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乙個發現槓桿定理到底是阿基公尺德還是墨子?

2025-07-24 07:35:20 字數 4785 閱讀 1201

1樓:網友

發現槓桿原理的人是阿基公尺德。

阿基公尺德(287 bc ~ 212 bc)是古希臘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工程師,其在槓桿原理、密度、浮力和靜水歷腔壓力等方面的貢獻被認為是當時科學和數學的里程碑之一。他曾在其名著《槓桿論》中系統闡述了槓桿原理和相關概念,這個理論對於解決一系列物理學上的問題,特別是建築和機械方讓賀面的問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墨子(約西元前470年 ~ 西元前390年坦爛派)則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科學家和工程師,他的貢獻主要在於發明了眾多機械裝置,例如連弩、靈臂鬼、墨子炮等,這些發明對於中國古代軍事和工程的發展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然而,關於墨子是否發現了槓桿原理並不大清楚,在古代中國的《墨經》、《洛書》中也未曾見到相關的記載。

因此,發現槓桿原理的人是古希臘數學家阿基公尺德。

2樓:網友

應該是阿基公尺德。阿基公尺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槓桿原理。他首先把槓桿實際應用中鋒辯的一些經驗知識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從這些公理出發,運用幾何學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了槓桿原理。

這些公理是:

1)在無重量的杆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

2)在無重量的杆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

3)在無重量的杆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

4)乙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佈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

相反,幾個均勻分佈的重物可以用乙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似圖形銀頃缺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佈……

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乎顫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公尺德又發現了槓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這裡還要順便提及的是,在我國歷史上也早有關於槓桿的記載。戰國時代的墨家曾經總結過這方面的規律,在《墨經》中就有兩條專門記載槓桿原理的。這兩條對槓桿的平衡說得很全面。

裡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變兩端重量使它偏動的,也有改變兩臂長度使它偏動的。這樣的記載,在世界物理學史上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3樓:全能小馬甲

阿基公尺德和墨子都是歷史上著名的發明家和物理學家,他們的成就和發現在科學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脊尺不過,他們發現槓桿原理的時間並不相同。

阿基公尺德(西元前170年-西元前104年)是古希臘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工程師,他被認為是槓桿原理的發現者。阿基公尺德著名的《槓桿原理》**,是他對槓桿原理的重磨鬧要貢獻之一。該**中,阿基公尺德描述了槓桿的原理,即通過改變力臂和力的大小之間的關係,使得力可以更有效的被利用。

墨子(西元前310年-西元前190年)是中國春秋時期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工程師,他被認為是槓桿原理的發現者之一。墨子的發現與阿基公尺德類似,都是通過對槓桿形狀的觀察和實驗,發現了槓桿的工作原理。

雖然阿基公尺德和墨子都是槓桿原理的發現者,但他們發現槓桿原理的時間並不相同。目前公認的最早描繪槓桿原理的文獻是墨子的《工程學》。該文獻中的槓桿形狀和使用方法與阿基公尺德的發現有所不同,但它們都強調了槓桿原理的櫻遊高重要性。

總之,阿基公尺德和墨子都是槓桿原理的發現者之一,他們的發現在科學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雖然他們發現的時間不同,但他們的發現都為人類的技術發展和工程應用做出了重要貢獻。

4樓:python高手養成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公尺德是第乙個系統研究和描述槓桿原理的人,並給出了相關的公式。這個原理也被稱為阿基公尺德原理。

然而,中國的墨子旅橘在約2500年前也發現了類似的原理,即"以輕換重"。這個原理可以用於抬公升和移動重物,並被中國的營造師和工匠廣泛應用。墨子也因發現了這個原理而被譽為中國機械學的奠基人之一。

墨子的這個原理和阿基公尺德的槓桿原理具有相似的功能和作用。兩個國家的科學家都做出了重要的發現,為探索和應用槓桿原理提供了基礎。

總之,槓搜咐杆原理是多個國家科學家在古代研究力學和機械學時共同探索和發現的。雖然阿基公尺德是第乙個系統研究和描述槓桿原理的人,並給出了相關的公式,但中國的墨子也提出了類似的原理,並應用在實踐中,世鎮純對力學和機械學做出了重要貢獻。

