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名詞作動詞是不是名詞作狀語

2021-03-19 18:24:43 字數 6005 閱讀 2474

1樓:明長青陽鳥

你可以這樣簡單區分,「像什麼什麼一樣的」相當於形容詞,是定語,是用

來修飾名詞的;「像什麼什麼一樣地」相當於副詞,是狀語,用來修飾動詞或形容詞。大體記住一點,形容詞用來修飾名詞作定語,副詞用來修飾動詞和形容詞作狀語。

2樓:奈永修戈倩

不是。名詞做狀語一般起修飾作用,放在動詞前面。

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水,名詞用作動詞,游泳。解釋:藉助船隻的人,不一定能游泳,但是可以橫渡江河)(《勸學》

吾得兄事之。(兄,名詞做狀語,像對待兄長一樣。翻譯:我像對待兄長一樣侍奉他)(《鴻門宴》)

文言文中的名詞如何使用為動詞?名詞如何使用為狀語?

3樓:忠鳴驚人

名詞作狀語

名詞作狀語,就是指名詞放在動詞的前面,對這個動詞起著直接修飾或限制的作用。現代漢語中,除時間名詞外,其他名詞一般是不能獨立作狀語的,但在文言文中,名詞(包括普通名詞、時間名詞和方位名詞)作狀語的現象卻是很普遍的。根據表修飾或限制的不同情況,名詞作狀語可歸納為下面幾種型別。

1.表比喻。名詞狀語起比喻作用,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徵或狀態,可譯為「像……那樣」。例如:

①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狼》)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記 》)

例①中的名詞「犬」,修飾動詞「坐」,比喻「坐」的狀態,譯為「像狗那樣」;例②的名詞「鬥」,修飾動詞「折」,譯為「像北斗星那樣」;「蛇」修飾動詞「行」,譯為「像蛇那樣」。

2.表動作處所。這類名詞狀語由方位名詞充當,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處所,可譯為「在(從)……」。例如:

①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木蘭詩》)

②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核舟記》)

例①中的方位名詞「東市」「西市」「南市」「北市」,分別修飾動詞「買」,作狀語,表示「買」這一動作行為的發生處所。例②中的方位名詞「右」「左」,分別修飾動詞「刻」,譯為「在右邊」「在左邊」。

3.表動作趨向。這類名詞狀語也由方位名詞充當,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可譯為「向(往)……」。例如:

①日光下徹,影布石上。(《小石潭記 》)

②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記 》)

③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

例①中的方位名詞「下」作狀語,修飾動詞「徹」,表示「下」的趨向,譯為「向(往)下」。例②③中的方位名詞「西」「前」,分別修飾動詞「行」,譯為「向(往)西」「向(往)前」。

4.表動作行為所憑藉的工具或所採取的方式依據。這類名詞狀語的譯法,只要在名詞前加上介詞「用」或「按」等即可。例如:

①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②學而時習之。(《〈論語〉十則》)

例①中的名詞「箕畚」修飾動詞「運」,作狀語,表示「運」所憑藉的工具,譯為「用箕畚……」。例①中的時間名詞「時」修飾動詞「習」,譯為「按時」。

5.表動作行為的頻率。這類狀語也由表時間名詞充當,譯義可在時間名詞加上一個「每」字即可。例如:

①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傷仲永》)

②歲賦其二。(《捕蛇者說》)

例①中的時間名詞「時」修飾動詞「扳」,作狀語,表示「扳」的頻率,譯為「每天」。同樣,例②中的「歲」表示「賦」的頻率,譯為「每年」。

6.表對人的態度。這類用法的名詞狀語所表示的是主語對賓語所持的態度,可譯為「像對待……那樣」或「當作……一樣」。

(邑人)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以賓客之禮相待。

例中的名詞狀語「賓客」 所表示的是主語「邑人」對賓語「其父」所持的態度,可譯為「像對待賓客那樣」或「當作賓客一樣」。

7.表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

①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木蘭詩》)

②朝而往,暮而歸。(《醉翁亭記》)

例①中的時間名詞「朝」和「暮」分別修飾動詞「辭」與「宿」,表示「辭」與「宿」的時間。同樣,例②中的「旦」和「暮」表示「往」與「歸」的時間。

文言文中名詞作動詞

1、兩個名詞連用,或名詞和代詞連用,它們如果不是並列關係或修飾關係,那麼其中必有一個名詞活用為動詞。例如:

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②驢不勝怒,蹄之。

【解析】例①「衣帛」不是「『衣服和布帛」,也不是「衣服的布帛」,而是「穿帛」,即「一」活用為動詞。例②名詞「蹄」用在代詞「之」的前面,活用為動詞,譯為「用腳踢」。

2、如果名詞放在助動詞、副詞的後面或助詞「所」「者」的前面,那麼這個名詞就活用為動詞。例如:

①假舟輯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②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則不衣。

