儺文化的介紹,什麼是儺文化

2021-05-22 00:40:02 字數 6389 閱讀 9344

1樓:開封_傑子

儺文化是一種遠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遠古先民在征服自然中獲得生息,繁衍後代,生存的慾望需要宗教(自然宗教)觀念的幫助來超越自我,龍的傳人以偉大的浪漫主義心性創造了燦爛的巫儺文化。「儺」乃人避其難之謂,意為「驚驅疫厲之鬼」。

巫儺活動在生命意識上滿足了廣大信仰者的心理要求,長期以來,巫儺之風的傳承與流佈融入習俗之中,即使在現代,仍以傳統文化的形態存留於民間。

什麼是儺文化?

2樓:名字太難起了

儺文化是中華人文始祖文化之一。

儺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儺神起源的傳說,儲存了洪水後人類餘生的古老記憶,記錄了古代人類災後生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繁衍人類的艱辛歷程。

其中儺是苗語中鳥的意思。現代漢語拼音苗語是用naox寫成的。而諾是鳥之神。苗族是以鳥神為圖騰的民族。

3樓:愛夏的你呀

儺文化是主要流傳於黃河流域、長江流域、西南地區等地。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遠古的原始文化,起源於原始農耕文明。

據記載,遠古先民在與自然抗爭中生息,繁衍後代,而他們生存的慾望中就涉及了儺文化,它是先民們在生存中,用以幫助來超越自己的宗教(自然宗教)觀念,是龍的傳人以偉大的浪漫主義心性創造的燦爛的巫儺文化。

巫儺文化的保留,很大原因是它在生命意識上滿足了廣大信仰者的心理要求。因此巫儺之風也慢慢融入到了習俗之中,以傳統文化的形態留存在民間。

苗族的儺文化是表現苗族文明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包括了儺的觀念、儺的文化根基、儺舞、儺戲、儺神、儺面、儺器、儺壇(堂)以及有關驅鬼活動、祭祀活動和求子、超度法事、醫療、娛樂、建房等的活動。

擴充套件資料

1、儺技文化中,有一個身份稱為——「儺師」。苗族最原始的社會基層組織是以「鼓」為單位,這個單位的首領就是「苗王」,儺師就相當於首領的軍師、參謀和助手。

2、儺戲現在主要是以娛樂為主。在早期儺戲是作為祭祀活動的戲劇形式,是宗教文化與戲劇文化結合的產物,經歷了各個歷史時期的宗教文化和民間藝術的洗禮,融入雜技、巫術等元素。儺戲已經脫離了儺壇,登上了戲臺。

4樓:匿名使用者

儺文化是中國古代農耕社會的一種原始信仰,是指導人們思想言行的一種「意識形態」。簡而言之:從原始信仰的角度來說,「儺文化」就是「神農文化」。

是古代中國農耕民族為了祭祀農神———儺神而創造出來的原始文化;從意識形態的角度來說,由於古代中國的農耕民族是神鳥的崇拜者,所以「儺文化」也就是「鸞(luan)文化」;從生產的角度來說,由於古代中國的農耕民族最早種植的是糯稻,所以「儺文化」也就是「糯文化」。由於原始人的語言簡單,同一文化中的不同內涵,往往是用一個相同的音加上聲調變化來表達,有了文字之後,就用象形、會意、記音等方式來區分。因而就出現了這一類同音異字的複雜現象。

儺文化為什麼要叫「儺」呢?

要知道什麼是儺文化,首先得了解什麼叫「儺」。「儺」這一名稱,用的並不是漢族的語言,用的是侗臺語族的語言。儺,音挪(nuo),在侗臺語族中,這一個音符只要變化聲調,就可以代表許多事物。

侗臺語族稱稻、田、鳥、人、民族等為「儺」,故「儺」有祭祀稻神、田神、水神、鳥神、祖神等多種含義。中國字是象形文字,由象形、會意、記音三要素組合而成。它的意義往往包含在它的象形之中。

儺字的繁體字由「亻」、「堇」、「隹」三字合成,「亻」字表示它與人事有關,「堇」是記音,「隹」就是雀。因此,「儺」就是崇拜神雀的農耕民族所舉行的「神雀祭」。「儺文化」就是因祭祀神雀而產生出的一系列「神雀文化」。

雀、鸞是一音之轉,因此,這種被中國人崇拜的神雀,也就是鸞鳥,在中國古籍上有雀、雒、鸞、丹雀、綵鸞、鸞鳳、丹鳳、鳳凰等種種稱謂。這就是我所說的,為什麼「儺文化」就是「鸞文化」的原因。

為什麼說「儺文化」又是「糯文化」呢?

