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意動用法就是形容詞作動詞嗎

2021-05-12 17:24:47 字數 4970 閱讀 4284

1樓:湖中的紫色花瓣

形容詞bai或者名詞,所謂意動用法

du,是指謂語

zhi動詞具有「以之為何」的dao意思,即認為賓回語怎樣答或把賓語當作怎樣。 意動用法只限於形容詞用作動詞和名詞用作動詞的活用,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一般可譯為「認為。.....

」「以。.....為。.....」「對。

2樓:世界曾哥

所謂意動用法,是指

bai謂du語動詞具有「以之為何」的意思,即zhi認dao為賓語

怎樣或把賓語當作怎樣。 版意動用法只限於形容權詞用作動詞和名詞用作動詞的活用,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一般可譯為「認為......

」「以......為......」「對......

感到......」等。 使動用法是主語使賓語在客觀上產生某種動作行為,而意動用法是主語主觀上認為(或以為)賓語具有謂語所表示的內容,是存於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觀上不一定如此。

3樓:四川瀘州

是,比如 樂 ,可譯作 感到快樂 。如果是使動用法還可譯作 使…(感到)快樂。

4樓:林距離

具有動詞功能的形容詞,名詞都可做意動詞

百科上說文言文中的意動用法只能用於形容詞和名詞,是這樣嗎。是不是有特例啊?

5樓:策士吧問道鬼谷

在文言文中,應用意動用法來解讀原文,不僅表現在形容詞和名詞充當謂詞時,而且還表現在不及物動詞上。也就是說,只要謂語中不及物動詞的行為、變化,不是因為充當主語的施事者,由他思想意識的行為、變化而實施的,也能構成意動用法。例如:

《戰國策·秦策五》:應侯欲伐趙,武安君難之。(譯文:應侯想討伐趙國,武安君以此而反對。)

本例是敘事句,由主謂短語「武安君難之」,所構成的謂語中的動詞「難」是不及物動詞。而發出「難」的行為和變化,不是由主謂短語「應侯欲伐趙」所構成的主語中的施事「應侯」發出的,而是因應侯在思想上想要伐趙,所引出了武安君「難」的行為,所以本例是意動句。

因此本例的後項就要用意動用法來解讀,即「武安君難之」可理解為:「武安君以之而難」。也就是說:武安君因為(應侯想討伐趙國)而反對。

6樓:古今漢語教育

意動用法不只是用於形容詞和名詞,一些動詞特別是表心理的動詞也有意動用法。例如:

1.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韓愈《師說》)恥,表心理活動的動詞作意動用,譯文:不把相互拜師學習當作恥辱。

2.且庸人尚羞之,況將相乎。(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羞,表心理活動的動詞作意動用,譯文:庸人尚且把這樣的事當作羞恥的。

3.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王安石《傷仲永》)奇:表心理活動的動詞作意動用。譯文:邑人認為這個孩子有奇特的才能。

7樓:正能量女戰神

意動用法是指主語主觀上認為賓語是謂語,或具有謂語的性質、狀態,對賓語含有「認為它怎麼樣」或「把它當作什麼」的意思。也就是說意動用法即一個詞加上一個賓語,在意義上是「認為(賓語)是……」「把(賓語)當作……」「以為(賓語)是……」「感到(賓語)是……」的意思,這裡的「認為、以為、當作、感到」就是意動,是根據寫作者的意思加上去的。如「王欲將孫臏」中的「將」就是「把(孫臏)作為將軍」之意。

又如:「先天下之憂」中的「先」即是「把(天下之憂)當作最重要的」。或者也可以說意動用法是指謂語動詞對賓語含有「認為它怎麼樣」或「把它看作什麼」的意味。

形容詞也會帶上賓語以後,表示當事者(主語)認為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或狀態,含有「意味性」,即「認為」(賓語)怎樣,可譯為「以為……」或「把……當作……」。如: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

