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井的巖性分析
1樓:中地數媒
採用多元迴歸及聚類分析技術,使用gr,ac,pe,den,cnl等測井響應解釋了鑽井的巖性,並用岩心資料對解釋結果缺判源進行了標定,建立鑽井的巖性剖面。引起測井響應特徵變化的主要因素是巖性、儲層物性、岩石粒度和岩石厚度等,將gr,ac,pe,den和cnl進行迴歸統計,可基本準確地區分巖性。
通過多元迴歸、聚類分析(圖4-22)得知目的層段的主要巖性為含礫粗衝漏砂岩、中粗砂岩、細砂岩、粉砂岩、泥岩、炭質泥岩、煤和灰巖。目標砂體——下石盒子組的曲伏態流河、辮狀河河道砂及灘、壩類砂體,以灰白色、淺灰、灰色細—中砂岩和含礫不等粒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為主,屬多韻律疊置的複合砂體,厚4~37m。
圖4-21 標準化前後的直方圖分析及質量控制。
a)大11井山西組泥岩的ac直方圖;(b)標準化前後山西組泥岩的ac直方圖。
圖4-22 大16井聚類分析交會圖。
顏色軸為中子孔隙度。
鑽井揭示的烴源巖分佈特徵
2樓:中地數媒
長嶺斷陷是松遼裂谷晚侏羅世—早白堊世發育的眾多斷陷之一。在斷陷階段初期,湖泊水體較深,沉積建造以湖泊相為主,到斷陷階段晚期,湖被充填,各斷陷水體變淺,縱向上,由沙河子組到登婁庫組,烴源巖的發育程度由強到弱,其中沙河子組沉積時期湖泊面積大、水體較深,暗色泥岩發育,到營城組和登樓庫組沉積時期水體逐漸變淺,使得營城組和登婁庫組烴源巖生烴潛力及分佈範圍均不及沙河子組。
如表3-1和圖3-1所示,松遼盆地南部長嶺斷陷下白堊統登婁庫組上侏羅統火石嶺組,各層段泥岩厚度大約佔地層厚度的35%~55%,平均約,累計暗色泥岩厚度約佔沉積地層厚度的。不同層位泥岩和暗色泥岩發育程度有所不同,其中登婁庫組泥岩佔地層厚度比例最小,泥地比為,暗色泥岩所佔比例為;沙河子組泥岩佔地層厚度比例最大,泥地比為,暗色泥岩所佔比例約50%;營城組和火石嶺組泥岩厚度佔地層厚度的比例分別為和,暗色泥岩佔地層厚度比例分別為和。
表3-1 松遼盆地南部長嶺斷陷深層暗色泥岩發育情況統計表。
不同井區暗色泥岩厚度及其佔地層的比例也存在一定的差別,如db11井營城組沉積岩厚度48m,暗色泥岩厚度45m,佔沉積厚度的;sn108井營城組沉積岩厚度56m,暗色泥岩厚度30m,!佔沉積厚度的。shs1井和f12井暗色泥岩厚度分別為194m和193m;sn101井和ts6井分別為157m和153m。
圖3-1 松遼盆地南部長嶺斷陷深層暗色泥岩發育情況。
sn115井火石嶺組沉積岩厚度106m,暗色泥岩厚度80m,佔沉積厚度的;sn101井沉積岩厚度108m,暗色泥岩厚度76m,佔沉積厚度的。sn183井暗色泥岩厚度為213m,sn 187井為179m。
綜上所述,沙河子組泥岩和暗色泥岩百分數在50%以上,厚度較大,最大厚度大於300m,是松遼盆地長嶺斷陷南部最重要的烴源巖。營城組和火石嶺組暗色泥岩厚度在200m左右,也是重要的烴源巖系。登婁庫組泥岩較為發育,但暗色泥岩欠發育。
地層及剖面位置,地質剖面的剖面選擇和佈置原則
野外工作一般需要5 8人。人員大致分工為 地質觀察 分層兼記錄1人 作自然剖面 掌平面圖 航片 1人 前測手兼填記錄表1人 後測手兼標本採集1人 放射性測量1人 若人員充足時,記錄和樣品採集均可由專人負責。若測制古生物地層剖面,最好古生物鑑定人員參加,變質岩地層剖面最好巖礦鑑定人員參加,以指導化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