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人員在編制審計計劃時,對重要性水平的初步判斷為

2021-03-19 18:19:20 字數 4634 閱讀 1700

1樓:千里揮戈闖天涯

一般來說,重要性水平(materiality)是指用金額額度表示的會計資訊錯報與錯弊的嚴重程度,該錯報錯弊未被揭露足以影響會計資訊使用者的判斷或者決策。

在計劃審計工作時,cpa應當確定一個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發現在金額上重大的錯報。cpa在確定計劃的重要性水平時,需要考慮對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瞭解、審計目標、財務報表各專案的性質及其相互關係、財務報表專案的金額及其變動幅度。同時,還應當從性質和數量兩個方面合理確定重要性水平。

審計解答題:1,如何理解報表層次和認定層次的重要性?2,重要性與審計風險,審計證據的關係如何?

2樓:匿名使用者

1、財務報表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與財務報表整體存在廣泛聯絡,可能影響多項認定,此類風險通常與控制環境有關,但也可能與其他因素有關。而且此類風險難以界定於某類交易、賬戶餘額、列報的具體認定。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是高度彙總後的錯報,是不能歸屬於某類認定的,應該把重要性水平按照風險導向分配到各類認定層次。

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是站在整體財務報表而言的,他不是與特定財務報表專案相關;具體認定層次的錯報則與特定財務報表的專案相關。比如說企業的收入入賬時間是不正確的,則影響到的是與交易相關的認定。如果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存在舞弊,則影響到整個報表的認定。

從以上敘述我們能夠看出,區別這兩個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主要標準就是看一下重大錯報風險能否影響到具體的認定層次(財務報表專案),如果影響的是認定層次的話,則屬於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否則則屬於財務報表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

2、a、重要性與審計證據之間的關係

1)、重要性的概念重要性是指「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中錯報或漏報的嚴重程度,這一程度在特定環境下可能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判斷或決策。」重要性也可以說是---可容忍錯報或漏報的最高界限,超過這個界限的錯、漏報是不能容忍的,而低於這一界限的錯、漏報是可以接受的。 審計過程中必須運用重要性原則,其運用的情形有二:

一是在編制審計計劃時對重要性的水平做出初步評估,以確定擬執行審計程式的性質、時間和範圍,藉以提高審計效率;二是在評價審計結果時,對重要性進行判斷,以確定已執行的審計程式是否充分,藉以保證審計質量。

2)、審計證據的概念 審計證據是指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獲取的,用以證明審計事實真相,形成審計結論的證明材料。其作用是(1)審計意見的支柱(2)是審計人員形成審計結論的基礎 (3)是解除或追究被審計人經濟責任的依據 (4)是控制審計工作質量的關鍵3、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之間的關係

「在編制審計計劃時對重要性的水平做出初步評估,以確定擬執行審計程式的性質、時間和範圍,藉以提高審計效率」審計人員之所以要對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斷,其目的就是要確定審計證據的數量,因為重要性是影響審計證據充分性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由於重要性是一種可容忍錯報或漏報的最高界限,因此,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越低,說明可容忍的錯報或漏報程度越小,就要求執行越充分的審計程式,從而獲取越多的審計證據;反之,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越高,說明可容忍的錯報或漏報程度越大,則可執行有限的審計程式,從而所需要的審計證據就可以少些。 由此可見,重要性與審計證據之間成反向關係。

b、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之間的關係

1)、審計風險的概念 審計風險是指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報或漏報,而審計人員審計後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可見,審計風險實質上強調的是會計報表中未被查出的重大錯報或漏報對審計意見的影響。 由於審計測試和內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審計人員不可能將所審計報表中所有的錯報或漏報都審查出來,所以審計風險始終存在。

2)、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之間的關係

審計人員在審計測試過程中,總是希望通過執行合理必要的審計程式,儘可能將審計風險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同時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就需要充分考慮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二者之間的關係。

