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傷痕文學,傷痕文學具體指的是什麼?

2021-05-17 13:05:44 字數 6681 閱讀 9612

1樓:夢斷華容道

傷痕文學是新時期出現的第一個全新的文學思潮。社會主義新時期是以徹底否定*****為歷史起點的。*****的歷史特點,是封建法西斯文化**主義打著***旗號對當代中國人民的一場公開**。

這種對靈魂的摧殘尤其容易造成慘痛的心靈創傷。但這只有在掙脫了精神枷鎖、真正思想解放之後,人們才能意識到這「傷痕」有多重、多深。這是傷痕文學噴發的歷史根源。

新時期伊始,中國人民在政治上解放了,但由於兩個「凡是」未 被推翻,「無產階級**下繼續革命」的錯誤理論依然流行,所以文學理論與創造仍受到嚴重束縛,以致出現「東邊日出西邊雨」的奇特現象。隨著「真理標準」的大討論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當代中國才真正出現轉機,文學才走上康莊大道。這種社會情勢正是傷痕文學出現的時代背景。

新時期文學首先必須面對的是*****,所以傷痕文學自然而然地以*****這一歷史時期作為了重要內容。當時的文學作品或以悲歡離合的故事,或以鮮血淋淋的場景,對長達十年的大動亂對中國人民造成的精神創傷予以了「字字血、聲聲淚」的強烈控訴,對肆虐橫行的極左路線予以了強烈的譴責。這便是傷痕文學的核心思想內涵。

作為一種文學思潮,傷痕文學並非只有其思想上特點,其實也有其獨特的美學特徵。在藝術上,由於感情的覺醒比思想的覺醒總是來得更迅速、更靈敏,所以當時感情的渲洩比思想的表達更明顯,而且由於這種悲痛的情感的流淌而使之出現明顯的「傷痕」格調。同時,既曰「傷痕文學」,這勢必也使之出現一種悲劇性的美學風格。

文學理論、文學史界過去多隻關注傷痕文學的思想內涵,忽視其美學特點、價值和意義,這是有失偏頗的。故對這一方面的研究應該加強。

傷痕文學可以說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第一個悲劇高潮。在思想上,它對徹底否定*****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在藝術上,它第一次給當代文壇帶來悲劇意識。這一意識可以說是新時期文學的「原色」之一,其整個文學時期的悲涼格調也由此而出。

這便是傷痕文學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意義所在。

,「傷痕文學」後來較成熟的作品如竹林《生活的路》、葉辛《蹉跎歲月》、《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及馮驥才的作品普遍表現出對於人性的關懷,對於人性深刻的探索和討論,引發了80年代前期規模最大的對人性,人情,人道主義問題的文藝思想討論和對於人的尊嚴、價值、權利的呼喚。

什麼是「傷痕文學」﹖

2樓:醉意撩人殤

「傷痕文學」的出現直接起因於上山下鄉,它主要描述了知青、知識分子,受****及城鄉普通民眾在那個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劇性的遭遇。十年文革期間,無數知識青年被捲入了上山下鄉運動中。

傷痕文學是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文壇佔據主導地位的一種文學現象。它得名於盧新華以「文革」中知青生活為題材的短篇**《傷痕》。

3樓:只有烏龍沒有茶

文革結束之後,出現了**《傷痕》,是揭露文革的反人道內容的,後來,人們就用這個名稱概括這一類作品,就叫「傷痕文學」。

傷痕文學是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文壇佔據主導地位的一種文學現象。它得名於盧新華以「文革」中知青生活為題材的短篇**《傷痕》。

十年文革期間,無數知識青年被捲入了上山下鄉運動中。「傷痕文學」的出現直接起因於上山下鄉,它主要描述了知青、知識分子,受****及城鄉普通民眾在那個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劇性的遭遇。

"傷痕"一詞在學術界被用來概括文學思潮,最早可見於旅美華裔學者許芥昱的《在美國加州舊金山州立大學中共文學討論會的講話》一文。

許芥昱認為,中國大陸自2023年10月後,短篇**最為活躍,並說:"最引大眾注目的內容,我稱之為'hurts generations',即'傷痕文學',因為盧新華有篇**叫做《傷痕》,很出風頭。"有人曾對這個概括性的詞彙提出過異議,認為不如使用"暴露文學"切合這個階段的文學實質,但由於此詞已於是被學術界大多數研究者所接受,因此在這裡我們延用之。

