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四川滴劉德華
劉備為給關羽報仇,率軍伐吳,就是三國歷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戰」,東吳陸遜抵擋劉備,戰爭相持階段,劉備犯了乙個致命的錯誤,移營到山林中,結果被陸遜一把火,燒了個精光敗纖穗,全軍覆沒,劉備敗逃,陸遜率軍追擊,緊急時刻,趙雲接應劉備,一合刺死了東吳大將朱然,陸遜退兵,是趙雲嚇退了陸遜嗎?
劉備兵敗,倉惶逃命,吳軍追擊,圍困劉備,這時候,趙雲率軍來接應劉備,趙雲到了之後,朱然的士卒被趙雲殺的紛紛掉落山澗。
三國演義》八十四回:先主正慌急之間,此時天色已微明,只見前面喊聲震天,朱然軍紛紛落澗,滾滾投巖:一彪軍殺人,前來救駕。
先主大喜,視之,乃常山趙子龍也。時趙雲在川中江州,聞吳、蜀交兵,遂引軍出;忽見東南一帶火光沖天,雲心驚,遠遠探視,不想先主被困,雲奮勇衝殺而來。陸遜聞是趙雲,急令軍退。
雲正殺之間,忽遇朱然,便與交鋒;不一合,一槍刺朱然於馬豎塌下,殺散吳兵,救出先主,望白帝城而走。
當東吳的統帥陸遜聽說是趙雲來接應劉備,火速命令退軍,也就是說,不再緊追劉備了。
趙雲在衝殺期間,遇到了朱然,朱然和趙雲交手,乙個回合都沒過去,趙雲就把朱然挑於馬下,趙雲不僅救了劉備,還順帶給關羽報仇了,因為,朱然也是參與生擒關羽的**之一。當然,正史中,朱然是病死的,這裡只討論演義。
趙雲趕到之後,陸遜立即下令退兵,這時,趙雲還沒殺死朱然,因此,在趙雲沒殺死朱然之前,陸遜就已經決定退兵了。
陸遜為什麼會退兵?是害怕趙雲?還是另有原因?
從趙雲趕到的情況來看,陸遜追擊劉備,雖然勝券在握,但是,決定退兵有兩個原因。
其一,趙雲來到,證明援軍趕到,想活捉劉備,已經不可能了。如果陸遜不退軍,硬碰硬,可能會造成吳軍的損失,陸續想儲存實力。
其二,陸遜看到察卜趙雲趕到,覺得一時半會拿不下劉備,會相持耗時,一旦進入相持階段,魏國必然會偷襲東吳後方,因此,陸遜見好就收。
當然,趙雲一合刺死朱然,也令敗逃的蜀漢士兵精神一振,打了一針強心劑,有了希望,勢必奮力一戰,殺條血路。
也正因如此,趙雲才殺散吳兵,將劉備安全救到白帝城,這才有了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如果沒有趙雲,劉備也許就被陸遜活捉了。
2樓:孤獨的yu呀
因為趙雲的援軍到了之後,他就意識到這是諸葛亮出的計謀,對諸葛亮他還是很忌憚的,所以就趕緊撤兵了。
3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他知道趙雲的厲害,自己不會是趙雲的對手,所以選擇退兵。
4樓:網友
首中尺先看到趙雲後,羨畢陸遜知道自己不可能迅速打敗蜀軍。其次怕曹兄培芹魏大軍偷襲東吳。最後陸遜已經錯過了擒殺劉備的最好機會,如果再耗下去,損失會大於收益。
夷陵之戰時,為什麼劉備不讓趙雲擔任先鋒大將呢?
當時的趙雲已經年邁,因此能上戰場的只有張苞,關興這些年輕將領。所以劉備不讓趙雲做先鋒。因為趙雲始終是劉備的護衛,乙個護衛是不可能擔任先鋒大將。所以說最終沒有讓趙雲去。因為趙雲本身就是反對這場戰爭的,自然不會傾盡全力去打拼,並且劉備此時對他已經產生了疑心,覺得趙雲為了利益已經背叛了他。夷陵之戰中,劉備...
劉備在夷陵之戰慘敗,當初為啥不帶上孔明他們?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最為重要的一次大戰,劉備就是在這場戰役之後死的。那麼,為何這麼重要的一場戰役,劉備沒有帶諸葛亮 趙雲 魏延和馬超等人去呢?原因就是乙個,他們對當時要不要打東吳是有分歧的。劉備不可能帶不贊成自己的人去打這樣的一場大戰。恰恰正好,我們所說的諸葛亮 趙雲 魏延和馬超他們都是屬於反對派。對...
問個問題,夷陵之戰時候,張飛如果不被殺,劉備即便不勝也頂不會慘敗
這一點是肯定的,如果不大敗的話,歷史就要改寫了,猇亭大敗之後蜀國就元氣大傷,從此處於三國中的弱勢地位,給以後的出岐山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就算打個和局的話,六出祁山也不會都無功而復返。如果張飛不早亡,劉備是不是可以打贏夷陵之戰?這是不一定的。不是一個張飛就能救活這一場戰役的。這個我覺得不一定,因為歷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