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之間成相互作用的反向關係。首先,重要性水平越高,審計風險就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審計風險就越高。 重要性是決定審計風險水平高低的關鍵因素,審計人員對重要性水平的判斷直接影響審計風險水平的確定。

如果審計人員確定的重要性水平較低,則審計風險就會增加;所以審計人員必須通過執行有關審計程式來降低審計風險。這裡,重要性水平指的是金額的大小,而且是從會計報表使用者的角度來判斷的。 比如,一般來說4萬元的重要性水平比2萬元的重要性水平高,如果重要性水平是4萬元,則意味著低於4萬元的錯報與漏報不會影響到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判斷與決策,審計人員僅僅需要通過執行有關審計程式查出高於4萬元的錯報或漏報。

如果重要性水平是2萬元,則意味著金額在2萬元到4萬元之間的錯報或漏報仍然會影響到會計報表使用者的決策與判斷,審計人員不僅需要執行有關審計程式查出金額在4萬元以上的錯報或漏報,而且還要通過執行有關審計程式查出金額在2萬元至4萬元之間的錯報或漏報。可見,重要性水平是4萬元的審計風險比重要性水平是2萬元的審計風險低。 在一定程度上,審計風險水平的高低又反作用於重要性水平。

審計人員在對重要性水平進行初步判斷時,應當考慮審計風險這一因素。審計人員對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斷時,應當綜合考慮的重要因素,比如內部控制。如果內部控制越差,評估的審計風險越高,確定的重要性水平就應越低;反之,如果內部控制行之有效,審計風險綜合評估水平較低,則重要性水平可以確定得高一些。

由於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反向關係,所以重要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審計人員對其將要執行的審計程式的確定,進而影響審計工作效率和所面臨的審計風險。如前例,如果原本是4萬元的錯報或漏報才會影響到會計報表使用者的決策,而審計人員將重要性水平評估為2萬元,顯然,重要性水平偏低,這樣會使審計人員誤認為審計風險較高,為了降低較高的審計風險,就會擴大審計程式的範圍或追加審計程式,而實際上沒有必要,只能是浪費時間和人力,降低了審計效率。相反,如果原本2萬元的錯報或漏報就會影響到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判斷或決策,而審計人員卻將重要性水平確定為4萬元,重要性水平偏高,這樣會使審計人員誤認為審計風險較低,所執行的審計程式要比原本應當執行的審計程式少,審計範圍小,收集的審計證據不充分,必然導致錯誤的審計結論,其結果是審計人員承受的審計風險增加。

由此可見,重要性水平與審計風險之間成反向關係,這種關係對審計人員將要執行的審計程式的時間、性質、範圍有著直接影響,審計人員應當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合理確定重要性水平。

c、審計風險與審計證據之間的關係

由上所述,由於重要性與審計證據成反向關係,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之間也成反向關係,所以可以推定審計風險與審計證據之間成正向關係。也就是說,如果審計風險越高,所需收集的審計證據數量也就越多。根據這一關係,審計人員可以根據其對審計風險的評估,來確定審計證據的需要數量,以達到證據充分性和適當性的要求。

如果審計人員初步估計的審計風險水平較高,說明審計物件較為複雜,審計的內容也較為廣泛,審計人員發表恰當審計意見的難度就大,失誤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這時審計人員就要實施越詳細的實質性測試程式,收集更多的審計證據,以便將審計風險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反之,如果評估的審計風險水平較低,則審計人員只需要執行有限的審計程式,收集較少的審計證據。例如,被審計單位業務複雜,內部控制差,管理當局品行存在問題,財務狀況惡化,頻繁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等等,均可認為面臨著很高的審計風險,或者將審計風險評估為高水平,審計人員都應獲取更多的審計證據。

審計人員判斷審計證據是否充分適當,應當考慮的因素第一個就是審計風險,可見,審計風險與審計證據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

