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校易搜全知道
白露節氣主要的習俗有收清露、釀五穀酒、喝白露茶、祭禹王、吃龍眼、喝白露公尺酒、採集十樣白以及吃番薯等。除此之外,白露時節的農事活動主要有灌水保溫。這時候很容易出現低溫天氣,因此,要預防低溫冷害和病蟲害。
白露節氣的習俗。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主要在每年公曆9月7-9日交節。白露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基本結束了暑天的悶熱,是秋季由悶熱轉向涼爽的轉折點。但在降溫的同時,秋分把空氣中的水分吹乾,於是空氣就比較乾燥。
這種乾燥的氣候稱為「秋燥」,要注意補水。
在我國民間,白露主要有收清露、釀五穀酒、喝白露茶等習俗。其中,收清露是白露最特別的乙個習俗,在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上有記載,「秋露繁時,以盤收取,煎如飴,令人延年不飢。」而民間還有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
此時的茶樹經過了夏季的酷熱,到了秋意漸濃的白露節氣,生長最好時,這時候的茶就最好喝。
2樓:酈心任白萱
白露節氣的風俗活動有:
收清露。**人們認為露水有神奇的功效,可以美容養顏,因此把收集的露水進行沐浴,認為這樣可以延年益壽。
祭禹王。**白露時節是水神禹王的主祭日。在江浙一帶,祭禹王之後,會進行祈求風調雨順、豐收滿產的求雨活動。
吃龍眼。**福州有個傳統習俗,叫「白露必吃龍眼」。白露時節,正是龍眼成熟的季節。當地人認為,在這個時節吃龍眼,能起到大補的作用。
喝白露茶。**白露茶有一種獨特的甘醇味道,非常適合在這個季節飲用。
釀公尺酒。**湖南資興有一習俗,會在白露日釀公尺酒,人們稱之為「白露公尺酒」。
採「十樣白」。*浙江蒼南、平陽等地有采「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燉烏骨白毛雞的風俗,據說可以**關節炎。
出遊迎秋。**南京地區有「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的說法。在這個季節,人們會到公園、湖邊、庭院等地進行賞秋活動。
吃番薯。**民間認為,番薯具有補氣養血、健脾胃的作用,適合在白露時節食用。
吃秋梨喝粥。**梨具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的作用,因此適合在白露時節食用。有些地方,人們會在這一天吃秋梨喝粥,以養生養顏。
吃麵食。**山西晉中一帶,人們會用麵粉做一些炸油餅等麵食,稱為「為寒露做準備」。
以上就是白露的一些風俗活動,每個地區的習俗都有所不同,這些活動都體現出了人們對這個節氣的重視和對生活的熱愛。
白露節氣有哪些習俗風俗
3樓:太平洋家居網
白露節氣代表著季節的變化,秋天到了,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習俗。那白露節氣有哪些習俗風俗?pchouse帶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1、吃龍眼。
福建福州有個傳統習俗:白露吃龍眼。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效果,因為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有助**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個大顆,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龍眼再好不過。
2、「十樣白」煨烏骨雞。
浙江溫州等地也有過白露節的習俗。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於此日採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食後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這「十樣白」乃是十種帶「豎空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槿仿餘、白毛苦等等,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
3、喝白露茶、白露公尺酒。
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睞「白露茶」,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後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
4、祭禹王。
白露時節還是安徽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漁民稱他為「水路菩薩」。每年正月初。
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這裡都將舉行祭禹王餘大瞎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的規模為最大,歷時一週。
白露節氣有哪些習俗
4樓:熱詞團小知
白露節氣的傳統習俗有收清露、飲白露茶、啜公尺酒、祭禹王、秋社等。
1、收清露。
中國民間在白露節氣有「收清露」的習俗,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上記載:「秋露繁時,以盤收取,煎如飴,令人延年不飢。」「百草頭上秋露,未唏時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輕不飢,肌肉悅澤。
百花上露,令人好顏色」。因此,收清露成為白露最特別的一種「儀式」。
2、飲白露茶。
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時節採摘的茶葉,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後正是它的另乙個生長佳期。
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它多了一些過火的味道,給人的感覺剛剛好。輕輕呷一口,唇齒之間滿是甘醇的味道,深受老茶客喜歡。
3、啜公尺酒。
湖南資興的興寧、三都、蓼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用糯公尺、高粱等五穀釀成,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公尺酒」。
