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以色列是乙個十分奇特的國度。它擁有悠久、曲折和頓挫的歷史。1948年建國以來,以色列人的生存環境十分險惡。
土地多為荒漠,十分貧瘠,嚴重缺水;加上同巴勒斯坦以及一些阿拉伯國家關係緊張,流血衝突從未停止,都制約著經濟的發展。但是,以色列在這種處境中仍能迅速崛起,由乙個落後的農業國變為乙個發達的工業國,人均產值達17500美元。不到3%的農業人口不但使農產品全國自給,還能大量出口歐洲國家。
以色列的資訊、通訊、電子、化工、生物技術、醫療裝置、精細加工不但達到國際水平,在一些高科技領域還躍居世界領先地位。以色列軍事工業相當發達,**出口已居世界第五位。由於以色列地域狹小,只有675萬人,人們稱之為世界上「最小的超級大國」,也稱「袖珍超級大國」。
以色列的崛起固然有美國的扶植,但最重要的還是內在因素。探索其中的原由,也許對我們不無裨益。
一、強大的民友拆族凝聚力和自強不息的精神,是以色列國家發展永不枯竭的原動力。猶太民族是乙個苦難深重的民族。歷史上數次大遷徙、大流散,猶太人慘遭奴役、驅逐和殺戮。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600萬猶太人被德國納粹殺害。「逆境生人」,這些歷史遭遇沒有使猶太人滅絕,也沒有使之屈服,相反卻錘鍊了猶太民族高度的愛國主義和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世界上猶太人大約有1200萬人,其中一半生活在以色列,一半散居國外。
猶太人無論在**,都時時刻刻牽掛著自己的祖國,盡一切可能幫助和支援自己的國家。凡猶太人居住地都有猶太社團,他們千方百計地攜鉛設法影響駐在國對以色列的政策,其中以辯告好美國的猶太集團為最大,對美國對以色列政策的影響也最大。散居國外的富有猶太人不但回國投資,也大筆大筆地捐款給學校、研究機構和慈善事業。
猶太民族自強不息、奮鬥不止、勇於創新的精神,一直為人們所稱道。正是靠著這種精神,猶太民族哺育出眾多傑出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改變世界歷史的偉人馬克思就是猶太人,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是猶太人。
據統計,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中,30%以上是猶太人。正是靠著這種精神,猶太民族變荒漠為良田,變貧窮為富裕,變積弱為強盛。這種精神,有改天換地的力量。
以色列打仗打了71年,為何以色列能一直處於可戰狀態?
2樓:體育不僅僅是場上
不過我們也希望以色列能夠和阿拉伯國家達成和平談判,只有這樣才能讓中東地區保持長時間的和平穩定狀態,這對於以色列以及阿拉伯國家的老百姓來說都會是乙個好訊息,因為只有和平穩定的環境才能夠幫助國家發展國內的經濟。
3樓:網友
以色列能復國就是世界奇蹟,可以說是神蹟,這不是人能做到的亡國2000年的國家能復國完全不可能,但這是聖經的預言,已經應驗,宇宙萬物都是上帝造的,猶太民族是上帝的選民,神沒有忘記他們。
4樓:點菸用火柴
因為以色列擁有石油,所以以色列的國力財富非常雄厚,能夠隨時隨地的買到**裝備。
5樓:happy回應
第一,民族自尊強。
第二,經濟實力允許。
第三,外援實力強大。
第四,戰爭規模很小。
第五,軍事實力相對強大。
第六,外交手段高明。
以色列人口不足900萬,為何在能在對外戰爭中全部獲勝?
6樓:情感導師小尚老師
但是以色列在多次的中東戰爭中確實鍛煉出了一支非常強悍的軍事力量,這支軍隊也一直保護以色列的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但是以色列這些年也非法佔據了巴勒斯坦大部分的土地,也使以色列遭到了國際社會的批評。所以也希望中東地區能夠保持和平穩定的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中東地區的老百姓獲得收益。
7樓:珺權
現代戰爭不是過去的人海戰術,以色列有強大的經濟能力,強大的軍事能力和國際地位,而且他還有盟友,所以他可以在中東利於不敗之地。
8樓:ok我是胖子王
因為那裡的人曾經經歷戰爭所以變得非常團結,在他們的心裡只有戰勝才能夠有美好的生活。
9樓:陽光的
因為以色列雖然人口不多,但是它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覷,**十分先進,士兵作戰素質極高。
10樓:網友
第一:美國援助。在五次中東戰爭中,美國援助是逆轉戰局最大的因素。第二:全民皆兵。以色列在建國之初就下達了「全民服兵役」制度。第三:保留**。
11樓:超八卦的西西
因為以色列全民皆兵,即使是普通女性她們的身體素質和作戰能力也是非常強的,這離不開他們國家對軍事力量的重視。
曾經百戰百勝的瓦崗寨,為何輸了一次就一蹶不振了?
我個人覺得之所以輸了一次就一蹶不振,很可能是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及時的總結問題,然後就導致了這個情況的發生。這是因為瓦崗寨出現了內訌,而且這些瓦崗兄弟們有的也是叛變了,所以從此一蹶不振。百戰百勝後產生了自己天下無敵的心理,變得盲目自信,失敗一次後會懷疑自己,驕兵必敗,受到打擊很大,從此也就會一蹶不振。...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成語故事,知己知彼 百戰百勝的成語故事50字左右
就是劉邦和項羽大戰,項羽卻大敗,最後被劉邦給圍在垓下,但項羽是猛人啊!於是劉邦就想了一計,即四面楚歌,找了許多會江東的樂曲的人在垓下週圍彈奏,歌唱,表現繁華的一面,這樣,項羽的部隊就軍心不定了,許多兵聽到家鄉的曲便想家老,再也無心戰鬥,最後項羽的部隊投降了一大半。這是標準的 解釋 比喻陷入四面受敵 ...
百戰奇略原文及翻譯
百戰奇略的原文及翻譯如下 .敵遠來氣銳,利於速戰 我深溝高壘,安守勿應,以待其敝。敵人遠道而來,氣焰囂張,銳不友銀可當,利於速戰 我軍則應修築深溝高壘,堅守不出,以待敵人生鏽自敗。.法曰 安則靜。三國蜀將諸葛亮率眾十餘萬出斜谷,壘於渭水之南。安定時則應保持冷靜。例如,三國時期,蜀國大將諸葛亮率領十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