5樓:小啟日記

槓桿定理是解決物體平衡問題的基本原理,被廣泛應用於機械、物理、經濟學等領域,在現代科技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雖然槓桿定理的應用非常廣泛,但槓桿定理究竟是由誰首先發現,歷史上卻存在不同的爭議。目前主要有兩個觀點,一方認為槓桿定理的發現者是古希臘的科學家阿基公尺德(archimedes),另一方則認為是中國古代哲學家墨子(mozi)。

阿基公尺德(西元前 287-212年)生於古希臘的錫拉庫斯(syracuse),是一位綜合性科學家,涉獵領域包括物理學、數學、天文學和工程學。據傳說,阿基公尺德在西元前 212 年的時候,正在幫助乙個王子解決乙個問題,如何在沒有地面支撐的情況下,從船上把一些沉重的物品卸下。他通過自己的發明和對槓桿的理解,設計了一種公升降機,成功地把這些物品卸下了船。

據《普魯塔克列傳》中罩絕記載,阿基公尺德在發現槓桿定理後,欣喜若狂地大喊:「我可以用槓桿把整個地球都撥開!」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阿基公尺德對槓桿定理的研究是非常深入的,而且似乎是首次發現了這個原理。

然而,近年來,一些學者提出了墨子是首先發現槓桿定理的觀點。墨子(西元前 470-391 年)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和工程師,被譽為「中華第一工匠」。據說,墨子發現了鐵槓杆的槓桿原理,他將鐵桿的乙個端點放在地上,然後用自己的體重擠壓槓桿的另乙個端點,讓槓桿轉動起來。

他通過觀察槓桿的移動,得出了槓桿定理,即「數寸之槓,天下之重皆可以撥動也」。

當然,也陪悶姿有一些學者對兩種觀點持懷疑態度,認為在當時幾乎是同時期發現的,只是由於技術水平和地理環境的限制,傳播渠道不同,使得兩種觀點可能沒有彼此交流的機會。

總體來說,阿基公尺德和墨子是非常重要的科學家和思想家,他們的成就在當時和今天仍受到廣泛認可和讚譽。雖然槓桿定理的實際發明者可能永遠無法確定,我們應該珍視這個發現從而造就的數千年蘆絕技術積累和發展。

6樓:情感達人小乞丐

第乙個發現槓桿原理的人是墨子。雖然阿基公尺德也發現了槓桿原理,但墨子比他早了200年。墨子在《墨經》中描述了槓桿原理,他指出此神拆,當兩個物體處於平衡狀態時,它們的重量或力矩必須相等。

他還提出了「衡而必正,說在得」,即稱重物時秤桿之所以會森棗平衡,原因是「本」短「標」長,這裡的「本」指的是重臂,「標」指的是力瞎老臂。

7樓:生活隨行者

墨子才是槓桿原理的最初實踐者,而阿基公尺德發明槓桿原理是在墨子之後。

雖然墨子虛鬧空沒有著書立說,但戰國時期魯國人公輸般(一名班)著有《墨子·魯問》篇,記錄了墨子向魯班講述的用鋸齒形的竹片去掉木料上凸起的稜筋和裝飾薄面、弧形的蓋瓦、炒熟的鐵件等技巧。這可能是槓桿原理的最早彎數記錄。

阿基公尺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很久的名言:「給我乙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阿基公尺德,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百科差瞎式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力學家,靜態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並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

因此,最初發現槓桿原理的人是墨子,而不是阿基公尺德。

8樓:網友

槓桿原理是阿基公尺德發明的。阿基公尺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很久的名言:"給我乙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這句話便是 杆原理。

槓桿原理也稱為「槓桿平衡條件」。要使槓桿平衡,作用在槓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世界上最早提出槓桿原理的是古希臘科學家阿基公尺德,他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提出了槓桿原理。阿基公尺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很久的名言:

信巧給我乙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這句話便是說槓桿原理。

在我國,早在戰國時代,墨子就已經對槓桿有所觀察,在《墨子·經說下》中說「衡,加重於其一旁,必捶,權重相若也。相衡,則本短標長。兩加焉重相若,則標必下,標得權也」。

