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大學生的社會公德?
1樓:謝老師教育課堂
社會公德是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守的基本道德準則。當代大學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先鋒,應在實踐中增強社會公德意識,勇做社會公德建設的模範,並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樹立高度的責任意識,爭做社會公德建設的模範,做到學法、知法、守法,自覺樹立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形象。
2、加強學習,形成對社會公德的認知,培養社會公德的情感。通過對社會道德活動中的社會公德相關知識和規範進行認知和體驗,可以逐步形成公德判斷意識與是非評價標準。
3、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在實踐中培養社會公德意識和責任意識。參與志願者服務等公益事業和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了解社會、拓展實際工作能力,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專業有選擇性地參加一些社會公益組織或活動,發揮自己的作用。
4、從自身做起,做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表率,作為一名大學生不能把遵守社會公德停留在口頭上和表面上,而是要落實到行動上和細節上。
5、勇於同違背和破壞社會公德的言論和行為作鬥爭,大學生要以社會公德為準繩,公正地評價自己和他人在公共生活中行為的善惡、是非和美醜,敢於同違背社會公德的不正之風作堅決的鬥爭。
大學生社會公德問題:
對大學生而言,社會公德意識薄弱主要由於學校教育不力、社會影響不夠、道德法制不健全、自我管理不足。
1、在學校層面,高校德育機制僵化。對於目前大多數高校而言,德育作為教育體系的輔助部分,與智育相比,德育同樣存在著制度上的缺陷,其表現更為明顯:體制僵化,缺乏創新。學。
2、在社會層面,未形成優秀的社會公德氛圍。市場經濟的過快發展,而人們的整體素質又未能及時跟上快速發展的速度,由此衍生了官僚主義、奢靡之風、金錢至上、自我中心等不良觀念。更為重要的是,這些不良觀念極易通過吸引大學生的網路遊戲等網際網絡**進行滲透。
在整個社會氛圍中,尤其是尚未形成成熟三觀的大學生,極易受到這些不良觀念的負面影響,因此社會公德的優秀社會氛圍對大學生的薰陶更是無從談起。
3、在法制層面,道德法制不健全。社會公德意識的培養既依靠教育維度的支撐,也依賴法制維度的保障,教育是潛移默化的,法制是強制執行的,兩者缺一不可。
4、在個人方面,缺乏自我管理。有些大學生為了自己的一時之快,不顧他人和公眾利益,遂意破壞社會公德,他們對自己的行為也沒有正確的認識,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不思進取,意志力弱。
如何培養社會公德?
2樓:其實是愛你的
認真學習社會公德規範,自覺培養社會公德意識,在形成正確道德良知的基礎上,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養成履行社會公德的行為鉛培習慣,應當努力提高踐行社會公德的能力,參與社會公德實踐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社會公德素養,並帶動他人,影響他人。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熱心公益與愛心猜此資助,要在風險社會中積極發光穗激迅發熱。以正確的榮辱觀為指導,堅定正確的行為導向,產生正確的價值激勵,宣傳和發揚社會道德規範。
如何培養孩子的親社會行為?怎樣培養親社會行為?
培養親社會行為主要從如下方式 1 提供親社會行為榜樣。父母的教養方式影響著孩子親社會行為的發展。採用民主型教養方式的父母多采用較為溫和的 非強制性的說理方式來教育孩子,所以孩子也能從父母的教育 教養行為中習得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他人。同時,父母應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規範自己的行為,為孩子樹立一個學習 模仿的...
如何理解社會公德的深刻內涵,結合身邊,談談看法
社會公德心是一種源自自身的主動行為,與個人的同情心和憐憫心有關能為除自身圈子之外的大多數人考慮的一種大我姿態,愛護公共設施只是其中一種。是一種對生活對自身對社會負責任的責任感。小到不亂丟垃圾,大到保護野生動物保護自然環境不被破壞。沒有公德心的表現之一就是往景區的懸崖下面扔垃圾,有的時候清潔工需要攀著...
如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
1.把樹立良好的公德意識作為加強社會公德教育的重要內容。2.把加強職業道德建設作為加強執規執紀建設的前提。3.把家庭美德建設作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礎工程。4.把加強自我道德約束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向。社會公德 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人與人 人與社會 人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