救助:審計底稿中,審計計劃重要性水平的計算公式

3樓:匿名使用者

重要性水平越高,收集的審計證據越少,審計風險(ar)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收集的審計證據越多,審計風險越高。

原審計風險模型: 審計風險(ar)=固有風險(ir)*控制風險(cr)*檢查風險(dr)

現審計風險模型: 審計風險 = 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

擴充套件資料

1、審計工作底稿形成於審計工作全過程

從承接審計業務開始,歷經計劃階段、實施階段、完成階段,到完成全部約定事項簽發審計報告為止,任何一個過程中都會形成一系列的審計工作底稿。

具體地講包括:在審計計劃階段獲得有關被審計單位基本狀況的資料、營業執照、**批文、合同章程和協議、董事會會議紀要等,由註冊會計師自行獲得編制的調查表、審計風險與重要性評價初步評估資料、審計計劃、審計程式表、分析性測試表以及由雙方共同簽訂的審計業務約定書等等。

在審計實施階段針對內控制度進行符合性測試的程式和結果資料,針對交易和金額進行實質性測試的詢證函、專案明細表、實物資產盤點表或調節表、分析性測試表、專案差異調整表、調整分錄彙總表、試算平衡表、重分類分錄彙總表、專案審定表等等,在完成審計工作階段形成或獲取的期後事項稽核表、管理當局宣告書、律師宣告書、審計報告、已審會計報表等等。

2、審計工作底稿的形成渠道有兩種

審計工作底稿可以由註冊會計師根據有關資料進行計算、判斷以後編制,也可以由被審計單位或其他第三者提供並經過註冊會計師親自稽核後直接形成。

3、審計工作底稿的記錄內容應全面反映審計工作過程

這與上述第一個問題是相互映襯的。註冊會計師應在不同審計階段中形成審計工作底稿,那麼這些底稿如果予以系列化,就應該能反映出審計思路和審計軌跡,使人們通過審計工作底稿能夠看到:審計工作經歷哪些環節,某個環節上註冊會計師從哪些方面進行測試,被測試事項的實際面貌如何,註冊會計師如何發表意見等等。

4樓:一生一個乖雨飛

重要性水平的計算方法有固定

比率法,採用固定比率法的計算公式:判斷基礎×固定比率=重要性金額。

重要性是指被審計單位經營活動及內部控制中存在偏離特定目標的差異或缺陷的嚴重程度,這一程度的差異或缺陷在特定環境下可能會影響管理層的判斷或決策以及組織目標的實現。

重要性在計劃階段運用的目的主要是編制科學準確的審計專案計劃,科學準確的審計專案計劃應做到,既要能夠降低審計風險水平,又要能夠提高審計工作效率。

審計中重要性與重要性水平的區別是

樓上說的都不對。審計中的重要性與我們平常所說的 重要性 有所不同。審計專業術語的重要性是指某一交易或事項可能影響利益相關者做決策的程度,重要性與某一事項的金額或性質相關,並取決於特定環境。重要性水平是對重要性的量化,如果可以接受的審計風險一定,重要性水平越高,則可接受的檢查風險越低。比如說,審計師可...

如何運用審計的重要性,確定審計流程重要性

審計重要性是指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中錯報或漏報的嚴重程度,這一嚴重程度在特定環境下可能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判斷或決策.其在量上表現為審計重要性水平.x0d審計的重要性從以下幾方理 x0d1 判斷考慮的角度是報表使用人.審計重要性雖然是註冊會計師作出的專業判斷,但是其判斷考慮的角度卻是報表使用人.註冊會...

如何正確理解重要性水平,審計風險,審計證據之間

因此 正確理bai解重要性 審計證據和審du計風險及其相互關zhi系是審計實務中註冊會dao計師合理確定版重要性水平 權各審計風險水平 以指導審計程式的實施並蒐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達到既提高審計效率 又保證審計質量的目的前提和基礎。一 重要性和審計證據的關係1 重要性的涵義。就是說重要性是這樣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