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令能的四首詩,關於胡令能的 古詩

2025-07-10 18:30:14 字數 1067 閱讀 1350

1樓:醜秀榮欒雁

胡令能,唐朝詩人,曾隱居圃田(今河南中牟),家貧,年輕時以修補鍋碗盆缸為生,人稱「胡釘鉸」。他陸臘早的詩語言淺顯而構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濃,現僅存七絕4首。唐貞元、元和時期人。

莆田隱者,唐詩人少為負局鎪釘之業。夢人剖其早雀腹,以一卷書內之,遂能吟詠,遠近號為胡釘鉸。詩四首,皆寫得十分生動傳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贈之詩作。

小兒垂釣》寫一「蓬頭稚子」學釣魚,「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他招手,想借問打聽一些事情,那小兒卻「怕得魚驚不應人」(怕驚了魚而不置一詞),真是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其藝術成就絲毫不亞於杜牧著名的《清局悉明》一詩。

關於胡令能的 古詩

2樓:網友

小兒垂釣(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這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在唐詩中,寫兒童的題材很少,因而顯得可貴。一二句重在寫形,三四句重在傳神。

綸」是釣絲,「垂綸」即題目中的「垂釣」,也就是釣魚。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形貌不加粉飾,直寫出山野孩子頭髮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然可愛與真實可信。「側坐」帶有隨意坐下的意思。

這也可以想見小兒不拘形跡地專心致志於釣魚的情景。「莓苔」,泛指貼著地面生長在陰溼地方的低等植物,從「莓苔」不僅可以知道小兒選擇釣魚的地方是在陽光罕見人跡罕到的所在,更是乙個魚不受驚、人不暴曬的頗為理想的釣魚去處,為後文所說「怕得魚驚不應人」做了鋪墊。「草映身」,也不只是在為小兒畫像,它在結構上,對於下句的「路人借問」還有著直接的承接關係——路人之向他打問,就因為看得見他。

後兩句中「遙招手」的主語還是小兒。他之所以要以動作來代替答話,是害怕把魚驚散。他的動作是「遙招手」,說明他對路人的問話並非漠不關心。

他在「招手」以後,又怎樣向「路人」低聲耳語,那是讀者想象中的事,詩人再沒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說明了「遙招手」的原因以後,詩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過以上的簡略分析可以看出,前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體態,但「側坐」與「莓苔」又不是單純的描狀寫景之筆;後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繪動作的生動的筆墨。不失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描寫兒童的佳作。

胡令能的詩,小兒垂釣,古詩(小兒垂釣)詩意!

胡令能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這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在唐詩中,寫兒童的題材很少,因而顯得可貴。一二句重在寫形,三四句重在傳神。綸 是釣絲,垂綸 即題目中的 垂釣 也就是釣魚。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形貌不加粉飾,直寫出山野孩子頭髮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

七十五首裡的四首送別詩

芙蓉樓送辛漸 唐 王昌齡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維 贈汪倫 唐 李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 李白 別董大 唐 高適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 白居易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宋 楊萬里 這幾個都是送別詩 都要求會背的 小學生必背古詩75首 送別詩 全部 芙蓉樓送辛漸 唐 王昌齡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維 贈汪...

急求四首關於離別的詩 有評析 3 8句多了不要 ,謝謝

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寫離情別緒。詩人筆下的景物也往往成為有情之物。代人傷心,為人垂淚。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是王勃的一首贈別名作,它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