我們所吃的大米飯,在歷史上曾有過三次較大的演變。中國的先民最早栽種的水稻是糯稻,隨後,因為原始的糯稻產量很低,而且脫粒困難,又培育出了產量較高、容易脫粒的「粳稻」,即「中國粳」。最後,又推廣了產量更高、可用機械脫粒的「秈稻」。

「喝水不忘挖井人」嘛,中國便把最早栽培的稻子,依舊叫「糯」,隨後栽培的稻子命名為「粳」(古讀「更」,今讀「京」),最後推廣的稻子命名為「秈」了。但因秈稻也有「秈」、「糯」兩種,為了進一步區分,便把原始「糯」命名為「粳糯」,秈稻中的「糯」命名為「秈糯」,解決了名稱混亂這一矛盾。

在歷史上,「種糯民族」被稱為「糯民」,「糯文化」則是「種糯民族」創造的文化。在中國古籍上,往往稱中國的南方民族為「雒民」、「倭人」、「僚人」、「駱越人」,字面雖不同,但都是「糯」字的一音之轉。

儺文化的誕生地在**呢?

世界上的文明古國都處於北緯30度左右。中國的文明是農業文明,中國農業文明的核心文化是水稻文化。水稻是一種喜暖畏寒、宜水忌旱的農作物。

因此,只有在北緯30度左右,具有平原和沼澤地貌的地區最適合水稻的生長。中國南方的洞庭湖、鄱陽湖、太湖等大面積水域和它的水源地都有可能是水稻文化的發祥地。由於「儺文化」是農耕時代的意識形態,它只能依附農耕文化才能生存。

因此,它也應發祥於上述地區。

根據目前考古發現,中國水稻文化的發祥地,應以中國第一大湖洞庭湖及湘資沅澧四水流域為首選。洞庭湖地區正處於北緯30度的錦繡江南,延綿八百里的水域處處都有廣大的沼澤地,是生長野生稻的理想環境,有發展農耕的最佳條件。水稻文化的發祥地應該是具有萬古糧倉實力的湖湘地區。

作為水稻文化的意識形態,儺文化當然也應產生在這一地區。洞庭湖地區不但出現了2023年以前的彭頭山遺址,而且還有大批時代相近的文化遺址,猶如眾星拱月似的環繞著彭頭山遺址,連綿千餘里,持續數千年。不像其他地區,有的雖然有古老的歷史,但後繼乏力,沒有歷史相近的遺址來傳承它的文化,有的地方雖然遺址密佈、文化發達,但歷史卻沒有洞庭湖地區悠久。

更具體一點,中國最早的農耕定居點及儺文化藝術的發祥地,竟都集中在過去被人稱為蠻荒之地的湖南西部的古黔中地。

儺文化離我們這麼久遠,研究儺文化有什麼現實意義?

儺文化是一種特定社會的「意識形態」,就像「儒家文化」是封建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一樣,「儺文化」則是古代中國原始社會農耕階段的意識形態。因此,研究「儺文化」與研究「儒家文化」的意義是沒有多大差別的。但由於「儺文化」是中國原始時代的意識形態,根據馬克思、恩格斯極力推崇的美國人類學家摩爾根的學說:

「人類必須先獲得文明的一切要素,然後才能進入文明社會」的哲理,中華文明的「文明要素」就在古老的儺文化之中。因此,儺文化可以說是中華文明的文化dna(基因)。我們研究生物的dna,能夠在生物學界產生一場空前的生物學革命,我們研究物質分子的dna,曾導致了原子彈、宇宙飛船等尖端科學的誕生。

我們也同樣可以企望從中華文明之源的儺文化基因中,清除阻礙社會發展的有害基因,篩選能促進社會發展的有益基因,使我們的祖國能夠突飛猛進地前進。「雜交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說:「舊式的馴化稻之所以不能再增產,完全是馴化過度的結果,要想進一步增產,就必須在馴化稻中注入野生稻的野性基因,獲得遠緣雜交優勢,形成良性組合、恢復它的野性活力。

」因此,如何利用文化基因的良性組合,建立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和平、幸福、公正、公平、充滿活力的未來社會,這就是研究儺文化的意義所在,也是我研究儺文化的最終目的。

儺文化與湖湘文化是什麼關係?

