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千里來開會
樓上的推薦的古詩絕對沒有我推薦的好。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李白。
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這是李白的《秋登宣城謝朓北樓》。謝朓北樓又名謝公樓,是南朝著名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天寶十三年,李白漫遊至此,乙個晴朗的秋天傍晚,詩人獨自登樓,憑欄遠眺,只見依山傍水的宣城,景色十分秀麗。
不禁詩興勃發——
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詩人懷著讚歎的心情用凝鍊的筆墨描寫了登高所見的總體印象。平曠的郊原,起伏的山巒,錯落有致,在秋日的晴空下,宛如一幅美妙的風景畫。
這開頭兩句一下子將讀者帶入充滿詩情畫意的意境中。接下來具體描寫詩人眼中的景色。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寫遠景。「兩水」,指環繞宣城的句溪和宛溪。時值秋天,溪水寧靜澄澈,遠遠望去,光亮如鏡。
雙橋」,指橫跨溪水的兩座拱形橋。兩座橋倒映水中,在夕陽的照耀下,折射出絢麗奇幻的色彩。這**是橋?
分明是兩道彩虹從天而降!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寫近景。詩人選取了人煙、橘柚、梧桐三種具有時節特徵的物象來展示深秋傍晚的景色。山崗叢林中,飄出農家的一縷縷炊煙;深碧的橘柚、變黃的梧桐都顯出一片蒼涼。
詩人敏銳地捕捉住瞬間的感受,借視覺寫出感覺,「寒」、「老」二字,不僅能夠調動讀者的聯想,而且似乎在不經意中點染出一片濃重的秋意。
以上四句,兩句寫水,兩句寫山,層次清晰,明暗相鎮冊間。水明淨絢麗,山沉鬱蒼寒,組成一幅絕妙的薄暮秋色圖。
結尾「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與開頭兩句相呼應,點明登覽的地點,抒發懷念前代詩人謝朓的心情。然而這不是一般的登臨懷古,「誰念侍肆」二字,透露了詩中的背景。
李白自天寶初年為權貴排擠被迫離開長安以後,一直過著政治失意、四處漂泊的生活。而他所仰老旅轎慕的前代詩人謝朓,在南齊爭權奪勢的複雜鬥爭中也曾受到排擠,最終死於非命。因此,當他來到舊遊之地宣城,登上謝朓建造的北樓,面對謝朓吟賞的宣城山水,怎麼能不油然而生緬懷謝公之情?
你還能寫出兩句秋天的詩?
2樓:123223姑娘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杜牧《-山行》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漢•劉徹《秋風辭》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南朝梁•範雲《別詩》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唐•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李頎《望秦川》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秋興八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秋野五首》
3樓:網友
自己寫還是摘抄?
寫的:秋風不解恨,淺水流疏影。
摘錄的: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甲。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4樓:網友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5樓:陳小斌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黃河入海。
顧城的《秋天》賞析,朗誦分析急,顧城秋天賞析
迷情仙境 秋日私語 123顧城的 秋天 123,迷情仙境 顧城 秋天 賞析 黑夜是凝滯的歲月,歲月是流動的黑夜。你停在門口,回過頭,遞給我短短的一瞥。這就是離別嗎?難道一切都將被忘卻?像絢麗的秋天過去,到處要蒙上冷漠的白雪。我珍愛果實,但也不畏懼這空曠的拒絕。只要心靈飲著熱血,未來就沒有凋殘的季節!...
描寫秋天的古詩,描寫秋天的古詩
1 山居秋暝 唐代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譯文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從鬆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
秋天的古詩有哪幾首啊,秋天的古詩有哪幾首?
秋思 張籍。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描寫秋天的詩 山居秋暝 唐 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秋夜曲 唐 王維。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子夜秋歌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