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程式
1樓:北京劉娜
法律分析:1、成立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組2、資料收集3、風險評估4、應急能力評估5、編制應急預案6、應急預案評審。
法律依據:《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成立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組。
生產經營單位應結合本單位部門職能和分工,成立以單位主要負責人(或分管負責人)為組長,單位相關部門人員參加的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組,明確工作職責和任務分工,制定工作計劃,組織開展應急預案編制工作。
資料收集。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組應收集與預案編制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應急預案、國內外同行業企業事故資料,同時收集本單位安全生產相關技術資料、周邊環境影響、應急資源等有關資料。
風險評估。主要內容包括。
a)分析生產經營單位存在的危險因素,確定事故危險源;
b)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故型別及後果,並指出可能產生的次生、衍生事故;
c)評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響範圍,提出風險防控措施。
應急能力評估。
在全面調查和客觀分析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隊伍、裝備、物資等應急資源狀況基礎上開展應急能力評估,並依據評估結果,完善應急保障措施。
編制應急預案。
依據生產經營單位風險評估以及應急能力評估結果,組織編制應急預案。應急預案編制應注重系統性和可操作性,做到與相關部門和單位應急預案相銜接。應急預案編制格式參見附錄a。
應急預案評審。
應急預案編制完成後,生產經營單位應組織評審。評審分為內部評審和外部評審,內部評審由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外部評審由生產經營單位組織外部有關專家和人員進行 評審。
應急預案評審合格後,由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或分管負責人)簽發實施,並進行備案管理。
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2樓:張瑩瑩
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如下:
1、應急預案編制中將應急能力評估修改為應急資源調查;
2、細化了應急預案評審內容;
3、修改了綜合應急預案的要素內容,去掉編制目的,將風險評估結果放入附件;
4、修改了專項應急預案的要素內容。增加了適用範圍,去掉事故風險分析;
5、補充了應急預案附件組成,增加了生產經營單位概況、風險評估的結果和預案體系與銜接。
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規定了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程式、體系構成和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現場處_方案的主要內容以及附件資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四十條 生產經營單位對重大危險源應當登記建檔,進行定期檢測、評估、監控,並制定應急預案,告知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採取的應急措施。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本單位重大危險源及有關安全措施、應急措施報有關地方人民**應急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有關地方人民**應急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應當通過相關資訊系統實現資訊共享。第一百零一條 生產經營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並處十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一)生產、經營、運輸、儲存、使用危險物品或者處置廢棄危險物品,未建立專門安全管理制度、未採取可靠的安全措施的;
二)對重大危險源未登記建檔,未進行定期檢測、評估、監控,未制定應急預案,或者未告知應急措施的;
三)進行爆破、吊裝、動火、臨時用電以及***應急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規定的其他危險作業,未安排專門人員進行現場安全管理的;
四)未建立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制度或者未按照安全風險分級採取相應管控措施的;
五)未建立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或者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未按照規定報告的。
生產經營單位的應急預案
3樓:曼德企服
應急預案評審合格後,由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或分管負責人,簽發實施,並進行備案管理。生產經營單位預案體系,概述生產經營單位畢瞎橡的應急預案體系主要由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構成。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條民事案件的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對民事案件獨立進行審判,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七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
第八條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神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手旁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第十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
生產經營單位的應急預案
4樓:律漸
法律分析:應急預案演練是指各級人民**及其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相關單位及人員,依據有關應急預案,模擬應對突發事件的活動,可以起到檢驗預案、完善準備、鍛鍊隊伍、磨合機制、科普宣教等作用。應急預案演練按組織形式劃分,可分為桌面演練和實戰演練;按內容劃分,可分為單項演練和綜合演練;按目的與作用劃分,可分為檢驗性演練、示範性演練和研究性演練。
應急預案演練的組織與實施分為應急演練準備、應急演練實施和應急演練評估與總結3個階段。應急演練準備是為組織實施應急演練活動而進行的各項準備工作,包括建立應急演練工作各種機構、制定應急演練計劃、設計應急演練方案、編制應急演練指令碼、開展應急演練動員與培訓、組織應急演練保障等工作。應急演練實施包括啟動、執行、結束與終止等環節。
演練評估總結包括演練內部和外部評估、演練現場總結以及演練結束後的綜合總結等。演練總結報告的內容包括演練目的、時間和地點、參演單位和人員、演練方案概要、發現的問題與原因、經驗和教訓,以及改進有關工作的建議等。
生產經營單位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應急預案演練或者專項應急預案演練,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現場處置方案演練。
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運輸單位,礦山、金屬冶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建築施工單位,以及賓館、商場、娛樂場所、旅遊景區等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應當至少每半年組織一次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演練。
簽訂救援互助協議或者距離較近的生產經營單位、在同一區域生產、施工的單位可以組織聯合應急演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資訊公開條例》第七條 各級人民**應當積極推進**資訊公開工作,逐步增加**資訊公開的內容。
第八條 各級人民**應當加強**資訊資源的規範化、標準化、資訊化管理,加強網際網絡**資訊公開平臺建設,推進**資訊公開平臺與政務服務平臺融合,提高**資訊公開**辦理水平。
第九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對行政機關的**資訊公開工作進行監督,並提出批評和建議。
生產經營單位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內容包括
a,b,c,e 答案解析 復 生產製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 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從業人員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目的是什麼?1 加強和規範生...
用人單位可否僅僅以企業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為由來辭退工人
用人單位是不能以企業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為由來辭退勞動者的,如果用人單位以此理由撤退勞動者的,屬於一種違法辭退,勞動者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用人單位支付違法辭退的賠償金。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去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原勞動局 內的勞動爭議仲裁委,申請勞動仲裁,立案時需攜帶 仲裁申請書份 申孝灶請人身...
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方面,施工單位應當做哪些工作
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方面,施工單位應當做哪些工作 答案 abc a 制定本單位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容 援預案b 建立應急救援組織或者配備應急救援人員c 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 裝置 d 制定安全防護措施 e 定期組織演練 施工單位應當怎樣制定施工現場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在生產安全事抄故應中國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