4樓:蓮兒夏花

傷痕文學是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文壇佔據主導地位的一種文學現象,主要是表現*****為人們帶來的精神物質上的巨大傷害以及對國家民族前途的反思。它得名於盧新華以「文革」中知青生活為題材的短篇**《傷痕》。傷痕文學的問世標誌著新時期文學的開端。

它是覺醒了的一代人對剛剛逝去的噩夢般的反常的苦難年代的強烈控訴。傷痕文學的作者們以清醒、真誠的態度關注、思考生活的真實,直面慘痛的歷史,在他們的作品中呈現了一幅幅十年浩劫時期的生活圖景。徹底否定「*****」,這就是傷痕文學的精神實質。

代表作有:《班主任》/劉心武 《靈與肉》/張賢亮 《將軍吟》莫應豐 《芙蓉鎮》古華

5樓:匿名使用者

得名於盧新華的短篇**《傷痕》。傷痕文學衝破「四人幫」極左文藝的種種戒律,突破一個個現實題材的禁區,提出一系列社會問題。創作遵循現實主義美學原則,按照生活本來面目描寫生活。

作品帶有強烈的批判性、暴露性和悲劇性。真正從人道主義來塑造人物,描寫了**主義與極左路線下人性遭摧殘,人權被剝奪的悲劇。

6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傷感文學,會勾起傷感回憶的

什麼是傷痕文學?

7樓:匿名使用者

傷痕文學的名稱是因盧新華**《傷痕》而得名。

8樓:匿名使用者

傷痕文學是文革結束後出現的一股文學思潮,通過對文革時代的敘述描寫,揭示人們心靈的傷痕,由文革造成的傷痕,得名於盧新華《傷痕》,代表作有劉心武的《班主任》,用孩子的非正常心理及行為來揭示文革給孩子們心靈帶來的傷痕。在傷痕文學後又出現了更深揭示文革的反思文學,改革文學等。

什麼是「傷痕文學」?

9樓:只有烏龍沒有茶

文革結束之後,出現了**《傷痕》,是揭露文革的反人道內容的,後來,人們就用這個名稱概括這一類作品,就叫「傷痕文學」。

傷痕文學是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文壇佔據主導地位的一種文學現象。它得名於盧新華以「文革」中知青生活為題材的短篇**《傷痕》。

十年文革期間,無數知識青年被捲入了上山下鄉運動中。「傷痕文學」的出現直接起因於上山下鄉,它主要描述了知青、知識分子,受****及城鄉普通民眾在那個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劇性的遭遇。

"傷痕"一詞在學術界被用來概括文學思潮,最早可見於旅美華裔學者許芥昱的《在美國加州舊金山州立大學中共文學討論會的講話》一文。

許芥昱認為,中國大陸自2023年10月後,短篇**最為活躍,並說:"最引大眾注目的內容,我稱之為'hurts generations',即'傷痕文學',因為盧新華有篇**叫做《傷痕》,很出風頭。"有人曾對這個概括性的詞彙提出過異議,認為不如使用"暴露文學"切合這個階段的文學實質,但由於此詞已於是被學術界大多數研究者所接受,因此在這裡我們延用之。

傷痕文學具體指的是什麼?

10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劉心武發表短篇**《班主任》,拉開了人們回顧苦難的序幕。

對文革苦難的揭露真正成為一種潮流,則是以2023年8月盧新華髮表的短篇**《傷痕》為標誌。

價值:1.傷痕文學是對文革的整體否定。

2.人們在傷痕文學中發現了久違的悲劇精神。

3.傷痕文學開始注重對普通人的刻畫,從而擺脫了十七年和文革中文學只能反映「工、農、兵」甚至只能以「英雄人物」為創作中心的教條規定。

11樓:匿名使用者

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文學創作,被冠以「傷痕文學」而總其成。這些作品所講述的悲情故事,觸及了被長時間的階級鬥爭和政治運動所摧殘的人間親情,喚醒了已經厭倦了緊張的鬥爭的中國人內心感情中久遭壓抑的一面,成為此時關於思想解放和藝術民主的第一次文學嘗試。

12樓:梅山雪影

傷痕文學是新時期出現的第一個全新的文學思潮。社會主義新時期是以徹底否定*****為歷史起點的。*****的歷史特點,是封建法西斯文化**主義打著***旗號對當代中國人民的一場公開**。