江蘇和浙江也有自釀白露公尺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公尺酒帶到城市。直到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南京城裡酒店裡還有零拷的白露公尺酒,後來逐漸消失。
4、祭禹王。
生活在江蘇太湖畔的老百姓會在白露時節祭禹王。禹王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漁民稱他為「水路菩薩」。每年正月初。
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這裡將舉行祭禹王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的規模為最大,歷時一週。
5、秋社。<>
秋社和春社都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社日」。秋社一般在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舉行,大約在立秋後四十餘日,一般在白露、秋分前後,是一種歡慶豐收、祭祀神靈的喜慶活動。
宋時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唐韓偓《不見》詩云:「此身願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東京夢華錄·立秋》也有所記載:「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齎送貴戚。」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白露。
今日白露 白露節氣習俗有哪些
5樓:王小狸
白露傳統習俗介紹:
吃鰻魚:在白露這個節氣,老蘇州會吃些石榴、白果、梨等,以此養陰潤肺;還會吃些鰻魚(鰻鱺),這時鰻魚最為肥美,是品嚐的最佳時節,因此蘇州有「白露鰻鱺霜降蟹」之說。在甌江口外的洞頭島,照例要吃鮮鰻魚熬白蘿蔔,鰻魚營養豐富,而白蘿蔔有「消谷和中,去邪熱氣」的作用,二者同煮,相得益彰。
吃龍眼:福州有「白露必吃龍眼」習俗。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等多種功效,而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大味甜石感好,所以白露吃龍眼是再好不過的了。
吃龍眼最好剝殼後浸泡在煮好的稀粥或公尺湯內,早餐時吃,健脾,補充水分,不易上火。
推燕車:在民間有「白露到,娃娃推著燕車跑」的傳統習俗,家家制作能發出悅耳聲響的小燕車,孩子們推著燕午跑步禦寒,可增強體質。
吃番薯:在文成,民間認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絲和番薯絲飯後,不會發胃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番薯為習。
喝白露酒:蘇南和浙江有自釀白露酒的習俗,白露酒用糯公尺、高粱等五穀釀成,略帶甜味,用以待客,又稱「白露公尺酒」。這種酒溫中含熱,有利於寒氣的散發。
直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南京城裡酒店裡還有零拷的白露公尺酒,後來逐漸消失。
6樓:昆吾明凝
吃龍眼:福建福州有個傳統習俗叫「白露必吃龍眼」。白露時節,龍眼個大味甜口感好,此時吃龍眼是再好不過的了。
採十白:在浙江溫州、蒼南、平陽等地區,民間有「採十白」的習俗。人們抓住白露節氣這一天,去田野間採集十種帶「白」字的中草藥,如白茅甘、白木槿和白毛苦等,以期與「白露」的形名相應,然後拿來烹製草藥煨烏骨白毛雞或者鴨子等,以達到滋補身體、祛除風氣的效用。
白露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7樓:小祖關注民生實事
白露節氣的特點:天氣逐漸迅瞎姿轉涼、晝夜溫差大。
白露節氣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屬於二十四節氣的第15個節氣,秋季第3個節氣,這時候太陽達黃經165度;白露節氣是反映自然界寒氣增長的節氣,這時候周圍環境會逐漸轉涼,雖有時候白天會比較熱,但晚上後氣溫就會逐漸下降,晝夜溫差比較大。
風俗:1、喝白畝絕露茶。
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時節採摘的茶葉,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這時候的茶樹經過酷暑的拷打,白露是茶樹的另乙個生長佳期,口感香醇。
2、吃番薯。
番薯是在白露期間成熟食用的一種食物,含有大量的白質、澱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
白露節氣的由來
白露節氣屬於二十四節氣之一,而歷神卜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曆書說「鬥指癸為白露,陰氣漸重,凌而為露,故名白露」。
白露的習俗吃什麼,白露的風俗食物有哪些
白露的習俗吃什麼?各地都有自己吃的文化,在民俗當中白露吃什麼也是五花八門。福州有個傳統叫作 白露必吃龍眼 的說法。民間的意思為,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在這一天吃一顆龍眼相當於吃乙隻雞那麼補,聽起來感覺太誇張了,哪有那麼神奇,不過相信還是有一些道理的。因為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
有關白露節氣的古詩詞有哪些,關於白露的詩句有哪些白露節氣有關的古詩精選
白露 唐 杜甫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憑几看魚樂,回鞭急鳥棲。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秋題牡丹叢 唐 白居易 晚叢白露夕,衰葉涼風朝。紅豔久已歇,碧芳今亦銷。幽人坐相對,心事共蕭條。蒹葭 詩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
請問大家對《日出》中的陳白露有什麼看法覺得她是什麼性格的人啊
對於曹禺經典劇作 日出 中陳白露的形象,觀眾是十分熟悉的。她既是全劇結構的中心人物,又是震撼人心的悲劇形象。可以說,日出 的永恆魅力主要來自陳白露這個複雜 獨特,光芒四射的藝術形象。然而,陳白露這個形象的生活根據是什麼 或者說,是生活中的哪些人物觸發了劇作家的創作衝動,她的模特兒到底是誰?筆者試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