(《廉頗藺相如列傳》) 羞:以……為羞。尚羞之:

羞,羞慚,恥辱,這裡是「以……為羞」,「認為可恥」的意思。

二、意動用法的特徵

在文言文中有一種特殊的動賓關係,那就是意動關係。\"意動\"\'中的\"意\",就是\"主觀認為\",就是\"主觀上把某個事物當作\"的意思。舉個例子吧,「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小,形容詞作意動用,譯成:

①認為天下變小了;②以天下為小。登上東山就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太山就覺得整個天下變小了。)句子中的兩個\"小\"都是形容詞而且都帶了賓語,意思是\"認為……?

小\"了,全句的意思是:\"孔子登上東山以後,魯國就在自己的腳下,就像魯國變小了一樣,登上泰山以後,天下就在自己的腳下,天下如同變小一樣。\"\"魯\"\"天下\"都是客觀存在,是主觀上認為事物發生了變化。

公式:常用的是\"以……為……\",或者用:認為(覺得)十賓語十意動詞,也可以翻譯成把(對)十其語十當作(感到)十意動詞。

因為意動用法是一種主觀上的意念,所以,在文言文中表心理活動的動詞常會出現意動用法。常見的詞有:\"怪\"\"羞\"\"恥\"等,如\"孟嘗君怪之\",這個\"怪\"就是\"對……感到奇怪\"的意思,簡單說就是\"以之為怪\"。

再看一個例子,韓愈的《師說》裡有這樣一句話\"於其身也,則恥師焉\"這裡的\"恥\"是\"認為(覺得)……羞恥\"的意思。最後舉一個名詞的例子韓愈的《師說》裡有\"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的句子,這裡的\"師\"是名詞作意動用,當\"把……作老師\"講。

三.意動用法的分類

意動用法根據意動詞的本來的詞性可分為名詞意動用法、形容詞意動用法和動詞意動用法三類。下邊我們就一類一類加以說明。

(一)名詞意動用法

名詞意動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後,表示主語把賓語當作是什麼,把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物。譯:

把……當做……,以……為……,認為……是……。像這種情況在古漢語中比比皆是,例如:

1.「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先、後:

方位名詞作意動詞,以……為先(前),以……為後。整句的意思是:我之所以作這們的退讓,是因為要把國家的急難放在第一位,而把個人的仇怨放在次要的位置啊。

2.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韓愈《師說》)師,名詞作意動詞,譯為:①把郯子……當作老師;②認為郯子……是老師;③以郯子……為老師。

3.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賓客:名詞作意動用。譯成:①漸漸把他的父親當作賓客;②漸漸以其父為賓客。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王安石《傷仲永》)利:認為……有利。整句的意思是:他的父親認為這樣做非常有利,於是每天拉著仲永去四處拜訪縣裡的人。

成語舉例

1.幕天席地:幕:以……為幕;席:以……為席。

2.草菅人命:草菅:以……為草菅。

3.魚肉百姓:魚肉:以……為魚肉。

4.遊戲人生 以……為遊戲

(二)形容詞意動用法

形容詞意動用法:主觀上認為他具有這種性質或狀態。認為……形。這種用法在古代漢語中為數也不少,如: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戰國策·齊策·鄒忌諷齊王納諫》)美,以……為美,認為----漂亮,讚美。

美我,「以我為美」。整句的意思是:我妻子認為我美,是因為對我有私心;妾認為我美,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認為我美,是因為對我有所求。

2.成以其小,劣之。(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劣:以……為劣等。整句的意思是:成名因它個兒小,看不上它。

4.有道之士,貴以近知遠,以今知古,以所見知所不見。(《呂氏春秋·察今》)貴,以……為貴。

整句的意思是:明的事理的人,貴在能夠根據近的推知遠的,根據現在的推知古代的,根據看到的推知沒見到的。

5.***《紀念白求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意思是:不以萬里為遠。

6.天下苦秦久矣。(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苦:以……為苦,苦於。整句的意思是:全國的老百姓長期受秦王朝的壓迫,痛苦不堪。