這種對靈魂的摧殘尤其容易造成慘痛的心靈創傷。但這只有在掙脫了精神枷鎖、真正思想解放之後,人們才能意識到這「傷痕」有多重、多深。這是傷痕文學噴發的歷史根源。

新時期伊始,中國人民在政治上解放了,但由於兩個「凡是」未 被推翻,「無產階級**下繼續革命」的錯誤理論依然流行,所以文學理論與創造仍受到嚴重束縛,以致出現「東邊日出西邊雨」的奇特現象。隨著「真理標準」的大討論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當代中國才真正出現轉機,文學才走上康莊大道。這種社會情勢正是傷痕文學出現的時代背景。

新時期文學首先必須面對的是*****,所以傷痕文學自然而然地以*****這一歷史時期作為了重要內容。當時的文學作品或以悲歡離合的故事,或以鮮血淋淋的場景,對長達十年的大動亂對中國人民造成的精神創傷予以了「字字血、聲聲淚」的強烈控訴,對肆虐橫行的極左路線予以了強烈的譴責。這便是傷痕文學的核心思想內涵。

作為一種文學思潮,傷痕文學並非只有其思想上特點,其實也有其獨特的美學特徵。在藝術上,由於感情的覺醒比思想的覺醒總是來得更迅速、更靈敏,所以當時感情的渲洩比思想的表達更明顯,而且由於這種悲痛的情感的流淌而使之出現明顯的「傷痕」格調。同時,既曰「傷痕文學」,這勢必也使之出現一種悲劇性的美學風格。

文學理論、文學史界過去多隻關注傷痕文學的思想內涵,忽視其美學特點、價值和意義,這是有失偏頗的。故對這一方面的研究應該加強。

傷痕文學可以說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第一個悲劇高潮。在思想上,它對徹底否定*****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在藝術上,它第一次給當代文壇帶來悲劇意識。這一意識可以說是新時期文學的「原色」之一,其整個文學時期的悲涼格調也由此而出。

這便是傷痕文學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意義所在。

13樓:匿名使用者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文學創作,當時文學界曾以「傷痕文學」、「反思文學」

和「改革文學」等概念來指稱。這些概念被廣泛接受和使用。它們的出現,既表現了當代批評家熱衷於文**流的型別概括的「傳統」,也反映了當時創作的實際狀況。

因而在用來描述這一時期的創作上相當有效。當然,對文**流的這種描述,又同時參與了對文學走向與秩序的制約。「傷痕文學」等概念所指稱的創作,主要是**,尤其是中、短篇**,因此,在許多情況下,它們也與傷痕**、反思**、改革**等概念等同。

「傷痕文學」最初是批評性的、帶有貶斥含義的稱謂。這些作品的感傷的、悲劇性的情感基調,揭露性的取材趨向,被一些批評家看作是五六十年代「暴露文學」、「寫陰暗面」等在80年代的重演。因此,圍繞《傷痕》等作品,在2023年夏到次年秋天發生了熱烈的爭論。

評價上的分歧,集中在如何看待這些作品的意識形態含義,和如何估量它們的社會功用上——問題提出,仍延續中國左翼文學批評的特定方式。持否定態度者認為,它們對「傷痕」的暴露太多,「情調低沉」,「影響實現四個現代化的鬥志」;它們是「向後看」的、「用陰暗的心理看待人民的偉大事業」的「缺德」文藝(注:對這些**持否定意見的代表性文章有《向前看啊!

文藝》(黃安思,2023年4月15日《廣州**》),和《「歌德」與「缺德」》(李劍,2023年第6期《河北文藝》)。後一篇文章寫道,我們「堅持文學藝術的黨性原則」的文藝,應該「歌德」。因為「現代中國人並無失學、失業之憂,也無無衣無食之慮,日不怕盜賊執仗**,夜不怕黑布蒙面的大漢輕輕釦門。

河水渙渙,蓮荷盈盈,綠水新地,豔陽高照,當今世界如此美好的社會主義為何不可『歌』其『德』?」文章並說那些「懷著階級的偏見對社會主義制度惡毒攻擊的人」,「只應到歷史垃圾堆上的修正主義大師們的腐屍中充當蟲蛆」。)。

辯護者同樣從「接受」的角度,卻認為它們可以發揮「使人警醒起來、感奮起來」的社會功能(注:馮牧《對於文學創作的一個回顧和展望》,《文藝報》2023年第1期。)。

不久,傷痕文學概念的貶斥含義便逐漸消褪。這一爭論,是40年代初(延安)和五六十年代有關「歌頌」和「暴露」,有關「寫真實」等爭論的延續。由於社會和文學狀況發生的變化,對問題的嚴重性的估計和爭論的勢頭已明顯削弱:

這一長期爭論不休的「嚴重」問題,在20世紀中國文學的「問題史」中,開始「邊緣化」;雖然在以後,堅持認為這一問題具有嚴重性質的論者,還會一再將它提出。

「傷痕文學(**)」的概念產生不久,又有了「反思文學(**)」的提法出現。這兩個概念的出現略有先後,各自指稱的作品,大體上也可以按時間加以排列。但是,在特徵上兩者的界限並非十分清晰,有的作品,也很難明確它們的歸屬。

即使那些具有鮮明的類屬特徵的作品,也並不一律按時間的先後呈現。這些複雜的情況表明,它們只是對這一時期創作的一種大致的描述。對它們之間的關係的一種說法是,傷痕文學是反思文學的源頭,反思文學是傷痕文學的深化。

(注:何西來《歷史行程的回顧與反思》,《當代文藝思潮》(蘭州)2023年第2期。)反思**在「問題」的提出方式上,有明顯的變化。

這類**的主題動機和結構,表現了作家這樣的認識:「文革」並非突發事件,其思想動機、行動方式、心理基礎,已存在於「當代」歷史之中,與中國當代社會的基本矛盾,與民族文化、心理的「封建主義」的積習相關。對於「文革」的性質,產生的社會歷史根源及「責任」,作家以對現代化國家的熱切追求出發,來表達他們的相當一致的思考。

在這方面,同時出現的「改革文學(**)」也有著相同的思想基點。前者揭露、思考「文革」對現代化(尤其是人的現代化)的阻滯和壓抑,後者則面對「文革」的「傷痕」和「廢墟」,呼喚、表現在城市和鄉村的改革。蔣子龍在這個時期,顯然是特別關注這一題材的作家(注:

蔣子龍(1941-)在2023年,就以改革題材的**《機電局長的一天》而知名。在「文革」後的這段時間,他發表的表現工廠、城市改革的**,還有《一個工廠祕書的日記》、《拜年》、《赤橙黃綠青藍紫》、《鍋碗瓢盆交響曲》、《開拓者》等。)。

發表於2023年的短篇《喬廠長上任記》,被看作是開「改革文學」的風氣之作。另外一些被列舉為「改革**」的作品,還有《沉重的翅膀》(張潔)、《龍種》(張賢亮)、《花園街五號》(李國文)等。有的批評家,還把《人生》(路遙)、《魯班的子孫》(王潤滋)、《老人倉》(矯健),以及賈平凹、張煒的一些**,也歸入這一型別。

「改革文學」或「改革題材**」既切合對於創作貼緊現實,與社會生活同步的要求,又能平衡對於「傷痕」揭發在創作上的比重,因而受到指導創作的部門的重視、提倡。

巴金作品與傷痕文學的情感相似之處

巴金作品與傷痕文學的感情消失之處應該就是他們都是。一些比較描寫的一些傷感的內容吧。他倆的作品的在感情上有相似之處都是對感情一種嚮往一種追她 愛情與文學什麼關係?愛是人類永恆的主旋律,愛情則是文學不變的主題。無論時代如何發展 變遷,愛情和文學,都會保持著一種不變的聯絡穿梭於時空之間。男人和女人的故事永...

名詞解釋或簡答什麼是傷痕文學?其代表作家以及思想內涵

本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文壇佔據主導地位的一種文學現象。它得名於盧新華以 文革 中知青生活為題材的短篇 傷痕 傷痕文學的問世標誌著新時期文學的開端。它是覺醒了的一代人對剛剛逝去的噩夢般的反常的苦難年代的強烈控訴。粉碎 四人幫 後,隨著思想解放呼聲的高漲,在文學創作中,實性的地位也逐漸得...

傷痕是什么意思,傷痕是什麼意思

作者在體育課時,玩的時候被樹枝劃破了新的運動褲褲,又心疼,又怕被家長說,自己在哭。然後好朋友萬芳就和她換了褲子,萬芳說自己媽媽是裁縫,她能把褲子上的大口子縫得一點兒都看不出來 其實是安慰作者的 傷疤就是指褲子縫合好後的痕跡。以後每次上體育課,作者看見她褲子上的那條長長的傷疤,就覺得對不住她。v剛剛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