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納蘭性德寫的古詩詞長相思,回答問題

2021-05-30 15:24:03 字數 3884 閱讀 1280

1樓:紫色艾爾蘭

1:「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點名了行進的方向。「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點名身離故鄉之遠,行軍之艱難。

2:感受將士的濃濃思鄉之情以及聲勢浩大磅礴。

3:寒風呼呼吹的刺耳聲。

4:表達了詩人的濃濃思鄉之情。

2樓:l風信子

1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

2.將士眾多,氣勢磅礴

3.風雪拍打帳篷的聲音

4.在行軍過程中遠離家鄉與故人,油然而生的思鄉之情。

(自己答得,對錯不敢保證哦)

3樓:匿名使用者

1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

2.將士眾多,聲勢磅礴

3.風雪拍打帳篷的聲音

4.在行軍過程中遠離家鄉與故人,油然而生的思鄉之情。

求一個 長相思 詩詞講解 {納蘭性德的}

4樓:桃渦彎彎

納蘭性德《長相思》賞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地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納蘭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滿族正黃旗人。本詞寫於康熙二十一(1682)年,時作者隨康熙帝出山海關,祭祀長白山。

「山一程,水一程」彷彿是親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邊都有親人送別的身影。「身向榆關(這裡借指山海關)那畔行」是使命在身行色匆匆。「夜深千丈燈」則是康熙帝一行人馬夜晚宿營,眾多帳篷的燈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襯下在所獨有的壯觀場景。

「山一程,水一程」寄託的是親人送行的依依惜別情;「身向榆關那畔行」激盪的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蕭蕭豪邁情;「夜深千丈燈」催生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烈烈壯懷情。這情感的**跳,既反映出詞人對故鄉的深深依戀,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風華正茂,出身於書香豪門世家,又有皇帝貼身侍衛的優越地位,自然是眼界開闊、見解非凡,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定會比別人更強烈。

可正是由於這種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謹內向的性格,有話不能正說,只好藉助於兒女情長的手法曲折隱晦地反映自己複雜的內心世界。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丈燈」既是上闕感情醞釀的高潮,也是上、下闕之間的自然轉換。夜深人靜的時候,是想家的時候,更何況「風一更,雪一更」。風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麼都不怕。

可遠在塞外宿營,夜深人靜,風雪瀰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遙遠,衷腸難訴,輾轉反側,臥不成眠。「聒碎鄉心夢不成」的慧心妙語可謂是水到渠成。

5樓:鮫珠迸落更難收

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簡析這首詞是納蘭容若扈從康熙帝出山海關前後所作。描摹關外風光很有曠達之意。

簡注榆關:山海關。

聒:吵鬧之聲。

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這一句尤耐細讀。「鄉心」在哪,「故園」在哪。納蘭是滿清貴族血統,按理說出關之後應是他的根的所在地。縱觀容若一生,其受漢文化浸淫得深,久住京城,便認京城故土作故鄉了。

6樓:匿名使用者

答:將士們拔山涉水,向山海關那邊進發.夜裡,每個帳篷裡點起了燈.

入夜,又是颳風,又是下雪,將士們從睡夢中醒來,再也睡不著了,不禁思念起故鄉來,因為故鄉溫暖,寧靜,是沒有風雪之聲的.

7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的說,是經常或長時間的,思念或思考,和你相關的人或事的意思。

納蘭性德寫長相思的寫詩背景

8樓:蘇蘇小墨

康熙二十年(2023年)十月,康熙帝平定了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的三藩之亂,國內平靜。於是,在二十一年三月經山海關到滿族的發祥地遼東一帶去巡視,並祭祀長白山。納蘭性德亦隨從扈駕。

這首《長相思》便寫於他們出山海關至盛京(瀋陽)的途中。千軍萬馬跋山涉水,浩浩蕩蕩向山海關出發,聲勢甚盛。入夜,營帳中燈火輝煌,巨集偉壯麗。

帳外風雪陣陣,使人鄉心碎亂,鄉夢難圓,不由生出怨惱之意。詞句真純深摯,情景交融,意境深婉,筆法簡約自然,不事雕飾,如清水芙蓉,一掃元明以來詩詞浮豔頹靡之風。

9樓:匿名使用者

清康熙二十一年(2023年)二月十五日,性德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長相思》及《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作於出關前後之途中。作者出關時冰雪未銷,又離開了京城千山萬水,對於生於關內,長於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麼荒涼,那麼寂寞,於是不由人思念親人朋友,作者有感而發,填下這首《長相思》。 《長相思》原文: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這首《長相思》是納蘭性德隨康熙皇帝到東北祭祖時路上寫的。當時皇帝出行還要野營,仍保持滿族傳統。

一個身居京城貴族之家的青年對這種天寒地凍風雪交加的野營生活,既不習慣,又覺新鮮,詞中寫出了他的真切感受,並表達了從軍出征的人對故鄉的思念。整首詞辭句流暢,又不少跌宕,有些像李後主詞風。

10樓:匿名使用者

他正在打仗,每個晚上都在思念著家鄉,思念著妻子,有深深的思鄉之情,這個背景令人敬佩 ,(竊竊小yu: 那時候納蘭性德還很年輕哦,他非常有才,這麼年輕就能寫出這麼好的詩,那時候他大概14~15歲左右哦)

11樓:郝冰姿

當時,他正在帶兵打仗,晚上思念家鄉.