考古發現已證明最早的水稻文化發源於湖湘大地,則作為水稻文化意識形態的儺文化的發祥地,當然也會產生在湖湘大地這一方熱土上,因此,儺文化就是湖湘文化的根,至少也是湖湘文化的源頭之一。中國的各個民族都對我們偉大的祖國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若進行一次全國大評比,湖湘人創造的儺文化對我們偉大祖國的貢獻卻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就目前的考古資料而論:

臨澧縣竹馬村出土了12023年前的高臺式木樓,道縣玉蟾洞出土了12023年前的人工栽培稻、12023年前的圓形陶器,是湖湘人開闢了中國的第一塊水田(彭頭山文化),是湖湘人開闢了中國的第一條灌溉水渠(彭頭山文化),是湖湘人修築了中國的第一條街巷(彭頭山文化)……就像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社會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一樣,在沒有馬克思主義之前,人民又篤信神靈的古代,儺文化就是當時指導中國農耕民族生產生活的唯一的意識形態。因此,也可以這樣說,中國湖湘文化所取得的光輝成就,也就是在湖湘儺文化的指導下取得的光輝成就。

5樓:孫之望

儺文化是巫文化發展到後期而應運而生的,當時的人類已進入農耕時代,而此時鳥類是農耕的重要幫手,所以,儺也就是人們進行的一種祭祀活動,而祭祀的物件就是鳥。

6樓:匿名使用者

貴州銅仁土家族地區,是我國儲存儺戲最完整、演出儺戲最多的一個儺文化圈,國內外專家都十分關注。傳統的擺手舞、八寶銅鈴舞、跳喪舞古樸剛健,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和濃厚的生活氣息。

儺文化的苗族的儺文化

7樓:約定

進入貴州之後,就聽說在古老的苗族村寨居住著一些神祕的人物,相傳他們精通法術、刀槍不入、溝通神靈還能預知未來,這些被當地人稱作「法師」的人是否真的像傳說中那樣神奇?在黔東南銅仁市江口縣梭家苗寨,我們有幸親眼目睹了神奇的儺技。 儺,是一種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現象。

在我國的貴州、雲南等受巴蜀文化影響深刻的地區,流傳著一種古老而神祕的祭祀驅鬼儀式,參加者穿著色彩鮮豔的服裝,帶著看似恐怖的面具,邊舞邊跳,這種儀式的名字同樣古老而獨特,叫做「儺」。包括儺儀、儺戲和儺技 。

據當地一位通曉苗族文化的老人介紹,苗族最原始的社會基層組織以「鼓」為單位,這個單位的首領則是「苗王」,而「儺師」的角色相當於首領的參謀和助手。在這個族群遷徙的過程中,「儺師」則用「上刀山」和「下火海」的絕技向族人證明,他們的首領不會畏懼任何困難。 進入梭家苗寨,村民圍住了來自各地採風的攝影家。

記者注意到,在圍觀的人群中,除了村民,還有幾位身穿紅袍特殊裝扮的人,一位村民告訴記者,這些人正是本領非凡的「法師」,他們將當眾展示一些常人所不能的絕技。正當記者對這些「法師」的服飾感到好奇時,一位當地的老人告訴記者,這些「法師」的裝束源自唐僧形象。相傳唐僧西天取經歸來成佛,具有捉妖除魔的能力,所以,這些「法師」相信自己與唐僧一樣能夠捉妖除魔 。

在村民的帶領下,我們越過一條流經苗寨的小河,再穿過一片小樹林,一隻近20米高的鐵梯矗立在草灘上,而這隻鐵梯的橫杆竟由36把利刃組成,「刀山」這個稱謂可謂名副其實。據說,只有能夠赤腳登上這座「刀山」而毫髮無損,才能夠證明「法師」的「法力」。

一名「法師」仰望「刀山」,口中彷彿唸唸有詞,緊接著拿起碗含住一口水噴向「刀山」,並一邊唸叨著將碗中剩下的水抹在「刀山」以及另一位「法師」赤裸的腳底。赤裸雙腳的「法師」向四周拜了拜,最後向「刀山」一拜,握住刀梯,雙腳依次登上刀刃,穩穩地向「刀山」的頂端攀去,並不時地在高處伸出雙腿向眾人展示他那安然無恙的腳底。翻過「刀山」,「法師」到達地面後,再次向眾人展示他那僅被刀刃硌出幾道印記的腳底,而這是一隻並沒有厚厚老繭的普通人的腳。

以前曾在電視上見過這種表演,此番**現場表演當然要排除心中的疑惑。記者帶著幾分成見,伸手觸控剛才那位「法師」攀爬過的刀刃。令記者感到意外的是,這些刀刃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又老又鈍,雖不像家裡的菜刀那麼鋒利,但倘若稍用氣力在刀刃上劃過,皮開肉綻應該沒有絲毫問題。