③趙王之子孫侯者 。

文言文閱讀中名詞在什麼情況下活用做一般動詞,什麼時候作狀語

4樓:文以立仁

文言文中,如果句中沒有其它動詞

,一般都存在名詞(或形容詞)用作謂語動詞的情況。如何判別名詞活用為動詞,有兩個非常簡便、易記、管用的方法(並非全部,這是一個內容較為龐雜的問題,要全面深入學習,仍需查閱相關書籍)。

1、文言文中,凡是用名詞去支配其它名詞、代詞時,它就是被用為動詞的。如:(雨)雪、(鼓)之、(軍)霸上、范增數(目)項王、方今唯秦(雄)天下,括號裡的名詞都是作動詞。

因為名詞可以被支配,而自身不具有支配能力,一旦賦予它支配能力時,它就是被活用的動詞了。

2、經副詞、能願動詞修飾的名詞一般是用作動詞的。如:天不(雨)、不(蔓)不(枝)、狼不敢(前)、雲青青兮欲(雨)、保民而(王),括號裡的名詞都是作動詞。

因為名詞一般不受副詞、能願動詞、部分連詞修飾,出現上述情況,大多是活用為動詞的。

名詞作狀語的情況比較容易辨別。當名詞放在動詞的前面,它又不是主語,僅僅對動作行為起著直接的修辭限制作用,從而擔負起形容詞、副詞的語法功能,充當動詞謂語的狀語。如:

「一夫夜呼」,「一夫」是主語,名詞「夜」是動詞「呼」的時間,是「在夜裡」呼。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有時狀語後置,如:其一犬坐於前,相當於其一犬於前坐,名詞「前」是動詞「坐」的方位,是「在前面」坐。

5樓:因為不懂才註冊

文言文中名詞活用做動詞的規律

一、 名詞帶賓語,則這個名詞活用作動詞。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名詞連用,又無做謂語的動詞,它們之間的關係可能是: a. 偏正關係(狀謂、動補除外,這隻講名詞性片語) 例如:

(1)河水清且漣猗。(《伐檀》) *(2)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b. 並列關係 例如:

門庭若市。(《鄒忌諷齊王納諫》) c. 同位關係 例如:副將軍史德威慨然任之。

(《梅花嶺記》) 兩個名詞連用,句中又無做謂語的動詞,則其中可能有一個名詞活用作動詞。(上面三種關係除外) 例如:1.舍相如廣成傳舍。

(《廉頗藺相如列傳》)。*(動賓) 2.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主謂) 練習:指出下面各句中活用作動詞的名詞,並翻譯各句。 1. 乃丹書帛曰:

「陳勝王」。(《陳涉世家》) 2. 曾皙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3. 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

(同上) 4. 民生塗炭。(《三元里抗英》) 5. 願為市鞍馬。(《木蘭詩》) * 6. [客]一無所持,而腰多白金。

(《大鐵椎傳》)* 7. 刑人如恐不勝。(《鴻門宴》) 8. 士兵德順昌甚。(《五人墓碑記》)* 9. 序八州而朝同列。

(《過秦論》)* 10. 甕牖繩樞。(同上) 11. 老者衣帛食肉。(《齊桓晉文之事》) 12. 子墨衰絰。

(《 之戰》) 13. 婦撫兒乳。(《**》)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名詞連用,它們之間如果不是偏正、並列、同位關係,一般地說,其中則有的名詞活用作動詞。它們之間可能是主謂、狀謂、動賓關係:

曾皙後,諸越則桃李冬實、衣褐。

二、 名詞帶狀語,則這個名詞用作動詞。 名詞帶狀語 1.副詞修飾名詞

一、一般副詞:公將鼓之。

二、否定副詞:天不雨。 2、介詞結構修飾名詞:

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過秦論》 3、名詞帶動詞性狀語:婦撫兒乳。

(《**》) 練習題:譯句解名詞動用的詞 1、 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賣柑者言》) 2、 皆衣繒單衣。

(《西門豹治鄴》) 3、 使人先表 澭水。(《察今》) 4、 范增數目項王。(《鴻門宴》) 5、 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莊暴見孟子》) 6、 不蔓不枝。(《愛蓮說》) 7、 彼不我恩也;郎誠見完與恩,無所不可。(《童區寄傳》) 8、 貧者席地而臥,春氣動,鮮不疫矣。

(《獄中雜記》) 9、 君子不齒。(《師說》) 10、 昨日入城市。(《蠶婦》) 11、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

(《五人墓碑記》) 12、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鍾名,何哉?(《石鐘山記》) 13、出入必輿隸。(《苦齋記》) 14、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15、惟極貧無依,則械繫不梢寬。(《獄中雜記》)

三、 名詞帶補語:則這個名詞用作動詞 名詞帶補語 介詞結構補語 不省介詞:刑于寡妻。

(《齊桓晉文之事》) 省介詞: 秦伯素服郊次。(《 之戰》) 非介詞結構補語:

宰嚴限追比,旬餘,杖至百。(《促織》) 練習題:譯句釋活用詞語 1、 唐浮圖慧褒始舍其址,而卒葬之。

(《遊褒禪山記》)* 2、 風乎舞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3、 請勾踐**於王,大夫**於大夫,士**於士。(《勾踐棲會稽》) 4、 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

(《 之戰》) 5、 率九嬪蠶於郊,桑於公田。 6、 與其飢死於道路,為群獸食,毋寧斃於虞人,以俎豆於貴家。(《中山狼傳》) 7、 少年雄於地球。

(《少年中國說》) 8、 方今唯秦雄天下。(《魯仲連義不帝秦》)

四、 要求和動詞連用的一些特殊詞語和名詞連用,這個名詞用作動詞。 (一)、能願動詞帶名詞(或「後邊的名詞」)動用。(能願動詞也叫助動詞)能願動詞表示可能、必要或意願的詞叫能願動詞。

這種詞在古今漢語裡也不過二十幾個,常見的有:現代漢語中的:可以、能、能夠、會、願意、肯、敢、應該、當、要;文言文中的:

可、能、願、應、宜、當、欲。 練習題:譯句釋活用詞語。

1、 狼不敢前。(《狼》) 2、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3、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

左右皆靡。(《廉頗藺相如列傳》)* 4、 沛公欲王關中。(《鴻門宴》) 5、 三歲貫女,莫我肯德。

(《伐檀》)* 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勸學》)* 7、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同上) 8、 雲青青兮欲雨。

(《夢遊天 吟留別》) 9、 德何如,則可以王矣?(《齊桓晉文之事》) 10、 僕道不篤,業甚淺近,環顧其中,未見可師者。(《答韋中立論師 道書》) (二)、「而」連線一個動詞一個名詞時,這個名詞一般用如動詞。

譯句釋活用的詞: 1、 其疾病而死。(《五人墓碑記》) 2、 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試使鬥而才,因責常供。

(《促織》) 3、 夫一人之死,去今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同1) 4、 緹騎按劍而前曰。(同上 5、 **石蛇行而上。

(《遊黃山記》) 6、 兒涕而去。(《促織》) 7、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齊桓晉文之事》) 8、 武伕力而拘諸原。

(《 之戰》) 9、 夫子式而聽之。(《我國古代的車馬》引《檀弓》) 10、 [愈]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11、 [孟嘗君]衣冠而見之。

(《馮諼客孟嘗君》) (三)、「所」字後邊的名詞用如動詞。 1、 置人所罾魚腹中。(《陳涉起義》) 2、 太守即遺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桃花源記》) 3、 若所市於人者,將以實籩豆奉祭杞供客乎?(《賣柑者言》) (四)、要求帶動詞性賓語的動詞,它的名詞賓語也要變為動詞。 1、 晉於是始墨。

(《 之戰》) 2、 袍止響騰。(《石鐘山記》) 3、 何不望外遭此荼毒也?(《三元里抗英》) 4、 平居望外遭齒舌。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五)、代詞前邊的名詞用如動詞。 1、 一狼洞其中。(《狼》) 2、 驢不勝怒,蹄之。

(《黔之驢》) 3、 佈囊其口。(《童區寄傳》) 4、 先主器之。(《隆中對》) 5、 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

(《觸龍說趙太后》) 6、 名之者誰?(《醉翁亭記》)

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語言環境中,名詞放在動詞的前面,它不是動作行為的施事者,而是對動作行為起著直接的修辭限制作用,從而擔負起形容詞、副詞的語法功能,充當了動詞謂語的狀語。

文言文中的名詞如何使用為動詞?名詞如何使用為狀語

名詞作狀語 名詞作狀語,就是指名詞放在動詞的前面,對這個動詞起著直接修飾或限制的作用。現代漢語中,除時間名詞外,其他名詞一般是不能獨立作狀語的,但在文言文中,名詞 包括普通名詞 時間名詞和方位名詞 作狀語的現象卻是很普遍的。根據表修飾或限制的不同情況,名詞作狀語可歸納為下面幾種型別。1.表比喻。名詞...

語文什麼是名詞和動詞,語文中什麼是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

名詞表示人 事物 地點或抽象概念的名稱。比如 姐姐 鋼筆 峨眉山 科學 等,這些都屬於名詞。動詞表示人或事物的動作 存在 變化的詞。比如 走 笑 上去 散開 拋棄 等,這些都屬於動詞。名詞,表示人 事物 地點或抽象概念的名稱。比如,樹,花,學校,勾股定理,這些就是名詞。動詞,一般就是用來表示動作或狀...

文言文中的意動用法就是形容詞作動詞嗎

形容詞bai或者名詞,所謂意動用法 du,是指謂語 zhi動詞具有 以之為何 的dao意思,即認為賓回語怎樣答或把賓語當作怎樣。意動用法只限於形容詞用作動詞和名詞用作動詞的活用,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一般可譯為 認為。以。為。對。所謂意動用法,是指 bai謂du語動詞具有 以之為何 的意思,即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