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什麼影響大概就可以了

2021-05-10 10:27:21 字數 4962 閱讀 1226

1樓:匿名使用者

改革開放30週年 中國30年改革開放成就舉世矚目。大國正在崛起,中國一步步走向富強,迎來中國歷史上的空前盛世。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三峽工程,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工程;青藏鐵路,世界上建設難度最大的鐵路。我們完成一個又一個壯舉。火車第六次提速,奧運場館建設,國家大劇院落成……,我們的建設如火如荼。

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影響?

2樓:傅行雲時代

第一,改革開放扭轉了在*****中給國家遺留下來的嚴重的局面。*****嚴重摧殘了中國民主的發展,使中國現代化程序嚴重滯後於國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解決了這些問題,書寫了改革開放的新的歷史篇章。

改革還解決了人民溫飽、生產力發展速度、教育水平落後等一系列的問題;

第二,改革開放解決了新中國在建國初模仿前蘇聯建立起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所導致生產力發展受限的問題,改革解放了生產力,中國的經濟才逐漸走向復甦;

第三,改革開放適時地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使社會主義制度充滿生機和活力;

第四,改革開放建立和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3樓:水瓶臨風

首先是對經濟的影響,這個是不容置疑的它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其次是對道德的影響,這個就比較複雜了。特別是官場的影響最大。

以前的官場雖然有點不好,但是總體上還是好的。現在、。。。。。。。。。。其次是對人性的影響。

兩級分化的嚴重。導致人性的變化

4樓:匿名使用者

對待世界的世界觀!經濟結構。

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哪些變化

5樓:英格拉姆

一、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特別是農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國家。改革開放前,處於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長期束縛、閉關自鎖的封閉狀態,特別是「文革」期間,生產力遭到了嚴重破壞,物資短缺,日用生活品嚴重匱乏,國民經濟已經到了瀕臨崩潰的邊緣。

廣大農民群眾煥發出空前勞動積極性。僵化的經濟體制被衝破了,國有企業從主要依靠**和政策,逐步轉向主要依靠市場和法律,現代企業制度陸續建立。這些大大增強了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和競爭力。

而非公有經濟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公有制經濟一統天下的局面。市場機制的引進,使經濟日趨活躍、市場逐步繁榮、人民群眾不斷受益。

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中國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解放和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從2165億美元增長到26269億美元,年均增長9.7%,遠遠高於同時期世界經濟平均3%左右的增長速度。我國連續20多年經濟高速增長,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

創造了世界經濟增長史的新奇蹟,重新整理了世界記錄。

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前不久世界銀行公佈的資料表明,在過去25年全球脫貧事業所取得的成就中,有67%的成就歸功於中國。各類商品豐富多彩、應有盡有的時代取代了商品匱乏的短缺經濟時代。

二、改革開放使中國民主政治建設更具優勢:

從政治上看,一方面,我國曾經是一個經歷了兩千多年封建**統治、民主傳統比較薄弱的國家,存在著根深蒂固的封建傳統的政治文化的影響。

另一方面,民主與法制基礎比較薄弱,政治文明發展起步較晚;長期形成的階級鬥爭的定性思維,以及人們通常將「西方」與「中國」的政治理念和實踐模式看成「水火不相容」的,給我國政治文明的發展也帶來了一定的障礙,給政治改革帶來一定的阻力。

面對上述形勢和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和國家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關於民主的基本原理,立足本國國情,又吸收了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有益成果,在改革中不斷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建設。

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中,把擴大民主同健全法制結合起來。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髮展,人民政治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人民民主的內容不斷豐富、形式不斷創新、實踐不斷深化。

同時,健全法律體系和法制制度,開展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實施依法治國。

三、改革開放使中國思想文化建設煥發了生機活力:

改革開放前,中國文化建設底子薄,又遭到「文革」的嚴重摧殘,人們思想觀念上存在著簡單地以「政治」畫線,排斥外來文化、鄙視傳統文化的觀念,知識和文化處於貶值狀態。伴隨改革開放的深入,長期禁錮人們思想的許多舊觀念被衝破,偉大的革新創造精神、開拓進取、實幹興邦精神被激發,人類創造的先進思想文化、思維方式被我們所接受。

包括***理論、「****」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成為凝聚人心的強大思想**,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尊重知識、尊重教育、尊重人才、推崇優秀文化蔚然成風。

總之,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國防、外交和中國共產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都取得巨大的發展進步。鴉片戰爭以來,飽受西方列強欺凌、頻遭西方列強侵略的中華民族,已經走向振興。神州大地發生了舉世矚目的巨大變化。

