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絕帶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執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慾不生,三毒消滅。
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形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惟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靜無所寂,欲豈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遲帶。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學苦海,永失真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誦此經萬遍。此經是天人所習,不傳下士租旦亮。
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一線乃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
上士悟之,公升為天仙;中士修之,南宮列官;下士得之,在世長年。遊行三界,公升入金門。
左玄真人曰:學道之士,持誦此經者,即得十天善神,擁護其身。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煉形。形神俱妙,與弊寬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經,悟解之者,災障不幹,眾聖護門。神公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滿德就,相感帝君。誦持不退,身騰紫雲。
清靜經的作用和好處是什麼?
2樓:四葉草聊職場
通過每天讀經,能使大家心靈平靜下來。
清靜經》僅四百零一字。篇幅雖短,內容卻很豐富,是道教。
煉養術重要資料之一。它首先闡釋無形、無情、無名的大道,具有生育天地,執行日月,長養萬物的功能;而道有清、濁、動、靜, 「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因此,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接著說明,人神要常清靜,必須遣欲澄心,去掉一切貪求、妄想與煩惱,實現「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的常寂真靜境界。
《清靜經》創作背景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一卷。作者不詳,一說葛玄。道教稱老君西遊白龜臺之時,為西王母。
說常清靜經,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為道士們日常誦習的重要功課之一。
清靜經全文的意思是什麼?
3樓:永遠張八歲
意思:人如果能夠經常保持清心清淨,那麼連天地都要歸納在你的本性裡。
出處:《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東漢年間,葛玄(164-244)筆錄而成書,道教經典之一。
原文節選: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表示清靜閒暇的成語是什麼,形容清靜閒暇的四字詞語是什麼
河漢縱且橫,北斗橫復直。星漢空如此,寧知心有憶?孤燈曖不明,寒機曉猶織。零淚向誰道,雞鳴徒嘆息。形容清靜閒暇的四字詞語是什麼 悠然自得 y u r n z d 基本釋義 悠然 閒適的樣子 自得 內心得意舒適。形容悠閒而舒適。出 處明 袁巨集道 滿井遊記 凡曝沙之鳥 呷浪之鱗 悠然自得 毛羽鱗鬢之間 ...
「清靜」的反義詞是什麼,清靜是什麼意思,它的反義詞是什麼?
清靜 的反義詞是 喧囂 嘈雜 煩擾 煩囂 熱鬧 1 喧囂 xu n xi o 基本釋義 聲音雜亂,不清靜 叫囂 喧嚷 造句 工業社會是個喧囂的社會。這度假村遠離喧囂的鬧市,花朝月夕,幽靜得宛如世外桃源。波濤的喧囂震天動地。在60年代的衝浪熱潮中這種充滿喧囂的例子比比皆是。遠離城市的喧囂,來到遙遠的山...
經經都是什麼三字經的內容是什麼
三字經涵蓋天文地理歷史政治文學數學 等各方面,讀懂三字經,中國古代的相關知識就差不多了。書中有序地介紹了歷代的文史哲經,文字地理,名物典故和古人勤勉的故事。相傳為南宋王應麟所著。全書三字一句,共一千多字。文字生動活潑,讀起來琅琅上口,便於記誦。此書自宋代問世以來,可謂家喻戶曉,流傳不衰。內容 分為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