是什麼力量讓人登上「刀山」如履平地?記者求教剛才登上「刀山」的那位「法師」,而「法師」卻閉口不答,只說絕技源自當地的「儺師」。

赤腳踩上利刃需要相當的勇氣和技巧

既然表演了「上刀山」,當地的幾位「法師」當然也要向我們這些外來的賓客展示「下火海」的絕技,以證明他們無所畏懼。「法師」的助手在附近燃燒的篝火中掏出幾片犁頭,依次排放在草地上,炙熱的犁頭在接觸草地的瞬間冒起陣陣青煙。一名「法師」默唸一陣後,赤腳踏著5片炙熱的犁頭信步走過。

也許怕我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法師」又將表演重複了三次。

據當地人說,「法師」在表演前首先要念動咒語,這些咒語則可以保證在「上刀山」、「下火海」時平安無事,咒語的大概內容都是「請**」。只有翻過36把刀組成的「刀山」、下過「火海」,才能成為「法師」。 聽歸聽,但記者當然不會相信什麼「咒語」,這些「絕技」一定能夠用現代科學來解釋。

陪同的攝影家羅健曾經在當地做導遊,她告訴記者,她認為這些「絕技」是有一定技巧的。就拿「上刀山」來說,手和腳接觸刀刃時必須平穩地接觸,並且要儘可能地增加接觸面積,以減少單位面積的受力。最重要的是,手和腳絕對不能在刀刃上滑動,否則就像我們在家切肉一樣,來回拉動刀刃,很容易就會將肉切開。

當然,即便了解這些技巧,「上刀山」也並不容易,畢竟刀刃硌腳的感覺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而對於「下火海」的玄機,這位當地曾經的導遊也只是猜測,估計是腳掌和犁頭接觸的時間很短,而不至於被燙傷。但赤腳踩著如此熾熱的犁頭,即便時間很短,相信任何人都不會輕易去嘗試。

幾天來,「下火海」的玄機始終是記者心中的一個謎 。

幾天後,赴貴州採風活動結束,在從貴陽駛出的列車上,一位網名叫「石界」的「驢」友和記者攀談。「石界」是貴陽人,「驢」的身份讓他成了貴州通,他說自己和幾個苗寨的「苗王」很熟,並說起「苗王」在苗寨中如何受人敬重。記者討教「下火海」一事。

「石界」告訴記者,「法師」在「下火海」之前有個必要的程式,就是在河裡洗腳。說到這裡,曾擔任過物理教師的記者恍然大悟,玄機正是簡單的「熱傳遞」原理,如同將冰塊燒成開水比同樣質量的涼水燒開需要吸收更多的熱能。在水中泡腳的目的是為了降低雙腳的溫度,冰涼的雙腳短時間接觸燒熱的犁頭會更安全,不會被燙傷。

在過去科學不普及的年代裡,「儺師」要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正如此,「儺師」被認為是博學、民間草藥醫生,甚至是人神之間交流的橋樑,他們用傳統的方法保護著村寨的平安。時至今日,「儺技」即使僅僅成為一種「絕活」,也依然有必要存在下去,畢竟,這是一個延續了五千年而沒有斷裂的文明。

介紹苗族文化,苗族的文化特色

哦 我也很感興趣哦.興趣起源於仙劍 苗族的文化特色 1 苗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5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調查第二工作隊經過實地考察,對各地苗語的構詞大致相同,而語音不同的特點進行科學研究後,將苗語劃分為三大方言,即 湘西方言,黔東方言,川黔滇方言和七個次方言,十八種土語。2 20...

文化融合的簡介,文化整合的介紹

文化融合的過程 1接觸。兩種文化由傳播而發生接觸,這是文化融合的前提專。2撞擊和篩選。屬 每種文化都具有頑強地表現自己和排斥他種文化的特性,兩種文化接觸後必然發生撞擊。在撞擊過程中進行社會選擇,即選優汰劣。3整合。以原來的兩個文化體系中選取的文化元素,經過調適整合融為一體,形成一種新的文化體系,如現...

什麼是文化?什麼叫文化?

文化的定義 人類面對其生存環境和生存條件,所產生的一系列謀生行為和思想體系,通俗來說就是 人類的基本謀生行為體系就叫文化,這是文化的本源和根脈。人類的一切生存行為都叫文化生存,這才能感知到文化的力量所在。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關於文化的解釋一共有三種。1.考古學上指同一歷史時期的遺蹟 遺物的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