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七首是誰寫的詩?
1樓:快樂無限
從軍行七首》的作者燃祥:王昌齡。
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校書郎,遷汜水縣尉。參加博學巨集辭科考試,坐事流放嶺南。開元末年,返回長安,授江寧縣丞。安史之亂時,慘遭亳州行段輪刺史檔信閭丘曉殺害。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邊塞詩最為著名,有「詩家夫子」、「七絕聖手」之稱。著有《王江寧集》六卷。
2樓:小楓帶你看生活
具體如下:從軍行七首》
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脊咐高金閨萬里愁。
其二。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其三。關城榆葉早疏黃,日暮雲沙古戰場。
表請回軍櫻尺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
其四。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其五簡滲。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從軍行七首》的作者是誰?
3樓:帥帥好男生
從軍行七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作品。塌遲掘第一首詩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思親的情景;第二首詩描寫征戍者在軍中聽樂觀舞所引起的邊愁;第三首詩描寫古戰場的荒涼景象,寫將軍上表請求歸葬戰死將士骸骨,表現將帥對士卒的愛護之情;第四首詩表現戰士們為保衛祖國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詩描寫奔赴前線的戍邊將士聽到前方部隊首戰告捷的訊息時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軍強大的戰鬥力;第六首詩描寫將軍欲奔赴邊關殺敵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詩主要描寫山巒疊嶂、烽火遍佈的邊塞景觀。全詩意旦穗境蒼涼,慷慨激昂,充分顯示出盛唐氣象。
寫作背景。盛唐時期,國力強盛,君主銳意進取、衛邊拓土,人們渴望在這個時代嶄露頭角、有所作為。武將把一腔熱血灑向沙場建功立業,詩人則為偉大的時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壯的豪情、譜寫了一團核曲曲雄渾磅礴、瑰麗壯美的詩篇。
從軍行七首》就是王昌齡採用樂府古題寫的此類邊塞詩。
《從軍行》詩的前兩句寫的是什麼,從軍行,這首詩前兩句描寫了哪些景色其特點是什麼?
從軍行 青海長去晴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1.解釋下列詞語 孤城 遙望 穿 破 2.詩的前兩句主要寫 表明了 後兩句生動地表現了將士 從軍行,這首詩前兩句描寫了哪些景色其特點是什麼?從軍行這首詩的前兩句描寫了 一種鬆弛寧靜的氣氛 沒有戰事,戍樓孤影,夕陽西下,晚風輕拂。...
《從軍行七首》王昌齡(其四),這首詩表現了什麼?表達這種思想
原文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前兩句提到三個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橫亙廷伸的祁連山脈。青海與玉門關東西相距數千裡,卻同在一幅畫面上出現,於是對這兩句就有種種不同的解說。有的說,上句是向前極目,下句是回望故鄉。這很奇怪。青海 雪山在前,玉門關在後,則抒情主人公回...
從軍行這首詩展示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200字?
青海巖纖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詩人在開篇描繪了一幅壯闊蒼涼的邊塞風景粗清仿,概括了西北邊陲的狀貌。這兩句話的意思是 青海湖上的天空,長雲遮蔽,湖北面綿延著的雪山隱約可見正衫,翻過雪山,就是河西走廊荒漠中的孤城,再往西,就可以看到玉門關。從軍行其一描寫的情景 從軍行七首 其一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