拓展資料:

改革開放,是2023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2023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乾),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國營企業的重大改革--自主經營權、自主調控市場。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之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方針、總政策。是強國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即對內改革,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自覺地調整和改革生產關係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

開放,即對外開放,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符合當今時代的特徵和世界發展的大勢,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6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我們30年的改革開放,不僅在中國,在國際上也有深遠的影響。按照gdp來算,中國在世界上佔第二位。已經趕上日本。

按照ppp(購買力平價),據世界銀行公佈的數字,我們中國是世界第二,因為世界上的購買力評價大概是55萬億美元,中國大概5萬多億美元,大概佔到世界的9%。

說明中國在國際上經濟上的比重大大增加。中國擁有的外匯儲備已經達到14000多億,已經佔到世界第一位。之所以有這個變化,都是因為改革開放的結果。

改革開放,是2023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2023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乾),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國營企業的重大改革——自主經營權、自主調控市場。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之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方針、總政策。是強國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即對內改革,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自覺地調整和改革生產關係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

7樓:匿名使用者

改革開放政策使中國經濟日益向市場方向轉型,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中國自2023年加入世貿組織後,**和投資政策的改革加快了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的步伐。在**和投資的驅動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非常強勁,實際增長率保持在年均9%左右。另外,中國還採取了重要的**及與**相關的改革措施,積極參與多邊**體系。

中國的平均關稅水平從2023年入世前的15.6%降到2023年的9.7%。中國的非關稅性**限制措施也迅速減少。入世以來,中國的對外**增長迅速。

2023年,僅貨物**在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就高達64%。2023年,中國的貨物**額在全球**中所佔的份額達到6.7%,這些**大部分是由以中國為基地的外資公司進行的。(經濟) 原因:

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生產關係的基礎和核心是生產資料的所有制,所有制變化了才使得資源配置的方式(也就是定價機制)真正發生轉變。因為市場經濟作為交換的經濟,本質上交換的就是所有權,商品交換實際上就是當事人之間的所有權的相互轉換。所以,如果財產製度、所有權制度不發生深刻變化,市場化程序就成為不可能。

所以,自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市場化的進展,中國的所有制制度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觀察一個制度的好壞和成功,最硬的指標就是看在這個制度變化的過程中,是不是真正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而中國的發展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改革開放二十年來,伴隨著制度的這種變化,我們中國的生產力和國力空前提高,中國平均每年的經濟增長率超過了9%,增長速度相當快,並且持續了二十年之久。這就表明,中國改革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一個強勢的****領導下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

8樓:漸漸再也不見

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什麼變化,讓中國變得更加強大,科技水平,醫療水平變得更加高,中國發展的更快,包容性更高,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

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變化

9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我們30年的改革開放,不僅在中國,在國際上也有深遠的影響。按照gdp來算,中國在世界上佔第二位。已經趕上日本。

按照ppp(購買力平價),據世界銀行公佈的數字,我們中國是世界第二,因為世界上的購買力評價大概是55萬億美元,中國大概5萬多億美元,大概佔到世界的9%。

說明中國在國際上經濟上的比重大大增加。中國擁有的外匯儲備已經達到14000多億,已經佔到世界第一位。之所以有這個變化,都是因為改革開放的結果。

改革開放,是2023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2023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乾),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國營企業的重大改革——自主經營權、自主調控市場。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之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方針、總政策。是強國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即對內改革,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自覺地調整和改革生產關係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

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哪些變化 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方面談

我們30年的改革開放,不僅在中國,在國際上也有深遠的影響。按照gdp來算,中國在世界上佔第二位。已經趕上日本。按照ppp 購買力平價 據世界銀行公佈的數字,我們中國是世界第二,因為世界上的購買力評價大概是55萬億美元,中國大概5萬多億美元,大概佔到世界的9 說明中國在國際上經濟上的比重大大增加。中國...

為什麼蘇聯不學當年中國改革開放?

改開應該分成兩部分 改革和開放。改革,改什麼?就是現有的制度一旦不適應需要,成為阻礙發展的消極因素就應該改。以中國為例,一旦對國內外形勢的判斷髮生了改變,從以階鬥為綱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那麼就得一切圍繞著如何能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積累國力為中心來改革現有的不適應甚至阻礙地制度和上層建築了。開...

中國的改革開放使得什麼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改革開放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對外 的發展 給我國帶來了資金 先進的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 培養了大批技術人才和管理教材,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了怎樣的歷史性鉅變?30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隨著1980年多個經濟特區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