懂事,父母說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