清代詩人納蘭性德寫的長相思的詞意

12樓:追求平淡是真

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我扈駕赴遼東巡視,隨行的千軍萬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蕩蕩,向山海關進發。入夜,營帳中燈火輝煌,巨集偉壯麗。夜已深,帳篷外風雪交加,陣陣風雪聲攪得人無法入睡。

作者思鄉心切,孤單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惱之意:家鄉怎麼沒有這麼煩亂的聲音呢?(「故園無此聲」看似無理實則有理,故園豈無風雪?

但同樣的寒霄風雪之聲,在家中聽與在異鄉聽,自然會有不同的感受。)

康熙二十年(2023年)十月,康熙帝平定了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的三藩之亂,國內平靜。於是,在二十一年三月經山海關到滿族的發祥地遼東一帶去巡視,並祭祀長白山。納蘭性德亦隨從扈駕。

這首《長相思》便寫於他們出山海關至盛京(瀋陽)的途中。千軍萬馬跋山涉水,浩浩蕩蕩向山海關出發,聲勢甚盛。入夜,營帳中燈火輝煌,巨集偉壯麗。

帳外風雪陣陣,使人鄉心碎亂,鄉夢難圓,不由生出怨惱之意。詞句真純深摯,情景交融,意境深婉,筆法簡約自然,不事雕飾,如清水芙蓉,一掃元明以來詩詞浮豔頹靡之風。

《長相思》以具體的時空推移過程,及視聽感受,既表現景象的巨集闊觀感,更抒露著情思深苦的綿長心境,是即小見大的佳作。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復疊吟哦中,展示出與家園的空間阻隔不斷地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嚴重增大,空間感與鄉情構成尖銳衝突。正在這種行進方向和心緒逆反背離中駐營夜宿,「夜深千帳燈」,似是壯偉景觀,實乃情心深苦之寫。

白日行軍,跋涉山水,到夜深時仍燈火通明,難入夢鄉,這是因思鄉而失眠。於是轉入下片鄉情思戀之筆。「一更」又「一更」的重疊復沓,於聽風聽雪的感覺中推移著時間過程,時間感知於鄉情的空間阻隔而心煩意亂,怨夜太長。

說「聒碎鄉心夢不成」,其實是作者鄉心聒碎夢難成,情苦不寐,只覺得風聲雪聲,聲聲扣擊入心窩,難以承受。在「鄉園」時是不會有這種令人痛苦的聲響的。將主觀因素推諉客觀,語似平淡,意更深沉。

此類遷怒歸咎於風雪聲寫法,心理情態能充分表現出來。看似無理,反見情痴,愈是無理之怨,其怨愈顯沉重。疊句和數字「一」、「千」的運用強化著視、聽覺感受中的焦慮,怨懟,幽苦,亦是此詞值得辨味的佳處。

納蘭性德身為一等侍衛,卻極厭煩「扈從」公差,於是構成傳統羈旅題材的又一種型別。

希望對你有幫助!

13樓:好啊後

爬箭扣4任霆發夠惡搞人體後vrsth

納蘭性德寫的思鄉詩詞 除長相思外

1 菩薩蠻 問君何事輕離別 清 納蘭性德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圞月。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春歸歸不得,兩槳松花隔。舊事逐寒朝,啼鵑恨未消。2 採桑子 九日 清 納蘭性德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3 南鄉子 秋暮村居...

納蘭性德寫長相思時人身在何處納蘭性德在寫《長相思》時的心情和當時的家庭情況

寫作背景 康熙二十年,三潘之亂平定。翌年三月,玄燁出山海關至盛京告祭祖陵,納蘭性德扈從。詞人由京城 北京 赴關外盛京 瀋陽 途中,出關時冰雪未銷,千山萬水,對於生於關內,長於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麼荒涼,於是不由人思念親人朋友,作者有感而發,填下這首 長相思 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作的 長相思 山一...

長相思的詩詞,《長相思》古詩詩句全文是什麼?

描寫男女相思的,莫過於 小山詞 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 酒醒簾幕低垂 去年春恨卻來時 落花人獨立 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 兩重心字羅衣 琵琶弦上說相思 當時明月在 曾照彩雲歸 臨江仙身外閒愁空滿 眼中歡事常稀 明年應賦送君詩 細從今夜數 相會幾多時 淺酒欲邀誰勸 深情惟有君知 東溪春盡好同歸 柳垂江上...