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須馬革裹屍還的全詩是什麼

2025-07-25 18:20:16 字數 1415 閱讀 6950

1樓:砸鹼匠人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一句名句。全句為「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卜物昌生。

遠芳侵古道螞胡,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何須馬革裹屍,安得蒲柳之盛。

這句話的意思是「何必用馬革裹著身體,才能表現自型扒己的壯志和氣概呢?我們應該像蒲柳一樣自然而然地昂起頭來。」

何須馬革裹屍還的上一句是什麼?

2樓:生活玲玲

何須馬革裹屍還的上一句是隻解沙場為國死。

出處: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詩人徐錫麟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出塞》。

全詩: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譯文:出征的戰士應當高唱軍歌勝利日來。決心把滿族統治者趕出山海關。戰士只知道在戰場上,要為國捐軀。何必考慮把屍體運回家鄉。

文學賞析

該詩首句起始,即以豪邁的氣勢將讀者帶到邊塞之上,讓讀者一起來領略這雄壯的從軍的氣魄。六朝時,有一首古詩描寫妻子想念出征在外的丈夫,其中第一句是「何當大刀頭」,刀頭上有環和「還」同音,所以用「大刀頭」隱喻「還」字。

應唱」是理直氣壯的唱,是充滿信心的唱,出征之前就有必勝的把握,一定要戰勝敵人,一定要凱旋迴鄉。詩裡沒有愁苦,沒有悲傷,有的是對前來送行的家人的安慰和鼓勵。這種慷慨激昂之情,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次句承接前文,講此次出征的目的,就在於消滅敵人。以「誓滅」兩字表示出徵的決心和信心;為此才來到玉門關外。正是為了保衛祖國、為了消滅敵人,才不怕艱苦,不怕犧牲,挺身赴沙場。

何須馬革裹屍還全詩的意思

3樓:阿梨探店

「何須馬革裹屍還」全詩的意思:出征的戰士應當高唱軍歌勝利歸來,決心把滿族統治者趕出山海關。戰士只知道在戰場上為國捐軀,哪會想將來戰死後屍體以馬革包裹而還。

何須馬革裹屍還」出自清代徐錫麟的《出塞》:「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出塞》是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詩人徐錫麟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中詩人運用很多反映古代將士英勇征戰、為國捐軀的典故,以抒發詩人為國效力的豪情壯志,表達了詩人願為推翻舊制度,振興中華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該詩語言樸實流暢,音韻鏗鏘,旋律優美;朗朗上口,氣壯山河。

4樓:天蠍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敏鄭衫意思為:英勇陣亡在外,青山連綿,**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運回家鄉安葬呢?

出處:龔自珍《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叢腔須馬革裹屍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白話釋義:離愁滿懷,正對著白日西下,揚鞭向東從此辭官策馬奔赴天涯。英勇陣亡在外,青山連綿,**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運回家鄉安葬呢?

馬革裹屍的意思,馬革裹屍是什麼意思?

馬革裹屍 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革 皮 皮革 裹 包。拼音 m g gu sh 馬革裹屍是什麼意思?用馬的皮革包裹戰死沙場的將士的屍體。馬援是東漢名將。他年輕時當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個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肅一個僻遠的鄉村。漢光武帝時,他奔赴沙場抵禦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屢建戰功。...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簡單一點的意思

青山連綿到處都是可以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運回家鄉安葬呢?指忠臣烈士一心報國,四海為家,不計較身後安葬何處。青山處處埋忠骨 改自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這是刻在杭州西湖嶽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對聯。何須馬革裹屍還 應出自清 徐錫麟 出塞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

《沁園春雪》全詩是什麼,《沁園春雪》的全詩是什麼?

北國風光,千里雪飄,望興城內外,唯餘茫茫,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神馳臘象,主要是寫一種精神的,一種寶貴的精神 詩的前段描寫了祖國的壯麗河山,抒發了詩人的愛國情懷。詩的中段點評了中國重要歷史朝代中統治者胸無大志,最終走向滅亡的悲劇。而最後一句,道出詩人將領導共產黨和全國人民,建立一個人民當家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