7. 隔篁竹,聞水聲,心樂之。《小石潭記》「樂」:為形容詞意動用法,「樂之」即「以之為樂」,指對此感到快樂。

8.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莊子·秋水》)少:

以……為少;輕:以……為輕。整句的意思是:

而且,我還曾經聽說過有人貶低仲尼的學識,輕視伯夷的節義,開始我不相信。

19.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荀子·天論》)怪:以之為怪。整句的意思是:認為它奇怪是可以理解的,而畏懼它就沒有道理了。

9.孔文子不恥下問,夫子賢之。(《論語.公冶長》)不以下問為恥,以之為賢。整句的意思是:孔文子不以下問為恥,孔子認為他賢能。

(三)動詞意動用法。

1.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韓愈《師說》)(恥,表心理活動的動詞作意動用,譯成:①不把相互拜師學習當作恥辱;②不認為相互拜師學習是恥辱的;③不以相師為恥。)

2.便利此月內。(利,以……為利,形容詞意動用法。)

3.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杜牧《阿房宮賦》)鑑:以……為鑑。整句的意思是:如果後代人哀嘆它而不引以為鑑,那麼又要讓更後的人來哀嘆他們了。

4.且庸人尚羞之,況將相乎(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之為羞)羞,表心理活動的動詞作意動用,譯成:①尚且把這樣的事當作羞恥的;②尚且認為這樣的事是羞恥的;③尚以之為羞。

5.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奇:表心理活動的動詞作意動用。譯成:①邑人認為這個孩子有特殊的才能;②邑人以之為奇。賓客:名詞作意動用。

6.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王安石《傷仲永》)異:

認為……驚奇。整句的意思是:他的父親覺得他有些奇怪,於是就從旁人家給他借了筆墨之類的東西給他。

7.漁人甚異之。(陶淵明《桃花源記》)「異之」是「認為它奇怪」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打魚人覺得十分驚奇

8.群臣怪之。(《戰國策·燕策·荊軻刺秦王》)怪:以……為怪。整句的意思是:群臣對此感到奇怪。

9.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戰國策·齊策·馮諼客孟嘗君》)怪:以……為怪。 整句的意思是:孟嘗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見他。

總之,不管是名詞的意動用法、形容詞的意動用法還是動詞的意動用法,它們都屬於意動關係,就是\"主觀認為\",就是\"主觀上把某個事物當作……\"的意思,在翻譯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可以翻譯為:認為(賓語)是……」「把(賓語)當作……」「以為(賓語)是……」「感到(賓語)是……」。

意動用法是古代漢語中一種特殊的語言現象,但是在現代漢語中也有一些此類現象的存在,最為突出的就是在成語中的運用。

求文言文中固字的用法,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

固 1.名詞 險要的地勢.秦孝公據崤函之固 過秦論 2.動詞 鞏固,安定.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天時不如地利 堅守,安守.秦數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 廉頗藺相如列傳 3.形容詞 固執,頑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愚公移山 堅固.江山險固 赤壁之戰 堅決,堅持.少年固強也 促織 4 副詞 表本然,原來.至於顛...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都有哪些?

1.原因,情由。文子 自然 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聖人能知所以。史記 太史公自序 春秋 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唐 韓愈 李花 詩之一 問之不肯道所以,獨繞百帀至日斜。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 卷一 紅娘 曰 非先生所知也。生曰 願聞所以。...

文言文中,之有幾種用法,「者」在文言文中有幾種用法?

助詞 指人 物 事 時 地等.的 的 人 東西 事情 例 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用在數詞後面,譯為 個方面 樣東西 件事情 例 或異於二者之為,何哉?用作 若 似 如 的賓語,譯為 的樣子 例 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放在後置的定語後面,相當於 的 例 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