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字經》被認為是兒童識字課本的最佳選擇?

2025-07-12 01:40:24 字數 2692 閱讀 7592

1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三字經》在內容上,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同歷史時期皆有所修改或增加。迄今為止所見的就有宋末元初的1068字本,明代的1092字本,明末的1122字本,清初的1140字本及1170字本等多個版本。並出現凱衫納相關注解本、插圖本。

如明清時期就有《增補三字經》、《節增三字經》和《廣三字經》等。清末民初的著名學者章太炎〈字炳麟〉先生的《三字經》增訂本,是近乙個世紀以來流傳最廣的版本。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為宋朝王應麟(存疑)先生所作,內容大都採用韻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組,像一首詩一樣,背誦起來如同唱兒歌,用來教育子女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啟迪心智。時人覺得本書內容很好,紛紛翻印,因此廣為流傳,歷久不衰,成為歷朝歷代最重要的童蒙養正教材之一。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

三字經》取材典故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瞭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三字經》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順口、易記等特點,使其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合稱「三百千」。《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塌圓來,家喻戶曉。

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基於歷史原因,《三字經》難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藝術瑕疵,但其獨特的思想價值和文化魅力仍然為世人所公認,被歷代中國人奉為經典並不斷流傳。

三字經》內容的排列順序極有章法,體現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認為教育兒童要重在禮儀孝悌,端正孩子們的思想,知識的傳授則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見聞」。訓導兒童要先從小學入手,即先識字,然後讀經、子兩類的典籍。

經部子部書讀過後,再學習史書,書中說:「經子通,讀諸史」。《三字經》最後強調學習的盯沒態度和目的。

可以說,《三字經》既是一部兒童識字課本,同時也是作者論述啟蒙教育的著作,這在閱讀時需加註意。《三字經》用典多,知識性強,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導下編成的讀物,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

2樓:90慢充

能讓孩子多思考,並且培養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小朋友們一年級學的《三字經》內容是什麼

3樓:生活小達人

小學一年級必背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

子迅局型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畝猜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

幼不學,老何為。

註釋譯文: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解釋】人出生之初,稟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後天所處的環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別。

2、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解釋】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解釋】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折斷了織布的機杼來教育孟子。

4、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解釋】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5、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解釋】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6、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解釋】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乙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臘源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那麼到老的時候都很難有所作為的。

我為什麼建議孩子讀《三字經》

4樓:容尚離

想要了解《三字經》,得先了解什麼是「經」?

經:原意是指織物上豎著的紗或線;後來也指古代圖書四部分類法(經、史、子、集)中的第一類。

經典:指傳統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也指事物具有典型性而影響較大。

自古以來,聖賢人的話叫做經典,因為他們講述的是不變的宇宙真相,是不論放到哪都準確的真理。皮弊。

三字經》,古稱「小綱鑑」,是一篇以三個字為一組,由多組組成的韻文,作者是宋代的王應麟。

它以「教之道」為主題,用1000多個極其通俗的漢字,先簡單後繁雜地將「經、史、子、集」各部類的知識揉合在一起,不但是一部非常好的「國學」概論,更是一部很容易理解的啟蒙哪漏教育專著。

所以,正是因為它的主題好、內空多,讀起來朗朗上口和易於理解,歷朝歷代都把《三字經》當做兒童啟蒙讀物的首選。

這也是它被稱為「經」的原因之一。

我粗略地把《三字經》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人要學習,要受教育。

從「人之初,性本善」——弟於長,宜先知」,一共120個字。

第二部分:我們要學習什麼。

從「首孝弟,次見聞」——朝於斯,夕於斯」,一共762個字。

第三部分:再次強調人一定要學習,並舉例說明古人是如何刻苦學習的。

從「昔仲尼,師項橐」——戒之哉,宜勉力」,一共270個字。

綜上所述,《三字經》不但朗朗上口,易於背誦,還從榜樣、學習的內容和順序等方面對孩子加以勸學和引導,雖然其中也有「三綱」這樣的封建糟粕,但總體瑕不掩李握爛瑜,是兒童國學啟蒙的優秀讀物。

三字經是什麼朝代出版的,三字經是哪個朝代誰寫的

有關 三字經 作者歸屬,相傳出自宋元之際寧波大學者王應麟之手。不過在廣東順德舉辦的一次歷史檔案文獻展上,展出了一件由清朝咸豐探花 順德人李文田的 三字經句釋 其封面上 區適子手著 個大字佐證了 三字經 出自順德。據明清之際的屈大均在 廣東新語 卷中記載 童蒙所誦 三字經 乃宋末區適子所撰。另一位廣東...

三字經人之初明白什麼道理,三字經人之初是什麼意思

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這句話出自 三字經 作者是王應麟。部分節選如下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 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 教不嚴,師之惰。...

經是講什麼道理的,三字經是講什麼道理的?

三字經 自南宋王應麟 字伯厚 先生所創作以來,已有七百多年曆史,內容大都採用韻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組,像一首詩一樣,背誦起來,如唱兒歌。三字經 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兒童啟蒙讀物,共一千多字,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內容包括了中國傳統的教育 歷史 天文 地理 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