這兩條對槓桿的平衡說得很全面。裡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變兩端重量使它偏動的,也有改變兩臂長度使它偏動的滑枯鍵。

槓桿又分成費力槓桿、省力槓桿和等臂槓桿。根據槓桿原理公式我們一一來了解,首先是省力槓桿:省力、費距離,如開瓶器,軋刀,動滑輪,手推車,剪刀等。

其次是費力槓桿:費力、省距離,如手臂、釣魚竿、鑷子,筷子。最後是等臂槓桿:

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如天平、定滑輪、敗李蹺蹺板等。

平時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說一些常見的詞語,比如「四兩撥千斤」「小小秤砣壓千斤」都是一些省力槓桿。

9樓:月月小兔紙

第乙個發現槓桿定理的人是古希臘的阿基公尺德。他在自己的著作《槓慶脊杆論》慎差租中詳細說明了槓桿原理的原理和應用範圍。然而,在中國,春秋時期的墨子也曾發現了類似的定理,稱寬兆為「物理定律」。

墨子關於物理定律的論述在《墨子》這本書中得到了體現。雖然兩人都對槓桿定理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阿基公尺德是首次提出並詳細闡述這一定理的人,因此一般認為槓桿定理最初是由阿基公尺德發現的。

10樓:飯沒什麼事啊

槓桿定理是乙個古老的物理學原理,早在西元前3世紀就已經被發現了。據歷史記載,早在西元前3世紀,希臘數學家阿基公尺德就已經發現了槓桿定理,並在他的著作《槓桿論中數》中詳細闡述了這個原理。而中國古代哲學家墨子也在同一時期發現了槓桿定理,並在他的賣物首著作《墨子》中進行了描述。

因此,可以說螞大阿基公尺德和墨子都是槓桿定理的發現者。

11樓:別處遇見

槓槓定律是物理學中的乙個定律,它描述了槓桿在平衡時所滿足的條件。根據歷史記載,最早發現槓桿原理的人是古希指棚臘物理學家阿基公尺德,他在其著作《浮力定律》中首次描述了槓桿原理。而槓槓定律則是在後來的發展中被得出磨搏的。

墨子也是中國戰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和科學家之一,他主要研究光學和運動學等唯遊則領域,在槓桿原理方面也有一定的貢獻。

12樓:生活及動植物達人

是阿穗首基公尺德,阿基公尺德享祥培有「力學之父」的美稱謹族唯,他的名言「給我乙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說的就是槓桿原理。

發現珊瑚是動物的人,第一個發現珊瑚是動物的人

1711年義大利博物學家路易吉 馬西利第一個說明了珊瑚的動物性 歷史上沒有記載 漢武故事 前庭植玉樹。植玉村法,茸珊瑚為枝,以碧玉為葉,花子或青或赤,悉以珠玉為之。三國時曹植詩曰 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想來當時人們都視珊瑚為值物,並認為值得以明珠和美玉來陪襯它。晉人苗昌言描繪得更具體,他在 三輔皇...

什麼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啥意思?

這句話是指第一個做某事的人!是首發,具有不畏艱辛,勇敢做第一的勇氣和決心,又很有實際行動力!就是對新的事物第一個做出嘗試的人。答案一。相傳幾千年前,江湖河泊裡有一種雙螯八足,形狀兇惡的甲殼蟲。不僅偷吃稻穀,還會用螯傷人,故稱之為 夾人蟲 後來,大禹到江南治水,派壯士巴解督工,夾人蟲的侵擾,嚴重妨礙著...

發現磁偏角的是中國的,第一個發現磁偏角的是中國的

中國宋代的科學家沈括在歷史上最早研究了地磁偏角 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在1820年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 故答案為 沈括 中國宋朝誰發現了地磁偏角 我國宋代科學家沈括,於11世紀末著的 夢溪筆談 中,在記述用天然磁石摩擦鋼針可以指南的時候指出 然常微偏東,不全南也。這是世界上關於地磁偏角的最早發現。磙偏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