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皇帝沒有實權,權利掌握在誰手裡

2021-03-19 18:26:52 字數 1528 閱讀 3459

1樓:造夢浮雲

首先是十常侍,然後是董卓,然後軍閥,再然後曹操,再然後東漢就滅亡了採納哦

2樓:尹朶月

東漢末年宦官和權臣掌握朝政。著名的十常侍之亂,之後又是董卓專權,董卓過了是曹操

3樓:手機使用者

首先是十常侍,然後是董卓,再然後曹操,再然後東漢就滅亡了

東漢末年皇帝為什麼沒有自己的兵馬?

4樓:

首先,皇帝死的都比較早,小皇帝即位後必然會依仗宦官來對付掌權的外戚,這樣宦官的權勢加大,就威脅到皇權,皇帝就又和宦官鬥,這樣就會引發宦官和外戚對皇帝的雙重夾擊,只好更換;第二,自然災害,又加上**無力控制,地方的動亂愈演愈烈,導致了地方政權實力的增長

5樓:不曾明瞭

因為黃巾起義產生的影響。為了有效鎮壓起義,於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三月,靈帝接受太常劉焉的建議,將部分刺史改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擔任,讓其擁有地方軍、政之權,以便加強地方政權的實力,更易控制地方,有效進剿黃巾殘部。而正因漢靈帝下放權力,助長地方軍擁兵自重,各群雄互相攻擊,逐鹿中原,甚至東漢皇帝在軍閥手中如同無物,所以黃巾起義是促使東漢滅亡的導火線,也是三國時代的序幕。

東漢末年為什麼皇帝管不住臣子

6樓:甄虯迷

皇帝年齡太小,而那時的所謂臣子手中握有重兵,他們反而挾持著皇帝,再說,那時的東漢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已經名存實亡了。

7樓:殘月o枯雪

偉大的*** 教育我們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這句話用在這裡 也十分有用

東漢末期 宦官和外戚交替把持政局 可是他們並沒有相應的才能而且負面效應比較大... 因此嚴重的削弱了王朝的**集權,「諸侯」約束變小 勢力發展很快,而**的力量隨著政治鬥爭而削弱,黃巾起義中 平叛時損失最大的盧植、皇浦嵩帶領的**軍 而且大將軍何進被十常侍所殺 麾下袁紹 袁術等人自立,所以**軍力已經嚴重不足,到後來都得依靠董卓的西北軍入京保護(結果引狼入室) 經過董卓的一番「改革」 **徹底沒有了「槍桿子」....成為了諸侯特別是曹操的傀儡...

8樓:匿名使用者

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時就是依靠當時的地主豪強,地主豪強的勢力及其強大,到東漢末年時更是有宦官、外戚禍亂,皇帝大權旁落,再有饑荒年年,黃巾之亂皇權數落,所以實權者都不鳥皇帝了

9樓:匿名使用者

東漢 漢和帝后 外戚專權 如「馬、竇、鄧、樑」四大家族 皆把握朝政 其次 東漢的**集權有極端性 東漢王朝設定名為宰相的「三公」——司徒(丞相),太尉,司空(御史大夫) 三公雖然享有崇高尊榮的地位和名譽,秩祿高達萬石,但是,三公不能管理具體的事務,僅僅是「坐而論道」而已 所以 皇帝只能用掌握兵權的將領來限制外戚 而董卓就是這樣入京的 由於制衡將領的因素缺失 所以無法對將領進行管制

10樓:柴祥雲

主要原因:

**:皇帝年幼,宦官與外戚交替專權;

地方:藩鎮割據嚴重。

東漢末年有哪些諸侯,東漢末年各諸侯割據領地及手下的文臣武將,越詳細越好,謝謝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鈾。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

清末為什麼沒有像東漢末年,唐朝末年一樣天下大亂

外戚專權,和宦官專權。皇帝太小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為什麼沒有外族入侵的發生 都打不過漢族,肯定不會被入侵 1.當時高麗還是中國的一個郡,日本,東南亞那邊還是蠻荒之地,草原的鮮卑族內亂不止,西域的軍隊懟不過西涼鐵騎 2.中原的軍事力量依舊比草原民族的力量強大 有人防守,公孫瓚曹操都有功勞 東漢末年天...

東漢末,狼煙不休。是那首歌,「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 」這句歌詞是什麼歌裡面的啊?

是洛天依的 權御天下 首次出現在嗶哩嗶哩2015拜年祭上 權御天下,洛天依唱的 曹操作詞 林秋離作曲 林俊杰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 若是英雄怎麼能不懂寂寞 獨自走下長坡月光太溫柔 曹操不囉唆一心要拿荊州 用陰謀陽謀明說暗奪的摸 東漢末年分三國 烽火連天不休 兒女情長被亂世左右 誰來煮酒 爾虞我詐是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